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角色的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后台数据库的安全访问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基于角色的防控(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模型结构,提出并设计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的方法。通过角色定义有效确定了不同用户在系统中的访问权限,有利于实现管理机构中各成员的职能分工和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通过引入角色这个中介将用户和权限联系起来,安全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定义各种角色,并设置合适的访问权限,而用户再根据其责任和资历被指派为不同的角色,这样实现了用户和权限的逻辑分离,降低了系统权限管理的复杂度。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公钥密码实现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同公钥基础设施(PKI)一起必将成为企业安全体系的核心。RBAC是一个具有丰富策略机制的模型,其自然化、人性化的权限管理方式使它成为解决多种信息系统环境下复杂权限管理问题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加载充分的安全访问控制机制,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技术需求分析,借鉴RBAC和TBAC的现有研究成果,选取任务和角色作为两个基本特征,设计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系统(SNXT-TRBAC),研究了SNXT-TRBAC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规划中的四川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安全建设需求,提出了一种交通广域网环境下基于PKI/PMI架构,利用其公钥证书和属性证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访问的双证书访控模型.该安全基础模型从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两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视频监控数据的访问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Web服务安全问题中的访问控制,提出将移动Agent引入Web服务的安全访问控制模型,通过SRP协议对Web服务附加了一个独立的访问控制代理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实现了基于移动Agent的Web服务访问控制模型,并对控制流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Netware对文件的文章控制和FoxPro对功能模块的访问控制两方面,讨论了Netware和FoxPro开发平台的管理系统(MIS)文章控制问题,同时提出了有关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车联网相关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隐私保护,提出了一种基于车端量子密钥的车联网数据访问控制方案。设计了基于预充注量子密钥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机制,提出了基于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车辆数据访问控制方案,在车载通信终端集成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以生成量子加密密钥,并由车辆所有者对来自外部设备的车联网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管控,以防止非授权访问、高权限人员恶意侵入和车辆隐私数据的不当开放。最后,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具有比其他主要方案更小的计算开销(0.395 ms)和通信开销(420 B)。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访问控制列表的基本原理着手,结合实例,给出了访问控制列表在校园网内网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防范来自局域网内部的威胁,良好的内部访问控制系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张康宁  刘志伟 《隧道建设》2019,39(9):1507-1514
为充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可视化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施工过程管理中信息的离散性问题,保证各种施工信息随着施工逻辑有序集成,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确定BIM进度管理的逻辑,通过建模阐述BIM模型的划分方式以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信息附加行为,确保模型进度跟踪的精度和有效性; 然后,通过开发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 最后,根据此方法探索BIM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工序信息、材料信息、成本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方面的新手段,进而得出通过BIM技术能有效地遵从施工逻辑附加、跟踪、集成施工过程信息的结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视化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跟踪、集成方面。  相似文献   

12.
面向决策支持的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交通运输信息类网站存在着作用的局限性以及收集信息与参与决策的弱关联性,通过对信息采集、数学建模、数据挖掘等知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决策支持的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网站发布信息,结合信息采集技术收集信息.并根据后台构建的数学模型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整理并归纳出其隐藏的知识和规律。通过实验室的使用,可以看出,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建模.为交通运输行业构建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社交网络为平台的交通信息对出行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社交网络分享型交通信息的用户价值,分析了社交网络中交通信息的产生与传播行为,并从信息行为的角度研究了社交网络中交通信息的特征.基于后悔理论建立了社交网络交通信息的用户价值评估模型,并给出出行者的路径选择效用以及交通信息的更新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交通信息有效性与负效用的角度分析了社交网络交通信息的用户价值特征.基于不同的网络信息传播场景,对其中交通信息的用户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网络中的交通信息能够对出行者的决策起到辅助作用,在有效场景中出行者决策的后悔值降低了20%;但用户价值随其在社交网络中的持续传播而降低,且过度传播的交通信息将对出行者决策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交通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作为交通信息动态发布设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管理中。由于VMS发布的图符信息数量及大小等缺乏标准,无法衡量发布信息是否有效传递给了驾驶人。为了准确度量VMS发布信息的视认有效性,基于驾驶人视知觉理论和VMS识别过程的特征,建立VMS信息量的量化方法,提出VMS认度概念。根据影响静态VMS有效视认的信息量、驾驶人动视力、车速等因素,以认度率为评价指标,建立信息量-认度评价模型;对影响动态VMS有效视认的屏幕信息滚动周期、视认冗余距离等因素,以周期有效度为评价指标,构建周期-认度评价模型。然后,通过视觉信息获取试验,将1s时间内人眼可获取信息量与实际信息量的比值作为可获取信息系数:当信息量在50比特内,测试对象可获取信息系数最大,可获取信息系数趋于常数1;当信息量增加至56~105比特时,测试对象可获取信息系数呈指数骤减,随后趋于稳定(人眼可获取信息系数ρ=0.22±0.02)。最后,通过对实际道路中驾驶人对VMS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采用认度评价模型与驾驶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当静态VMS信息量大于90比特时,信息量轻微过载,驾驶人无法准确获取标志信息;当动态VMS标志周期有效度小于0.9时,驾驶人无法完整视认标志。该认度评价方法经过路测试验验证,可为VMS设计、信息发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标志极易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一方面,绕城高速环城而建,内部连接城市道路,外接放射线高速,需要指示和指明的信息较多;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实施的关于交通标志版面信息量的规范较少,设置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容易使得驾驶人读取、识别指路标志信息有误,进而导致到达目的地不准确、影响驾驶安全等问题.设计绕城高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岸电台覆盖范围内船舶接收安全信息情况的统计,可获知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播发方式播发海上安全信息以获取更高的信息覆盖面。以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海上安全信息船舶收听率统计模型,并以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波  梁加林  何世永  崔璐璐 《隧道建设》2020,40(9):1251-1260
为进一步认识公路隧道光环境的信息组成,探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隧道信息感知机制,首先,综述国内外公路隧道光环境信息与感知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构成公路隧道光环境的物质及其反映的信息。然后,探究人-车-路行驶环境中的动态信息感知,并开展静、动态信息感知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公路隧道光环境包含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感知这些因素所反映的综合信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2种工况。作为人-车-路行驶环境,信息感知既牵涉到物理指标(物理量),也牵涉到人的主观反应即生物指标(生物量)。最后,通过分析研究信息感知机制,构建动态信息感知试验平台并开展试验研究,初步提出结合物理量和生物量交互的隧道光环境信息感知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逐步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丰田、大众及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落户中国,国内汽车厂家也都加快发展步伐,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降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因此,作  相似文献   

19.
内河搜救区域环境感知系统的研究开发为全面获取救助水域气象水文信息,实现内河水上船舶交通事故的全天候应急和救助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内河搜救区域环境感知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三层框架,即信息采集层、信息解析层与信息显示层,设计了环境感知系统硬件的整体架构,包括气象水文信息的采集模块、信息传输模块、监测控制模块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语际间、文化间的交际活动,即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该文提出三维信息传递模式:语义层信息传递、文体层信息传递和文化内涵层信息传递。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无论在哪一层次都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然而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译者应尽可能保证信息三维传递的完整性,以提高译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