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6标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特点,结合绿色施工的理论与方法,对盾构法绿色施工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制定了"四节一环保"+全封闭式工厂化大棚+水平运输过站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论述。绿色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盾构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可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践行高效、低耗、环保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并为其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环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行业规划环评的项目,无成熟经验可借鉴,本文针对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特点,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规定、规范,探索性的重点提出铁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以及相关建议.研究结论: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拟定的发展目标、布局提出原则要求,为规划的编制、优化和审批决策提供参考,对于在规划层面促进“十二五”铁路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就后续实施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隧道洞口段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针对隧道洞口的特点,如何做到超前思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洞施工方案,使其既能减少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量,又能维护洞口的原生植被,同时也能加快洞口段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对此进行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隧道洞口施工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从环保角度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洞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步骤开展施工.本文阐述的隧道大跨施工应选择变大跨为小跨的施工方法(如CD法、CRD法等)和辅助施工方法(如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前置式洞口工法等),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洞口施工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铁路绿色施工评价过程中决策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云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的铁路绿色施工评估方法.以水土流失防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3个方面共17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确定层次分析法和集对理论得到权重值;而后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标准云,采用逆向云生成器将专家估算数据转化为评价云,通过云相似度算...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绿色铁路工程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铁路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绿色铁路工程的认知局限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对绿色铁路工程内涵进行多角度解析,一方面从历史发展视角进行学术溯源与实践溯源,得到其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从发展前沿视角进行国际对标分析与国内对比分析,实现内涵拓展,得到其新生内涵。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SR)分析框架,对基本内涵与新生内涵进行解构重组,提出绿色状态、绿色机理、绿色文化的内涵新认知。最后基于绿色铁路工程的特点、现阶段面临的局限性及困难,提出有利于推进我国绿色铁路工程发展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全断面掘进机(TBM)已经普遍应用于隧道施工,我国目前也正在大力推广TBM在长大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介绍了TBM绿色管理与绿色维修保养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实施TBM绿色管理与绿色维修保养,可以实现节能、节材、节约资源,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工作人员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符合国家绿色维修、有效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节段预制拼装施工技术在促进桥梁建设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扩大节段预制拼装技术应用范围,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改进。根据国内外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研究成果,阐述桥梁的整体性能评估、接缝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和仿真分析等方面研究进展,存在结构胶老化和胶-混界面老化,键齿剪应力分布不均,接缝在弯曲及弯剪复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不足,缺少节段预制桥梁施工技术相关原理理论研究,全过程施工结构模拟与仿真分析研究较少等问题。针对节段预制桥梁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相关理论研究;制定节段预制桥梁相应规范;加大对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从供应链的思想和电子商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共同收集的铁道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运作模式,使铁路施工企业能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建筑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施工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断创新。本文基于CAS理论适应性核心思想,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精益建设理论模型,力图为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运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研究结论:(1)遵循项目生命周期,施工管理各阶段都应适时采用精益管理经典技术;(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精益建设将建筑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小;(3)汲取系统科学的开放系统和反馈思想,将环境信息和生产要素经系统转换、反馈和持续改进,实现7个"零"极限目标;(4)精益建设模型重构了具有适应性的精益建设复杂系统,从战略高度指导建筑项目实施精益管理;(5)本研究成果对建筑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效益具有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铁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剖析生态环境价值和绿色技术,系统分析“绿色铁路”的内涵和研究范畴及其评价系统。 研究方法:分析现有的指标体系框架模式,运用专家评判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进行识别和筛选,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绿色铁路指标权重。 研究结果:建立了绿色铁路模糊综合评判的框架和步骤,对绿色铁路专家评判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绿色铁路评价体系提出权重确定和综合评判的方法和思路。 研究结论:绿色铁路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理念,其核心内涵是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自身优势减少并最终实现对生态环境不产生负效应,避免人类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实现我国铁路设计、修建、运营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