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Net平台的交通流分布式并行仿真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分布式计算技术中“黑板”体系结构,提出了交通流分布式并行仿真框架.并基于.Net平台远程处理结构给出了C#实现。结果表明.该仿真框架由于采用了优化的路网分割算法和.Net平台,具有实现的简便性,并能显著提高交通仿真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微观交通分布式并行仿真系统设计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交通网络仿真的速度和效率,从挖掘交通网络仿真的并行性出发,设计了分布式并行仿真系统的结构和仿真算法,通过比较选择PVM(Parallel Virtual Machine)作为并行计算的编程环境,提出基于车辆数的网络分割算法和数据时钟同步的通讯方式,使并行仿真达到负载平衡。用程序执行时间、加速比、并行效率和可扩展性4个测度指标来评价算法的并行效益,并以24个交叉口组成的交通网络为例,应用设计的并行算法在不同处理器数目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并行仿真速度比串行仿真提高了3.5倍,因此,这种并行算法提高了交通网络仿真的速度和效率,为实现更大规模的交通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并行体系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基于Java的分布式交通仿真平台"为背景,介绍了分布式并行体系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应用实例。着重介绍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分布并行中的数据分布,数据通讯问题的解决。给出的区域划分算法和数据同步算法不但可应用于交通仿真领域,还可以推广到其他数据分布并行问题中。最后给出了对于整个仿真系统并行效率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5.
交通流分布式并行模拟建模理论与方法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上的并行处理技术和面向对象的建模理论,提出交通流分布式并行模拟建模的理论框架,并给出基于分布式系统上的两种建模方案;面向对象和面向消息传递的网络分割式并行模拟建模方法和标准时钟分布式离散事件模拟建模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高交通模拟的运行效率,满足智能运输系统(ITS)中网络模拟大规模、高效率和实时动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仿真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采用基于C/S模式的系统开发工具VB和SQL Server,开发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动态微观仿真系统的基本策略、系统结构模型及其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通网络分布式仿真的时钟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窗的保守性同步策略。分析对象(逻辑进程)间的关联事件,提出关联事件在进程间传递信息的延迟dij的估计方法,确定每个仿真对象的时间窗。以9个节点的示例网络为对象,实现了保守时间窗同步算法在交通网络模拟中的应用。实践表明,与其他同步算法相比这种策略具有建模容易、模拟效率高的特点。从而为满足智能运输系统中网络模拟大规模、高效率和实时动态的要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在分析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功能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给出了GMDSS系统中Inmarsat-c子系统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及仿真训练软件的对象模型,提出了仿真训练软件的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及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结合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实例,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特征和超图理论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五种交通网络数据模型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了基于车道和中心线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以特征和超图模型理论为基础,既保留了拓扑结构的优越性,又有利于数据以特征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最后。把这种基于特征和超图模型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应用于中山市道路普查系统,用于管理复杂的、与道路相关的各种数据。 相似文献
13.
交通流微观模拟中的路网属性与可视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微观模拟系统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使城市交通逐步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文章对交通流微观模拟系统的基础-模拟路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了解了实际网络构成的基础上,对宏观路网及微观路网进行了分类定义,描述了路网组成元素的属性,并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在背景地图上的路网矢量化、可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得出是以交通量还是以时长为控制条件所生成的支路通行能力仿真值更接近理论值,在假定车头时距服从M3分布规律下,以间隙可接受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上述2种控制条件的环形交叉口支路通行能力仿真模型;在VC++6.0平台上进行仿真试验,计算出支路通行能力、时长和交通量的仿真值,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交通量为判断条件的仿真方法所产生的仿真时长与理论时长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以时长为判断条件时的平均相对误差,前者仿真产生的支路通行能力也较后者更贴近理论值;以交通量为判断条件的仿真方法的仿真效果明显优于以时长为判断条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