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的公路交通大多是混合交通,交通特征呈现人、车混行,快慢不分,秩序混乱,道路堵塞,事故频繁,伤亡甚多。可以说,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环境普遍较差。汽车在道路上行驶遇到最多的是行人,特别是大、中城市道路上行人更多。行人是道路交通中的主要情况之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汽车与行人发生的车辆事故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交通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开车识标志     
交通标志,简单的说,就是那些竖立在道路旁边或悬挂在道路上方各种形状的牌子以及画在路面上的各种标线,其目的就是在于提醒开车的人或行人了解路况、方向及各种规定。对于一名刚合到驾照的驾驶者来说,能够正确地识别各种交通标志牌和标识线与能够熟练驾车是一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安全行车是行车过程是最重要的事,如果出了交通事故,车毁人亡,剩下的只有亲人的眼泪和悲伤,并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所以,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是当前交通运行中的头等大事。据交管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有数十万起,其中死亡人数高达十万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且每年呈递增趋势。这些交通事故中相当大部分发生在夜间。除了酒后开车、疲劳驾驶外,由于对面车辆发出的强光,使司机无法看清道路、行人、障碍物而发生交通事故也很大比例,成为夜间行车的一大杀手,一百年来这一夜行杀手一直在作孽,夺去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很多发明家发明了各种消除强光的眼镜,但很难将夜间道路、行人、障碍物的弱光增强。对于那些本身有近视眼的人或不习惯戴眼镜的人,再戴一副防眩眼镜都是很不舒服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雨季的来临,雨天越来越多。汽车在雨中行驶,由于道路条件变差,能见度降低,车辆、行人的交通行为出现变化,给安全行车带来很多困难。所以,驾驶员必须知道雨天的交通特点,并注意掌握驾驶操作方法,以保证行车安全,顺利完成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彦民 《驾驶园》2010,(3):44-45
有人说现在车难开,这一点并不假,客观原因是这几年交警部门加大了科技力量,用科技手段管理多了,但主观原因还是最主要的,因为开车"不按规矩"开的大有人在。实际上很多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不违法"的开车人也大有人在。但有些交通违法行为人和事故家属简直是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请看下面的案例,这一部分人有的让我们觉得可笑、有的可叹、有的可气……无论作何感想,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6.
夜间行车与白天驾驶有很大的不同.有的驾驶员认为夜间道路上行人少、车辆稀,行车时比较安全.实际上夜间行车造成的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究其原因,多数是驾驶员不了解夜间行车的特点所造成的.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除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外,还应重点掌握以下十点:  相似文献   

7.
朱健 《汽车与安全》2016,(1):114-117
一说起拿方向盘的,所有人都会知道就是指开汽车。驾驶人通过方向盘控制着汽车的前进方向,是车辆最基本的控制工具,掌控好方向盘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证。准备篇坐姿现在很多"有车一族"普遍都感觉到,长时间开车之后,出现头晕脑胀、肩颈疼痛、腰酸背痛和腿部不灵活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湖北     
《汽车与安全》2014,(12):52-54
<正>全省19个交警支队、高警总队的221个大队分别成立122主题宣传活动专班,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新闻记者随同交警深入一线查处酒驾、毒驾等7类违法行为印制《交规总动员》动漫宣传图册20余万份(册),《行车宝典》《关注全国交通安全日,争做学法、守法"江城人"》等宣传读本及刊物开展"驾考我最牛——寻找这个城市最会开车的人"知识竞赛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拍客大赛"活动深入学校开展"每天五分钟交规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9.
崔大山 《时代汽车》2010,(11):48-5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饱受交通恶化的折磨,道路交通事故数字居高不下。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不可能立即改变,不如把健康、平衡的心态放在第一位。古人云"养形不如养神,调身不如调心。"调整好人的心态,有了好心情才有了健康身体的基础,维护健康的交通环境也如是。  相似文献   

10.
"我的第一步,安全进一步"米其林2012道路安全校园行活动近日走进重庆。米其林公司的员工志愿者及老师们为重庆磁器口小学的小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道路安全教育课,这也是米其林今年开展的道路安全校园行活动的第三站。此举旨在提高孩子们的道路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出行习惯,并推动全社会对道路安全问题的持续关注和重视。同时以实际行动号召全社会通力合作,改善道路环境,降低儿童交通伤害。  相似文献   

11.
二土 《汽车与安全》2015,(1):134-135
<正>开车不是让四个轮子动起来就行,重要的是如何让它在跑起来的时候不至于像只愤怒的螃蟹,横冲直撞,所以开车的人很重要。车子要怎么走,用多少速度走,是走还是停,这都由驾驶人来控制。车子跑得再快,它也是死物,终究还是要靠人来操纵。那么,驾驶人上车之前就要知道车子要怎么操作,要怎么在道路上行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知识主要还是来自驾驶培训中相关法律法规及道路交通信号知识的学习。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学车就不太可能会接触到这些知识吗?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至少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实线变道、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行人乱穿马路……这些路面上易出现的交通违法行为,由于发生在瞬间,向来是道路交通执法管理的难点。前不久,上海杨浦交警创新工作举措,为警用摩托车安装行车记录仪,通过这些"移动鹰眼"动态取证马路上的"瞬间交通违法行为"。拍摄的画面不仅可以当场回看,交警还可以据此直接开具相应罚单。事实上,开车时接打手机、  相似文献   

13.
道路因素、交通环境与交通事故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依据汽车行驶对公路的基本要求,分析道路因素、交通环境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掌握道路的使用特性,正确使用道路、改善交通环境,对预防交通事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解析行人违章的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每当人们在谈论交通事故频发的话题时.总是习惯将原因归咎于机动车驾驶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其实.行人参与交通时的”不守规矩”也是直接导致交通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可见一些行人在路口视红绿灯如无物.不按指示信号过马路.从而导致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司机为避让他们而急刹车或急转弯.造成了来往车辆一连串险象环生的场面。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行人不怕违章呢?  相似文献   

15.
每当人们在谈论交通事故频发的话题时,总是习惯将原因归咎于机动车驾驶员队伍的素质低下,其实,行人参与交通时的“不守规矩”也是直接导致交通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可见一些行人视红绿灯如无物,不按指示信号过马路,从而导致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驾驶员为避让他们而急刹车或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安全》2018,(4):20-22
行人通行的安全也由“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部分构成,通过治理形成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氛围是由监管手段为行人出行确保的“被动安全”,这之于行人的安全只是部分安全,还有一半的安全则来自于行人自身。如果行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就等于做到了“主动安全”。实际上,部分行人参与交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淡薄,这也是行人出现闯红灯、违规翻越护栏等行为的原因所在。对于交管部门而言,治理行人违规过街不仅是保障行人群体安全出行的必然要求,同样是确保机动车有序通行的必要条件,更是构建和谐交通的内在需求。要形成人车互让的文明出行环境,则必须要让行人“管住腿”。  相似文献   

17.
请各行其道     
《汽车与安全》2011,(11):29-31
众所周知,有序的交通秩序是道路安全的保障,但道路上抢道、加塞、强行超车或并线等不按规定行驶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文明礼让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无序的道路交通秩序阻塞道路通畅的同时,更严重影响了道路安全行驶,成为交通事故成因和安全隐患。无序的道路秩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大众各行其道的出行习惯?如何重塑文明礼让的出行之风?本刊联合搜狐汽车制作《请各行其道》专题,呼吁交通参与各方能够高度重视这类现象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构建和谐顺畅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广大车主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从行人步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出发,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选择9条具有代表性的人行道进行道路几何特征及交通流特征调查,并采用路边询问法进行行人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运用偏相关分析得到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机非分隔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设施带)宽度、人行道宽度、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流率及人行道上的障碍物分布状况。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行人流率范围内行人服务水平与行人流率的关系,最终建立的基于道路环境的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模型与HCM方法相结合可有效预测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Mars  王非 《汽车生活》2009,(10):62-65
前不久,广汽本田在天津举行了国内首例行人保护碰撞试验,显示了保护装置如何减轻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人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希望推动国内汽车业行人保护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的建立。事关我们的安全与交通环境,实在让人不吐不快,对话也因此展开。  相似文献   

20.
《汽车知识》2013,(1):2-3
最近北京开始对行人交通违章实行罚款,虽然只有区区十元钱,但意义重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那样走路是违法的。这也是在热炒"中国式过马路"后显现的效应之一,希望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能执行下去,而不仅仅是做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