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快速成型粉末烧结件新型渗入材料石蜡的改性研究,对石蜡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提出三种石蜡改性方法以提高其机械强度,即物理改性法、化学改性法和综合改性法,并讨论不同改性剂对改性石蜡强度、韧性、抗拉性等机械性能的影响,阐述改性石蜡代替昂贵树脂作为快速原型粉末烧结件渗入材料的应用前景,对于渗入材料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废旧玻璃用松装烧结和模压烧结方法生产通孔材料的可能性,以及原始粉末尺寸、烧结工艺和造孔剂添加量对通孔材料的密度和孔隙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废旧玻璃经松装烧结或模压烧结后可制得通孔材料;松装烧结时,随烧结温度提高,烧结保温时间延长,原始粉末粒度变细,烧结后通孔材料的密度增大,而孔隙度降低;模压烧结时造孔剂的最佳百分含量为5%~50%,且通孔材料随造孔剂的百分含量增加,密度降低,孔隙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经过优选配方,利用晶界工程技术,采用自制的改性氧化铝粉末,实现了超高强Al2O3瓷的低温烧结,烧结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并在晶界上形成钇铝化合物晶界相,强化了晶界,第二相有效地抑制了晶粒的生长,笔者讨论了配方中化学成份对相组织,烧结状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材料成功地用际陶瓷喷砂嘴的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4.
低温球磨制备块体纳米Al晶体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球磨结合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块体纳米Al晶体材料,并加入硬质Al2O3颗粒来进一步提高该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对所制备块体纳米材料的密度、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从8h增加到14h时,纳米Al粉末颗粒的晶粒尺寸从55nm减小到43nm,微观应变从0.0272%增至0.0759%.经致密化处理后,该材料的晶粒尺寸从115nm减小到71nm.经热挤压后的块体纳米Al及Al—Al2O3晶体材料的相对密度都达99.4%以上,其最高显微维氏硬度分别为1.02和1.22GPa,比粗晶Al的显微维氏硬度分别提高了3和3.6倍.块体纳米Al的最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65和243MPa,比粗晶1050纯Al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7.5和3.2倍.当平均晶粒尺寸小于223nm时,得到块体纳米Al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为σ=71.8+1.8D^-1/2.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烧结Fe-2Cu-1.5Ni-0.5Mo-0.8C球磨粉末,重点研究球磨时间对粉末致密化、烧结体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延长球磨时间,可提高粉末的热稳定性,抑制烧结过程中的组织粗化,从而令烧结体在更宽的烧结温度区间内,保持细小的显微组织结构,获得较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粉末冶金多孔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10-3 Pa的真空度下烧结多孔钛,获得开孔隙度<50%,孔径分布在5~50μm之间的多孔钛.借助金相显微观察孔隙形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孔径分布、进行压缩试验测定压缩性能.分析了原始粉末的粒度、成型压力、烧结制度对多孔钛的孔隙度、孔径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钛的孔隙度及开孔隙度都随成型压力的增大、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烧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孔隙的尺寸随粉末粒度的增大、烧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型压力增大和烧结时间的延长对孔隙尺寸的影响表现在小孔径孔隙的比例增大,而大孔径孔隙的比例降低;但是粉末粒度变化对多孔钛孔隙度、孔隙尺寸的影响要比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变化的影响强烈的多;多孔钛的开孔隙度越大,其压缩强度越低;当多孔钛的开孔隙度由16%增大至44%时,其断裂强度由0.75GPa降至0.18 Gpa.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开展了层间剪切试验.室内制作了马歇尔试件,采用自主开发的直剪仪对试件的结合面进行了多种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层间抗剪强度与粘层材料及用量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了50℃层间抗剪强度莫尔-库伦理论拟合图及对应的 c ,φ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路面粘层材料,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优于普通乳化沥青,最佳用量为0.4 kg/m2,加入3%水泥的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材料浸水强度提高近20%.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球磨结合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块体纳米Al晶体材料,并加入硬质Al2O3颗粒来进一步提高该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对所制备块体纳米材料的密度、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从8h增加到14h时,纳米Al粉末颗粒的晶粒尺寸从55nm减小到43nm,微观应变从0.0272%增至0.0759%.经致密化处理后,该材料的晶粒尺寸从115nm减小到71nm.经热挤压后的块体纳米Al及Al—Al2O3晶体材料的相对密度都达99.4%以上,其最高显微维氏硬度分别为1.02和1.22GPa,比粗晶Al的显微维氏硬度分别提高了3和3.6倍.块体纳米Al的最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65和243MPa,比粗晶1050纯Al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7.5和3.2倍.当平均晶粒尺寸小于223nm时,得到块体纳米Al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为σ=71.8+1.8D^-1/2.  相似文献   

9.
粉末冶金多孔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10-3Pa的真空度下烧结多孔钛,获得开孔隙度<50%,孔径分布在5~50μm之间的多孔钛 借助金相显微观察孔隙形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孔径分布、进行压缩试验测定压缩性能 分析了原始粉末的粒度、成型压力、烧结制度对多孔钛的孔隙度、孔径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钛的孔隙度及开孔隙度都随成型压力的增大、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烧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孔隙的尺寸随粉末粒度的增大、烧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型压力增大和烧结时间的延长对孔隙尺寸的影响表现在小孔径孔隙的比例增大,而大孔径孔隙的比例降低;但是粉末粒度变化对多孔钛孔隙度、孔隙尺寸的影响要比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变化的影响强烈的多;多孔钛的开孔隙度越大,其压缩强度越低;当多孔钛的开孔隙度由16%增大至44%时,其断裂强度由0.75GPa降至0.18Gpa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纳米Ni粉对Cu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添加1%纳米Ni粉中的NiO未被完全还原,而且纳米Ni粉本身还有被CuO氧化成NiO的可能,因而纳米Ni粉在Cu粉末烧结过程中未能起到活化烧结的作用。相反,添加1%纳米Ni粉后还降低了Cu粉末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多糖如壳聚糖、果胶、淀粉、纤维素等因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内活性基团的多样性,以及具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多种优点,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方面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是环境友好型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水处理剂.因此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来提高去除效率和扩大应用范围成为必要手段.综述国内外对壳聚糖、果胶、淀粉、纤维素四种高分子多糖的改性方法,评述其改性产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和作用机理,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大戟科植物珠子草 (PhyllanthusnirurnLinn)的生药学鉴别方法。 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徒手切片、粉末装片、组织解离和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叶片气孔轴式、栅栏组织的排列、细胞内容物、茎中木纤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鉴别特征。所含成分有黄酮类、鞣质类、木质素类等。结论 此方法简便、精确 ,可作为珠子草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和力学性质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粉煤灰的力学性能、材料的选用,为路堤填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苷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利用扩展Burrows-Wheeler算法和Burrows-Wheeler相似性分布,对80种H5NI病毒的DNA序列的HA片段进行相似性比较,同时构建序列进化树,得到较好的结果.通过分析禽流感病毒之间的相似度关系,可为研究禽流感区域蔓延的特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压旋喷法是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混合搅拌来处理地基的一种方法。通过在成绵乐客专铁路中的成功应用可知,通过高压旋喷桩可以改变地基,特别是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改变地基的不均匀性和渗透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其不均匀沉降等。  相似文献   

16.
煤矸石的堆放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煤矸石还会爆炸伤人,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研究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现其所含有的矿物质有利于用作筑路材料。因此,积极发展煤矸石在道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变废物为资源,是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针摆传动中的高精度要求,给出了求最佳修形量的优化方法,在对齿廓修形产生的几何相对转角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弓背齿廓,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并通过动态受力分析方法得到齿面接触力和接触应力.采用弓背齿廓修形方式计算结果表明,最佳弓背齿廓修形可以获得较小几何相对转角,有效减小回转误差,实现高精度传动,以适用于有高精度要求的针摆传动中.  相似文献   

18.
从小丛红景天干燥根中首次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分别是:β-谷甾醇-3-0-β-D-葡萄糖甙,山茶酚-7-0-α-L-鼠李糖甙,草质素-7-0-(3"-0-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甙和草质素-7-O-α-L-鼠李糖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废弃尾矿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及环境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其用作(底)基层材料和路基填料是安全可行的。利用正交试验方法,提出石灰粉煤灰(简称“二灰”)、掺加外剂和水泥的二灰(综合)稳定废弃尾矿料优选配合比,分析混合料强度增长机理和影响因素,并确定优选配合比混合料的路用技术参数。优选配合比将在连云港市旧路改造中作为1km长的试验路基层材料,以便进行现场试验验证和应用机理分析,为其推广应用于路面(底)基层提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优选配合比,并提供工程施工可操作性和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微波改性后活性炭的表面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及其脱硫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SEM图谱表明微波改性后活性炭的表面更加粗糙和不平整,许多闭塞的孔隙打开并向内延伸;BET吸附实验表明微波处理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活性炭表面N元素含量和表面碱性基团数量增加而O元素含量减少.另外,脱硫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活性炭的脱硫性能明显增加,归因于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其物理结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