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自主开发:我国汽车工业不容忽视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汽车企业与国外先进的汽车企业相继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使汽车技术跃上了新的台阶。加入WTO后,这种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会进一步提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断地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但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何进行自主开发?从国家统计局获悉,由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完成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三大问题,其中,汽车企业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主开发”一直是汽车行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并未因此在自主开发上有多大起色。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曾经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主张放弃自主开发,二是认为自主开发只有“自己开发”一种模式。 主张放弃自主开发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 (1)“我们花不起这笔开发费用” 据说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有人提出外国人每开发一个车型至少要花费20~30亿美元,我们花得起这笔钱吗?于是自主开发就不再列入中国汽车工业的议程中了;后来用市场换技术也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到2003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年产量已达到444万辆,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工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了关键的阶段,必须需要解决好三个重要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前,社会上掀起了有关“自主开发”的大讨论,这场谈论目前看来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中国汽车业目前极度缺乏竞争力,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自主开发能力;二是改革开放后,轿车业发展的“高起点、大批量”决策断送了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是否要自主开发的论战,并影响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竞争市场的压力使热衷开发自主品牌产品的中国汽车厂商意识到,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及合资企业的市场推进,营销仅依靠市场需求来进行管理是不够的。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是不仅要“满足用户”、更要“创造市场”,即寻找潜在市场的商机,如开发“Niche”市场的汽车产品。  相似文献   

10.
自主开发是我国汽车制造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模式主要包括: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局部技术突破和基础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竞争市场的压力使热衷开发自主品牌产品的中国汽车厂商意识到,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及其合资企业的市场推进,营销仅依靠市场需求管理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自主品牌、形成自主开发能力问题的讨论正在业内外相关人士中进行。两种观点已经非常鲜明。 一种观点认为,创建汽车自主品牌,需要资金、技术、规模和人才等等方面的积累,因而需要时间,要“耐得住寂寞”。而另一方则认为,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相  相似文献   

13.
1 研究背景随着汽车产业对自主品牌化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设计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高品质汽车。目前国产汽车主要有3类:一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使用国外商标的,这类为国产汽车的主流;二是引进国外成熟车型技术但使用自主品牌的;三是自主开发且使  相似文献   

14.
贯彻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形成自主开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现状1.数量众多有一种说法,我国汽车企业数量比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还多。这种说法是否正  相似文献   

17.
论述强化自主开发、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客车市场份额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颜祥 《汽车情报》2004,(18):12-13
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高科技产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之际,汽车工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2003年汽车产量达到444多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达202万辆,汽车保有量也上升至1800多万辆,为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也对社会环境、交通安全、大  相似文献   

19.
企业自主开发汽车产品早巳成为国内汽车界的热门话题。现在不仅自主品牌企业在摘自主研发.就连合资企业也提出了自主研发的计划。  相似文献   

20.
介绍汽车企业自主产品开发意识的内涵,简要说明汽车企业培养自主产品开发意识的必要性,论述汽车企业培养自主产品开发意识的两大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