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导报》2007,(2):67-70,72,74
在过去二十年里,与其他高速列车相比具备明显优势的原型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速度高达400公里/小时。这些优势包括振动小、噪声小、摩擦小,能耗低以及空气污染小。但是,磁悬浮列车是未来的列车原型吗?  相似文献   

2.
《隧道建设》2013,(11):927-927
国内第1条跨省地铁——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段(安亭站至花桥站)于2013年10月17日9:30起载客试运营。花桥段投运听,上海安亭至江苏花桥只需8min,最低票价3元;从花桥站出发,1h后即可进入上海市中心。这将有利于苏沪2地居民的出行。  相似文献   

3.
《公路》1964,(11)
常年代表工是民工建勤养路的一种组织形式。湖南邵阳县从今年七月开始在下花桥区进行了四个月的试点,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从下面的调查报告中证明了:南方地区实行民工建勤以常年代表工养路,不但行得通而且效果好。把道路养得平整坚实,为县社公路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支援了工农业生产,为国家节约了人力、财力。所以,下花桥区的试点经验,是值得各地参考的。  相似文献   

4.
郑陵 《国外桥梁》1998,(1):29-31
一般列车通过通过铁路桥所产生的噪声要比在有碴轨上运行所产生操声高出5dB ̄15dB。荷兰的低噪声桥课题组成功地开发出一种钢桥,列车通过时比通过有碴轨道时所产笺噪声更小。本文叙述了低噪声桥课题组进行的研究工和及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在荷兰建造低噪声铁路钢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隧道空气动力学是隧道设计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高速列车进出隧道、两高速列车在隧道内相会时,会引起噪声及车厢内压力的变化,不仅对乘客及环境造成损害,也对列车的稳定、走行阻力以及车体构造都有影响,还会危及隧道中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开展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是隧道设计和既有隧道改造的重要依据.这类问题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现场实测.模型实验研究是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法.在收集大量国内外模型实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汇集、论述了浅水槽、各种发射式列车模型实验研究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系统配置及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摩擦发射式列车模型实验是最理想的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制动低鸣噪声的特性与产生机理,探索阻尼器在抑制制动低鸣噪声的应用。深入分析了调谐阻尼器抑制低鸣噪声的原理,建立阻尼器抑制制动低鸣噪声的整车试验方法,提出阻尼器匹配开发的关键技术特性,通过六西格玛设计方法选出最优阻尼器。研究结果表明调谐阻尼器可以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快速解决制动低鸣噪声。  相似文献   

7.
槽型梁(U梁)具有建筑高度低,空间利用率高、结构外形流畅、列车行驶噪声小,能防止出轨车辆倾覆下落等优点,是非常适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一种优秀的结构形式。不同于箱梁、T梁、板梁等常规结构,U梁属于半穿式结构,其底板直接承受外部恒载和轨道列车荷载。在双线轨道高架桥中,底板横向宽度较大,U梁底板处于双向受力的复杂状态。在实际工程中,单线U梁的应用较为普及,双线U梁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本文结合某一城市有轨电车工程为背景,在有轨电车高架桥中采用双线预应力U梁和双线钢-混凝土组合U梁结构,通过对两种方案的结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探讨双线U梁在有轨电车高架桥中的适用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4)
针对我国高铁隧道量多线长、隧道噪声危害大、乘车舒适性低等特点,首先对高铁隧道噪声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阻塞比对隧道噪声的影响,并在国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降噪方案——修建新型缓冲设施,即E形缓冲设施和梯形缓冲设施。利用大型声学仿真软件Raynoise对无缓冲型,含E形、含梯形缓冲设施的隧道进行仿真研究,然后对比分析高速列车在3种隧道内运行过程中,其噪声水平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梯形缓冲设施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动汽车整车噪声总体较低的事实,比较了传统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噪声差异.从频率域上看,电动汽车的中频和低频比传统内燃机车要低,但电动车的高频部分存在明显的阶次噪声.主观评价对比则表明,传统汽车的运动感较强,而电动车则运动感不强.高速时由于没有内燃机噪声的掩蔽,电动汽车轮胎/ 路面噪声和风噪声比较明显.所以对电动车...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汽油机噪声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应用于轻型和中型汽车市场的当代柴油机,需要从噪声、振动和平顺性角度进行精心设计。对于低怠速、轻微加油或减油等典型的发动机工况需要更加关注,因为这更容易产生噪声问题。噪声特征的任何突变都可以被视为故障的征兆,会产生潜在的保修索赔风险。报道Cummins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研究,以确定发动机在低转速无负荷瞬变工况期间机油压力调节器出现蜂鸣噪声的根本原因。发现在某些发动机转速下,出现令人反感的噪声的根本原因与调节器柱塞撞击阀座有关。噪声和振动诊断测试证实,柱塞撞击阀座会引起令人反感的蜂鸣噪声。经过系统研究之后,通过改变调压弹簧设计解决了噪声问题。机械开发试验确定了新型机油压力调节器弹簧的改进效果,该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在,乘用车柴油机需要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如低噪声、低燃油耗、低排放,以及高输出功率。改善噪声的关键是降低燃烧噪声,也就是降低柴油机敲缸噪声。降低柴油机敲缸的传统方法是减少由燃油预喷射引起的燃烧激振力、附加发动机机体加强筋或利用隔声罩改善噪声传递特性。然而,这些方法都有负面影响,如燃油经济性恶化、成本/质量增加。因此,需要依靠改进发动机结构来降低噪声。通过发动机试验分析了从活塞、连杆、曲轴到发动机机体的噪声传递路径和振动特性,认定活塞共振是噪声源。为了吸收活塞垂直运动产生的共振能量,设计了带有动态阻尼器的新型活塞销结构,它能产生与活塞反向的共振。验证了采用这一新技术降低柴油机敲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线铁路多等级列车共线运行调整问题, 从系统仿真角度, 构建了考虑技术作业类型及车站到发线数量等关键约束的离散系统仿真模型。为提高系统在模拟多级列车运行调整过程中的时效性, 在既有列车行进策略的基础上, 设计了能够避免调整策略在列车区间运行及在站最小作业时间内重复执行的事件转移函数。考虑到多级列车对冲突疏解造成的困难, 利用分层决策在预测越行站和会让站等方面的优势, 设计离散仿真系统的同级列车有限随机调整策略和多级列车分层随机调整策略, 以提高仿真系统在列车运行调整过程中的全局搜索能力。最后, 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离散系统仿真模型及调整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 (1)本文设计的调整策略可以将解的质量提高约5.77%;(2)调整策略中的事件转移函数能将系统仿真时效性提高约34.47%;(3)分层策略虽能确保高等级列车的时效性, 但需以牺牲低等级列车的时效性为代价, 损失系统时效性约45.3%。   相似文献   

13.
在某款新开发汽油发动机搭载整车进行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试验过程中,发现定置加速及低速低负荷行驶时车内存在呜呜声,影响车内声音品质,容易引起消费者抱怨。针对噪声问题,详细阐述了排查过程,锁定噪声来源于发动机附件系统,运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噪声的产生机理;从激励源和传递路径方面研究改善该噪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各方案进行多维度比较确定最优解决方案,应用后车内呜呜声消失,车内声音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进行制动噪声整车试验及利用台架噪声试验测量制动卡钳工作变形;建立盘式制动器摩擦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制动系统的复特征值,利用负阻尼比预测制动器产生噪声的趋势;对比制动噪声整车试验结果、台架噪声试验的制动卡钳振动工作变形以及非稳定模态振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制动系统产生制动低鸣噪声的结论。指出,基于整车试验、台架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制动低鸣噪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1前言近年,正在不断构筑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汽车企业当中,也需要开发出环境负荷低的车辆。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EV)与混动汽车(HEV)的不断普及,随着今后的不断增加,由发动机或者变速器所造成的振动噪声将消失,相对而言路躁以及风噪、空调噪声等将成为主要的噪声来源。另外,从降低油耗的观点来看车体的轻量化也在不断改进,振动·噪声对策今后将越发变得困难。特别是由空气流动所造成的车内噪声,空气噪声发生机  相似文献   

16.
噪声问题已经成为汽车交流发电机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借助国内某知名企业的先进噪声实验室,进行发电机噪声测试分析。对噪声测试影响因素、测试要求、测试设备进行分析,测出发电机A声级主要阶次成分噪声。对噪声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发电机整体噪声在低转速区间问题较大,找出噪声主要阶次成分随转速变化的规律,确定引起噪声的主要阶次成分。为发动机降噪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大型载货车辆主要安装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应用率低的现象,本文中对一辆半挂汽车列车分别安装盘式和鼓式两种制动器进行热衰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安装盘式制动器时制动力矩更大、热稳定性更好,比鼓式制动器安全性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低振动低噪声发电机的设计,主要针对发电机的振动和噪声进行研究,根据振动和噪声源头进行电机的结构优化设计,改善发电机的振动和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19.
宗长富  李伟  郑宏宇  王化平 《汽车工程》2011,33(10):885-889,910
为汽车列车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移率的电控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算法,即根据不同情况,使牵引车后轮和半挂车车轮的目标滑移率随牵引车前轮滑移率而变化.运用Matlab/Simulink和Trucksim软件进行列车在高附着和低附着路面上行驶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缩短汽车列车的制动距离,提高了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中置轴汽车列车4自由度参考模型及多自由度非线性仿真模型,并通过单移线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方法建立了中置轴汽车列车横摆力偶矩控制(DYC)模型,通过TrukSim及Simulink建立了联合仿真平台,并进行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单移线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施加DYC后,列车低附着系数路面横摆角速度后部放大系数和质心侧偏角后部放大系数分别减小26.5%、29.9%,最大铰接角速度减小18.4%,大幅改善了中置轴汽车列车的操纵稳定性,降低了折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