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循环变量法解决了长大重载列车的自由度难题,考虑了列车纵向、横向和垂向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长大重载列车三维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牵引、制动和惰行工况下的长大重载列车在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坡道上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牵引工况下,列车头部和尾部车辆比列车中部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差;在制动工况下,列车中部车辆...  相似文献   

2.
5000t重载列车制动动力学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载运输的研究必须纳入系统工程的轨道,其中,计算机模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我们在全面研究列车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重载列车制动动力学的通用计算程序,可以对制动过程中各节车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车钩力、缓冲器行程等进行全面分析,对确保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行极为重要。本文将模拟计算结果与线路试验结果进行了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文中分析了制动过程中车钩力变化的过程及沿车长的分布,分析了制动初速、车钩间隙、制动开始时的车钩状态、缓冲器特性及制动特性等对列车冲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减少该冲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载列车纵向冲动问题,根据气体流动理论和机车动力制动特性,开发并完善了重载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与纵向动力学联合同步仿真系统.对制动系统传动效率与机车电制动系统模型进行修正,细化了模型,提高了仿真系统精度.根据神华线路机车操纵控制指令,仿真机车编组为2+1时的停车与运行制动工况,将仿真结果与神华线路运行试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空气制动停车与运行工况时,各车位列车管和制动缸压强曲线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停车与运行制动工况且施加机车制动电流的情况下,车钩力变化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车钩力试验与仿真误差在0.7%~14.2%之间,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列车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了重载列车纵向冲动的产生特点,着重研究了装备GK阀的5000t级重载列车在低速缓解时的纵向冲动问题,分析了造成列车低速缓解时冲动过大的原因,并探讨了减轻列车冲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1988年6月28日至7月6日在山海关一锦州间利角育有遥 控功能的便携式测试装置进行的6400t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试验,并 根据实测的数据对本次试验的各种工况用列车动力学软件进行了对比计 算。在此基础上对锦州机务段提出的组合列车平稳操纵方法作了评价。 本文所作工作为重载组合列车的安全和合理操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载列车纵向冲动问题,根据气体流动理论和机车动力制动特性,开发并完善了重载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与纵向动力学联合同步仿真系统.对制动系统传动效率与机车电制动系统模型进行修正,细化了模型,提高了仿真系统精度.根据神华线路机车操纵控制指令,仿真列车编组为2+1时的停车与运行工况,将仿真结果与神华线路运行试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空气制动停车与运行工况时,各车位列车管和制动缸压强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停车与运行工况且施加机车制动电流的情况下,车钩力变化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车钩力试验与仿真误差在0.7%~14.2%之间,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重载列车缓冲器的特性,分析了弹性胶泥型缓冲器和摩擦胶泥型缓冲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HXD1型机车、13A型车钩以及2种类型缓冲器为基础,建立了4节编组机车万吨级牵引列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2种缓冲器静态与动态阻抗特性对重载列车相关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进行循环制动时,摩擦胶泥型缓冲器无...  相似文献   

8.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车钩间隙大小、大间隙车钩数量和车钩间隙分布模式对重载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制动过程中,车钩间隙越小,列车最大车钩力越小,当初速度为60 km/h时,列车车钩间隙为0.01m与0.018m的最大车钩力相差52.14kN;列车最大车钩力随着大间隙车钩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大间隙车钩数量为10的最大车钩力为799.14kN,大间隙车钩数量为100的最大车钩力为938.18kN,后者比前者增加了17.4%;在凸型分布、上升分布、均匀分布、下降分布和凹型分布5种车钩间隙分布模式中,车钩间隙按凸型分布时列车最大车钩力最小。在允许范围内,采用小间隙车钩和按凸型分布编排不同间隙车钩有益于降低列车纵向冲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并讨论了大秦线钢轨的塑化、侧磨,轮载变化,轨道的横向力与横向位移,轨 道的刚度,轨道的振动,道床及基床的累积下沉,基床的动应力及其沿纵向随轮载的 变动和向深层衰减,车速对动应力的影响和路基的振动特性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列车动力学的方法,使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实例对组合列车的断钩事故进行了分析。文中指由,实现主辅机的操纵同步、提高缓解初速、采用空气—电阻联合制动进行列车调速、尾部加挂补机时参与列车的制动缓解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小列车冲动。文中建议,在组合列车开行之前,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列车动力学分析,以确保组合列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偏载列车在小半径曲线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基于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和短编组三维重载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偏载车辆的安全性指标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纵向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重载列车纵向冲动时的车钩力特征和变化规律,其次将计算得到的车钩力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到三维短编组重载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小半径曲线运行时车钩...  相似文献   

12.
既有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既有线开行重载列车诸多因素,结合既有线实际状况,探讨开行重载列车组织模式和重载运输组织方案,研究开行方案模型构建及其解法,为我国既有线重载运输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铁路运输现状,对新建重载铁路运输专线开行单元列车的列车重量、行车密度及合理运量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价值的结论意见。  相似文献   

14.
锦州机务段为确保组合列车的安全运行,摸索及总结了一套组合列车的操纵技术。本文用列车动力学的方法,择其与制动及缓解有关部分进行了分析。文中认为,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小列车冲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两万吨的重载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UM建立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三维模型及列车的运行线路模型;然后在UM simulation中对重载列车进行条件约束,仿真分析得到两种不同编组的两万吨列车的纵向车钩力,与大秦线的两万吨重载列车的试验值基本相近;最后基于UM软件对两万吨重载列车在不同编组、不同长大坡道、不同制动波速的状况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2+1编组方式更适合于两万吨重载列车,且列车在下坡度运行时,下坡度越小,纵向冲动就越小;列车在上坡度运行时,上坡度越大,拉钩力越大,纵向冲动随之增大,列车上坡的坡度最大值为8%;另外,列车的制动波速越大,列车的纵向冲动就越小.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提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积极倡导发展重载运输,并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国家经委和铁道部已正式确定这一攻关项目“重载列车动力学研究”由我校主持。这是我国“七五”计划中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一、发挥优势共同我校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学科齐全、智力集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现已组成了由校长主持、科研处牵头、重载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列车纵向冲动的机理及其特点,分析了各种非线性因素的 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析列车纵向冲动的快速计算方法。该 法运算速度可较通常的数值积分方法提高100倍以上,计算精度能够满 足工程上的需要,可在普通微机上实现列车运行的实时模拟。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重载列车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按照科学性和全面性、计量性和可操作性、独立性、导向性原则,构建重载列车安全评价体系,并提出应用安全评价体系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快速准确地建立缓冲器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单车碰撞试验进行模拟仿真,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拟合出缓冲器工作过程的曲线形式与试验曲线形式相似性较高;所拟合的最大阻抗力与试验最大阻抗力误差基本在10%以内,发生位置误差小于1 mm.构建的缓冲器数学模型有利于进一步对HM-1型与HM-2型重载货车缓冲器力学特性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其他型缓冲器,利用试验数据构造缓冲器模型.为重载列车缓冲器的试验结果处理、缓冲器模型建立以及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