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EMD和随机减量技术的大型桥梁模态参数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信号,提出将经验模态分解(EMD)与随机减量技术(RDT)相结合进行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对于环境随机激励,经EMD分解后的结构模态响应,实际上由自由振动响应和外荷载引起的强迫振动响应2部分组成,可应用RDT得到对应模态的自由振动响应,从而识别结构的频率及阻尼。通过与有限元及谱分析结果相比较,证明了将EMD与RDT相结合的方法识别非平稳振动信号模态参数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适合于大型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2.
正确分析风荷载对结构的动力作用是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结构的重要保障,采用了文献[1]研究的大型支承结构的广义悬梁力学模型及其自振频率和主振型,将风荷分为平均风和脉动风,根据随机振动理论,用模态叠加法分别计算了大型支承结构在平均风和脉动风下的顺风向风振响应,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机车车体结构特征的分析用模型,包括机车活动顶盖参与或不参与承载的2种情况。用不同的单元将结构离散,计算了结构的振动模态。对第一阶模态的振型作了分析比较,并以SSTD电力机车车体为例进行了有无顶盖时的模态计算,说明顶部刚度对车体第一阶模态振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减振型板式轨道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减振型板式轨道的三维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不同结构尺寸以及不同扣件刚度与支承间距条件下的轨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模态振型.计算结果表明,轨道板结构尺寸对系统的固有频率影响较大,为分析板式轨道结构的振动性能和系统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在钢轨波浪形磨耗或车轮多边形磨耗等影响下扣件产生共振导致弹条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WJ-8型扣件是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常用扣件,为了分析其弹条断裂损伤机理,采用锤击激励法对扣件弹条的模态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安装状态下WJ-8型扣件配套使用的W1型弹条在0~1 000 Hz频率范围内具有2阶模态,第1阶模态振型为弹条两侧肢以扣压端和支承端为支点反对称外翻振动,两侧肢的振动方向相反,第2阶模态振型为弹条两侧肢以扣压端和支承端为支点对称外翻振动,两侧肢的振动方向相同;弹条固有频率波动与安装状态有关,可通过调整弹条安装状态,避免弹条在轮轨的高频激励下产生共振,从而减轻弹条伤损。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支井河特大桥进行了模态分析,考虑了结构-地基的相互作用,地基有限计算区域的人工边界用粘弹性边界实现。结果表明,全桥纵向刚度远大于侧向刚度,前十阶振动主要发生在侧向;考虑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后,与传统假设刚性地基时模态分析结果相比,结构各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均有降低,但降低程度不大,说明该桥基础刚度较大,满足刚性基地的假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线路动力学试验数据,分析具有高阶规则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辆转向架各部件振动水平及振动传递关系,给出车轮多边形磨耗引起转向架异常振动典型的频率特征,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及传递矩阵法,推导转向架作用下两轮对范围内钢轨模态振动方程,分析其模态振动特性,为探寻车轮多边形磨耗产生机理提供支撑。讨论支承刚度对钢轨模态振动主频的影响,为工务部门维护轨道规避特定频率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车体弹性振动的特征及同时降低多种弹性振动模态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高阻尼弹性构件支承附加质量,在车辆试验台上进行激振试验的结果,以及进行现车运行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内燃动车组动力包为研究对象,基于HyperMesh软件建立了动力包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和频响分析。结合模态和频响分析结果,在HyperView软件的NVH模块中对测点振动位移和速度的模态贡献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动力包在不同转速工况下框架动反力和柴油机振动烈度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表明,转速变化对柴油机振动烈度的模态贡献量影响很小,各转速下第4阶的模态贡献量最大;对框架动反力的模态贡献量影响较大的模态是第9阶和第17阶。通过对模态贡献量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动力包结构振动的主要模态,可为工程中的振动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刚性悬挂自由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胜 《电气化铁道》2005,(2):39-41,46
以南京地铁一号线刚性悬挂参数为依据,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法建立了接触网刚性悬挂自由振动的振型,列举出自由振动的各阶频率,并从模拟计算结果中分析了刚性悬挂的一些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