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适合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牵引杆.分析了牵引杆在起动、3 g和5 g冲击等工况下的载荷,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牵引杆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强度,并对牵引杆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牵引杆是合理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SS7型电力机车运用环境、车体牵引杆座布置及具体结构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机车牵引杆座产生裂纹的原因,并对改进后机车牵引杆座进行了动强度测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机车车体牵引杆座在改进后能安全运行200万km。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一种完整的2B0机车模型,通过在曲线上的仿真计算,分析了单牵引杆布置方式,倾斜角对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外侧单牵引杆布置方式要优于内侧单牵引杆布置方式,倾斜角对外侧单牵引杆布置方式不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增加单车载重,扩大列车编组和提高机车牵引能力都会导致纵向力的增加及纵向冲动的加剧,为此在大秦铁路重载货车上研制开发RFC型牵引杆,来消除车钩间的连挂间隙.介绍了RFC牵引杆的结构与特点,并经过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该牵引杆符合技术条件要求.另外还讲述了牵引杆的运用及推广情况及取得的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型低位推挽式单牵引杆机车牵引装置,主要由构架牵引杆、车体牵引杆、端梁辅助吊挂连杆、牵引销、橡胶关节和法兰组件组成。端梁辅助吊挂连杆由井字形连杆体和4个弹性拉杆组成,下端两个连接牵引销,上端两个分别安装带有轴承和轮缘的滚轮,安装在箱式滚道内,构成活动式吊挂结构,消除了原设计吊挂连杆对机车转向架转弯的影响,明显改善转向架的转动性能,大大减少车轮轮缘和踏面的非正常磨耗。该牵引装置还将三轴C0式转向架构架牵引杆加长,转向架构架牵引点设在2、3和4、5轴之间,由牵引力或制动力产生的横向分力比原设计减小近1/3,可减少车轮轮缘和踏面磨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牵引杆的发展过程及在国外运用情况,通过对工厂研发的重载牵引杆的结构特点、性能特征、强度分析及技术经济性的阐述,分析了其在大秦线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DJ1型机车牵引杆的结构和故障情况,通过对断裂牵引杆各部分尺寸的检查及受力计算后确定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无间隙牵引杆和关节连接器在北美货车联运中的运用情况,比较分析了其与常规车钩缓冲装置运用上的互换性和可维修性,同时阐述了牵引杆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9.
五、杆件的弹性联结与单作用牵引杆装置不同,双作用牵引杆装置在运行工况中对转向架相对于车体的回转自由度起到较大的约束作用。当机车进入不良线路的弯道时,转向架的惯性力引起的轮/轨冲击将会对车体产生剧烈的摇头振动。为了缓和冲击,要求双作用牵引杆装置在车体与转向架之间采用弹性联结。在瑞典的Rc型机车上,这种装置的牵引横梁中央嵌装有径向预压的橡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单轴转向架跨坐式单轨车辆自身结构的特点,在转向架与车体之间安装有平衡拉杆与牵引拉杆。因平衡杆和牵引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如果两者设计不当,将会导致整车动力学性能恶化,所以需要恰当地选取平衡杆及牵引杆的刚度参数以及安装位置。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牵引平衡装置的参数对整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合理选取了满足车辆最佳动力学性能的牵引平衡装置参数。  相似文献   

11.
铁路工程常用的HRB335级钢筋作为落后产能产品已明令淘汰。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保证铁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开展铁路工程应用高强钢筋试验研究,为标准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由于铁路工程应用高强钢筋相关试验样本量大、加载次数高,若采用常规疲劳试验机,试验周期将变得无法承受。因此,试验研究加载频率更高的高频试验机应用到试验中,系统进行高强钢筋母材及连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分别采用高、低频疲劳试验机的高强钢筋母材和连接接头的对比疲劳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高频疲劳试验机可用于高强钢筋母材和连接接头的疲劳试验,大幅提高了疲劳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直径和不同埋长的普通热轧变形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钢筋拔出试验,研究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及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极限粘结应力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加而下降,钢筋直径相同时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提出普通热轧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与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运用该计算公式得出,直径为14和16 mm钢筋的锚固长度适宜取3倍钢筋直径,直径为18 mm钢筋的锚固长度适宜取4倍钢筋直径。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出基于相对保护层厚度和相对有效粘结长度的极限粘结应力计算公式和粘结应力与滑移的本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作为一种纵连板式轨道结构,通常采用6根精轧螺纹钢筋实现轨道板的纵向连接;但因外部荷载作用易造成宽接缝新老混凝土连接处发生开裂,轨道板内部纵连钢筋应力重新分布,有可能会威胁到钢筋的正常工作。基于有限单元法,运用单元生死技术,建立不同宽接缝开裂状态(完全开裂或未开裂)下含预应力钢筋的桥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结构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外部荷载作用对纵连钢筋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宽接缝开裂会导致宽接缝位置处钢筋应力的突变;整体温降对钢筋应力的影响最大,降温幅值过大甚至会导致钢筋屈服破坏;正温度梯度对钢筋应力影响较大,会导致宽接缝开裂处钢筋应力的大幅降低;而负温度梯度和列车荷载作用下,宽接缝处钢筋应力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于含有腐蚀性介质的地下环境中的地铁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因钢筋锈蚀而造成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从防止受力钢筋锈蚀的角度出发,探索将铝合金筋应用于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可行性;基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推导铝合金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并通过现有9根铝合金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数据对表达式进行验证;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铝合金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计算进行探索;从耐腐蚀性和经济性角度,对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及铝合金筋混凝土梁的使用寿命和工程造价,给出铝合金筋和普通钢筋混合使用的研究思路,为铝合金筋混凝土在地铁工程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WG-21A无绝缘轨道电路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定位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定位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行车效率的关键技术,简要介绍轨道交通列车常用几种列车定位方法,对几种定位方法从技术应用角度作了对比,并针对CBTC列车控制系统采用的裂缝波导管定位技术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7.
常规顶推施工中钢导梁与主梁多采用精轧螺纹钢连接方式。由于某铁路桥主梁腹板厚度较薄、导梁与主梁高度不相匹配,采用常规的连接方式难以满足受力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难题,对常规顶推方案进行改进与创新,提出一种剪力分配梁与水平向精轧螺纹钢相结合的新型连接方式,方便地解决了工程实际需求。实践证明,该连接方式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该方案的成功运用可以作为类似跨线桥(跨铁路、公路等)顶推施工导梁连接方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使用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筋代替高强钢筋作为预应力筋,环氧涂层钢筋作为非预应力筋,可避免因预应力筋锈蚀而引起的结构物承载力下降和耐久性降低。把握无黏结CFRP筋应力增长规律是准确计算无黏结C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刚度、裂缝开展宽度及抗弯承载力的基础。针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在承载过程中无黏结CFRP筋不符合变形平截面假定的特点,应用等刚度法及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可用于分别考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黏结CFRP筋应力增长规律的计算程序。基于大量电算分析结果,得到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预应力筋配筋指标、CFRP筋弹性模量、加载形式、跨高比、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受压区非预应力筋及受压翼缘等参数对正常使用阶段及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连续梁板中无黏结CFRP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建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中无黏结CFRP筋在正常使用阶段和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田岳松 《铁道勘察》2021,(1):110-114
为解决较长段深埋隧道二衬钢筋缺失情况下结构安全性问题,基于破损阶段法理论,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隧道二衬结构受力情况,综合分析隧道埋深、围岩级别、围岩水平竖直荷载、初支二衬荷载分担比,并引入结构抗拉抗压安全系数来评定二衬结构安全状况,计算出隧道断面各点处弯矩值、轴力值,进而得出钢筋缺失段安全系数.以石家庄地区...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目前普通铁路既有线上32 m跨度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为工程背景,通过12片1/6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非腐蚀环境和腐蚀环境下疲劳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形态进行研究,对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腐蚀环境下,恒、活载跨中弯矩在0.45Mu时为配筋合适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时的临界荷载点(Mu为跨中静载极限弯矩,临界点以疲劳寿命为200万次进行定义),超过该临界点后,需要适时加固;腐蚀环境下,梁底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筋不锈蚀),疲劳损伤程度随锈蚀率增大而增大,锈蚀率越大疲劳寿命越短;锈蚀率7%为腐蚀疲劳破坏的临界点(临界点以疲劳寿命为200万次进行定义),超过腐蚀临界点以后,需要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加固。两种不同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非预应力筋虽然对静载承载力贡献不大,但是对疲劳抗裂作用明显,设计中应保证非预应力钢筋配置充足,包括充足的细密的箍筋、侧面纵向补充钢筋和梁底纵向抗裂钢筋、锚下螺旋钢筋等非预应力筋,以便分散裂缝宽度,提高疲劳破坏时的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