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2.面板损伤部位的确定与修复程度的检验 对于钢板损伤,修复前应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其具体部位、范围及损伤程度,以制定合理的作业方法与顺序。而修复作业中及竣工后,也应对损伤部位的修复程度进行检验,避免修复过度,并判断损伤部位是否修复到位。  相似文献   

2.
RalphPierson 《隧道》2002,(10):22-27
在隧道建设中经常需要确定浇筑混凝土产生的裂缝。裂缝处必须重新浇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拆毁整个拱项。本阐述了受损伤的原因,评估损伤程度及完全修复的困难。最严重的损伤是由于浇筑混凝土阶段施工受到干扰。采用模板车作业是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损伤的一般原因。已获得的经验将用于提高未来隧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1.碰撞损伤车身测量的重要性碰撞损伤车身的测量往往贯穿车身修理作业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竣工后三个阶段。作业前的测量,旨在判别车身损伤状态,了解变形程度的大小,并为确定修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修理作业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车身外板修复,是钣金维修技师膨孩掌握的·项基本技能。修复前的拟伤判断,则是保证维修质量的雨要环节。4-身外板损伤判断是捐通过一此方法或者手段.从而确定损伤的类型、损伤程度、拟伤范围、损伤所处位置、内侧作业空间等基本情况,以便制定出合婵的维修方案。车身外板损伤判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汽车车身由于碰撞而造成的板件或车身结构件损伤,不但会影响车身的美观,而且还会造成构件强度下降,降低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影响整部车辆的使用性能,使车辆报废。车身维修人员对汽车车身碰撞损伤进行判断和校正时,需要正确分析导致变形的主要因素,确定损伤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进而分析损伤对车身整体产生的影响和波及范围等,这也是保证维修质量的关键。一、汽车车身的碰撞冲击力判断1.了解发生碰撞的实际情况实际碰撞中,两车的相撞会产生不同损伤类型的组合(图1)。  相似文献   

6.
罗小珍 《汽车维修》2006,(12):26-27
目前,一些维修工在进行维修作业时,只知道拆件、换件,且拆卸时该加温的不加温,组装时不用专用工具,而是生拉硬拽,这样尽管也能完成作业,但极易造成意外故障。本文介绍的就是一起人为的机械故障,故障本身并不复杂,却造成了极大的工时浪费和材料消耗,希望能给广大同行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守玲 《汽车维修》2012,(11):20-21
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身板件受到外力撞击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若损伤较轻可以用美容修复的方法来解决。若损伤较重产生大的凹坑且漆膜受损用美容修复的方法就很难解决,而传统的维修工艺用钣金锤配合垫铁进行敲击或者制作特殊工具,使用的工时长且难保证效果。这里介绍一种较实用的维修方法利用介子焊机配合整形架进行维修的新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完美的修复效果而且节约工时,减少板件在维修过程中因维修不当造成板件局部扩张而影响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碰撞事故中致伤部件对乘员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从陕西长安大学机动车物证司法鉴定中心数据库中筛选400例致伤事故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事故过程中乘员损伤部位、直接致伤部件和间接致伤部件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乘员损伤身体区域、损伤部位的前后位置等对乘员损伤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直接致伤部件中BD区域(车顶部)的比值比(OR值)达到1.549,间接致伤部件中环境部件的比值比达到1.489,对损伤严重程度影响最为显著。最后,通过AdaBoost-SVM模型对乘员损伤严重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准确率可达到80.36%。  相似文献   

9.
智宽 《专用汽车》2023,(3):37-40
传统洒水车作业时为了覆盖路面宽度,喷洒宽度远超车身宽度,当作业中遇到车辆转弯、道路较窄等情况,洒水过程中会很容易喷溅到周边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上,对行人的人身安全和出行体验造成不好影响。为降低甚至消除洒水车在作业中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消除普通洒水车洒水装置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可避让行人的洒水车双模式作业喷洒装置。该装置包括双模式作业前冲部分、双模式作业后洒部分、双模式作业控制部分等,通过对喷头角度、喷射范围等结构参数进行调整,经过现场试验,洒水车能够灵活迅速调整出水角度,洒水范围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便捷调整,既能保证洒水效果,又能避免洒溅过往行人,使洒水车作业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间接测量技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SD)模拟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在车桥耦合模型中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检测车辆在桥梁上运行,并利用安装在检测车辆上的传感器所得的动力响应信号来识别梁弯曲刚度,进而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间接测量新方法。考虑到应用该新方法过程中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易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利用车频及车辆阻尼比相同的2辆检测车位移信号相减的方法来消除路面粗糙度产生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对该方法进行理论验证,接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采用该方法消除路面粗糙度影响的可行性、桥梁损伤位置识别的可行性以及损伤程度识别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最后采用该方法进行实桥实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对间接测量技术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地识别梁弯曲刚度,进而达到桥梁损伤识别的目的,有助于推动基于动力测试的间接测量技术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连续梁为例,通过曲率模态及改进后的模态置信准则联合确定损伤位置,并使用神经网络判定各损伤处的损伤程度。数值模拟考虑了梁不同位置及不同程度损伤情况,研究了运用曲率模态和模态置信准则进行损伤和损伤位置的识别,分析了各自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两种方法的联合运用,使损伤位置识别准确、合理,并且说明了1阶曲率模态的局部参数是损伤程度识别较优的网络输入量,最后运用神经网络识别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八、中部事故修理范例1.事故车辆损伤基本情况一辆路虎揽胜,经过路口时被其他车辆从侧向撞击,导致左侧车身中部严重变形(图43)。2.损伤评估目测检查,发现左侧前车门(铝)、前翼子板(铝)、前立柱、中立柱、门槛板变形较为严重,已达到更换程度。经保险公司及车主同意,进行拆解估损。拆卸前车门、翼子板、前保险杠等覆盖件,仔细检查损坏的零部件及损伤部位,在估损单上逐一进行记录。拆卸室内座椅、地毯,发现门槛内侧钢板变形严重,车身底板已产生严重的褶皱变形(图44)。该车前挡风玻璃未破损,但仪表台有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汤辛华 《运输车辆》2013,(22):78-79
笔者所在公司生产的大部分高空作业车在设计时都基于停机时间较长的安装作业工况,因此其液压系统在频发作业时容易产生温度过高的问题。笔者针对液压系统的发热情况进行计算,并针对车辆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散热装置,成功解决液压系统温度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事故车修复中,对于局部变形产生的损伤,可以很直观地做出判断。但对于整体变形造成的损伤就不那么容易查明。只有通过精确的测量才能确定变形的具体位置及损伤程度。正确的车身检测与测量是车身修复的基础,是修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有效维持或恢复车身正常的  相似文献   

15.
车身变形损伤的矫正与修复,实际上就是在确定车辆损伤程度及方向后,通过外力使变形损伤的部位恢复到原有的形状和状态。传统的车身修复方法对于一般的轻微变形,主要采用对变形部位、构件进行切割、拆卸解体等,经过在下部矫正后,再焊接或安装到原来位置。对于一些损伤较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国道主干线江西南昌绕城公路乐化至温家圳段一盖板涵洞混凝土的火灾持续时间约10h。最高温度近1000℃。混凝土的损伤是不均匀的,根据残留受火混凝土的颜色、裂隙发育特征及疏松程度,将其损伤程度划分为轻度损伤、中等损伤、严重损伤和破坏4个等级,依此判别其残余强度。混凝土的局部损伤特征受火灾发生时的火源、燃料供给、受火区段的地形、通风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合料具有自愈合能力,而目前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行为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文对多因素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而有助于确定有效的沥青路面养护策略。基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不同损伤程度的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进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愈合时间和愈合温度对不同损伤程度的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而低温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具有较大不利影响。给定足够的愈合时间及愈合温度,100%湿度条件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能力影响显著,将使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效率降低至15%-45%左右。损伤程度的增大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能力的削弱作用显著。损伤程度过大时,部分微裂纹相互贯通扩展为宏观裂纹,超过裂纹自愈合的临界宽度,导致无法愈合。此时,需借助其他增强愈合性能的手段进行外界干预,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效率,进而一定程度恢复路面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18.
结合初始模型和结构损伤的概率定义,给出了一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初始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损伤识别的影响.经数值分析,发现当初始模型的不确定程度低于或基本相当于损伤程度时,本文的方法依然具有较好的损伤识别效果.而当初始模型的不确定程度超过结构损伤程度时,已无法识别出结构损伤.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损伤识别结果,必须保证初始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王锋 《上海公路》2020,(3):77-80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过程强度变化,以AC-13C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测定AC-13C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确定疲劳荷载应力水平;测定AC-13C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定义疲劳损伤程度0%、20%、50%、65%、80%,并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应损伤程度的疲劳作用,然后进行疲劳损伤过程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疲劳损伤程度越大,沥青混合料的抵抗荷载的能力越弱,同时材料损伤越严重,其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弱。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损伤程度在前期50%以内,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衰弱较为缓慢,而在损伤后期65%-80%阶段,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衰减呈现陡降。  相似文献   

20.
基于5个模型试件,通过侧推产生初始损伤,然后粘钢进行加固,研究了初始损伤程度及加固对混凝土桥墩强轴和弱轴方向静动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初始损伤主要分布在墩底一定高度区域内,随着初始损伤程度的增大墩底混凝土主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变快速增大.初始损伤对桥墩抗弯刚度的影响显著,0.5损伤程度下弱轴方向刚度仅有初始刚度的9%;而加固后抗弯刚度得到明显增强,且损伤越重增强的幅度越大.初始损伤也会造成桥墩自振频率的降低,加固后有所提高,加固钢板用量越大桥墩自振频率的增加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