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秦铁路扩能改造的目标,分析了制约运能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为完成大秦铁路扩能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2004年12月12日16时15分,经过9小时2分不间断运行,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2万t重载组合列车安全平稳地停靠在秦皇岛柳村南站,首次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牛会想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6,(Z1):215-217
从大秦线现状运输组织模式、实现的运输能力,结合4亿t目标的运量构成、相邻线配套的大秦线运输组织模式等方面,对大秦线实现4亿t运能目标的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于局部地区由于运量的增加而造成运输能力的紧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输组织,进一步挖掘潜能,使既有设备的利用达到新的平衡,以适应增长的运量。北京铁路局根据晋中南和天津新港地区运量增长和变化的实际情况,适时采取针对性运输组织措施,缓和了上述地区运能的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6.
7.
8.
2007年12月27日3时58分,H28509次煤炭重载列车从大秦铁路茶坞站顺利通过。它标志着大秦铁路提前4天实现年运量3亿t目标,再次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为有效缓解我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输送能力达1亿吨的重载铁路,它的建设和运营,开创了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新纪元,促进了铁路货物运输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线自1992年开通运营后,年运量以500万~8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到10340万吨,累计运送煤炭7.9亿吨,承担了全路1/12的煤炭发送量。截止2002年底,实现利税43.4亿元,加上固定资产折旧20.2亿元,总计63.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6%,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秦铁路2006年提前7天于12月24日实现年煤炭运量2.5亿吨目标,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2006年最高日均运煤达79.1万吨,全年日均运煤达68.5万吨。2007年1月13日,大秦铁路发送煤炭83.19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这是大秦线深入推进内涵扩大再生产,向年运量3亿吨迈进的新起点。那么,大秦铁路从开通运营(1992年底)时年运量4000万吨到1亿吨,经历了10年,而从开行万吨重载列车实现年运量1.2亿吨到2.5亿吨,仅用了3年,奇迹的创造主要得益于什么?其在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运用方面以及运输组织的创新方面有何特色之处?创新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奇迹的大秦线,对于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未来发展有何启示?1月21日,多位铁路重载运输领域的专家,就“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与前景”为题展开了相关研讨,座谈会由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共同策划组织召开,中国铁道学会重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国维先生主持了会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3.
大秦铁路具有上游充足的货源、分布相对集中的运量、有利于集中编解重载列车的装卸设备和可实现循环直达运输的组织模式的特点,决定大秦铁路采用整体作业效率最大化的集疏运一体化运输组织方法。在已有集运网络的基础上,太原铁路局加快网络的优化,扩大幅射范围,提升集运规模,加快通道设施改造,促进点线能力匹配。同时,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集疏运效率,有效提升大秦铁路的运输能力,满足在高起点上运量持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开行组合列车是一种有效的扩大运力,提高运输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它投资少、见效快.非常适合于我国铁路运量构成中,大宗货物占较大比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北京南站改造工程将于2006年5月中旬全面启动。届时,北京南站将停止办理列车到发业务。为配合北京南站改造工程,北京南站将于5月10日零时起对有关列车进行分流运输,调整列车运行图。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促进西北地区运输上量,铁道部出台了西北区域运输提效扩能方案,并于2010年7月1日起与暑期运行图一同实施。该方案实施以来,西北区域各铁路局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强化安全管理和运输组织,实现了新运行图的顺利交替和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5日,铁道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在北京就我局完成的“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组织技术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相关报告,并进行了咨询、讨论,认为该成果针对大秦铁路运输的具体情况,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提高了大秦线的运输能力,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具有创新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大秦线自2004年实现1.5亿吨运量以来.连续两年年运量递增5000万吨.到2006年已完成运量2.5亿吨.预计2007年将完成3亿吨.创造了我国铁路货运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运输装备水平的提高.许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均在该线路上得到了运用.二是采用高效的管理和运输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