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京沪高速为背景,对中高速列车共线运行仿真问题进行探讨。分别建立单列车运行模型和多列车共线运行模型。单列车运行模型全面考虑了列车物理特性、线路条件、列车受力情况以及运行控制过程。多列车模型在上述基础上,附加了共线运行不同速度列车间的相互影响,对列车间距控制和避让进行了重点考虑,研究多列车共线运行时的列车间距控制策略和避让策略。用VisualC 6 0进行了中高速列车共线运行的软件实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软件能较好模拟多列车共线运行情况,可作为列车调度系统中负责列车运行模拟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2.
《广西铁道》2010,(3):52-52
开行时刻规律 日本新干线开通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列车运行图的研究,形成了规格化运行图。东海道新干线规格化运行图1h内共铺划了11列列车,包括3种不同速度的高速列车:“希望号”列车1列、“光号”列车7列、“回声号”列车3列。列车之间的关系简单,高速列车之间无越行,  相似文献   

3.
列车折返过程是影响列车折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基于车地通信的传统列车控制系统为比较对象,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显著优点。结合实际车站情况,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模式下,仿真计算了采用不同列车控制系统时的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时列车折返能力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4.
列车通信网络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列车通信网络的主要任务和列车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阐述了列车通信网络(TCN)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国内外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列车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ATS(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提供的自动控制功能包括列车自动调整和列车进路自动排列。介绍了SelTrac~CBTC系统中,ATS自动列车调整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的内容,着重阐述了列车死锁预防的几种类型,分别描述了列车时刻表调整的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6.
列车追踪间隔与高速铁路列车运营密切相关,通过列车追踪间隔仿真系统能够检验列车牵引特性、线路条件等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对研究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优化及列车技术作业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系统的设计,使用列车间隔时间标准化计算方法,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车站以及线路等数据,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列车运行曲线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具体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数据结构,以一个实际数据为例对系统的功能以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输出数据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列车追踪间隔相关研究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3号线地铁车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广州地铁3号线地铁车辆的主要参数,阐述了车体、车门、转向架、列车牵引系统、列车制动系统、列车辅助供电、列车微机控制系统及列车空调等列车主要部件的技术特点,该车尤其在制动技术方面首次采用了EP2002国际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公铁平层超宽流线形钢箱梁上列车与主梁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了车桥组合下列车与桥梁的平均气动力系数,讨论了风攻角、列车位置对列车气动力的影响;研究了列车及主梁的二维气动导纳.结果表明:列车位于迎风侧(Ⅰ车道)时离桥梁前缘较近,直接受来流风作用,列车的阻力系数比位于其他车道时偏大;列车位于背风侧(Ⅱ...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铁列车的发展,地铁列车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本文以地铁列车为对象,建立了其外流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列车车头绕流场计算与分析,结合地铁列车造型美学要求提出了48°前窗倾角流线型地铁列车车头设计方案,达到地铁列车车头设计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结构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重载列车纵向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进行BHP铁矿石重载运输时,列车平均轴重在35t以上、整列车由220辆车组成的情况已为数不少,列车的纵向动力常常会大于1000kN。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的列车纵向力导致列车沿着坡度大的坡道下行和在起伏很大的路段上运行时出现列车分离。与修改车辆维修工艺和操作程序一样,对列车驾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修正,并对列车实际操作进行了调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大大减少了列车延误次数。  相似文献   

11.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引入移动闭塞概念的基础上,比较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技术差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对两者进行仿真计算及分析。可知,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列车安全间隔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比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缩短得越多;列车安全间隔距离一定时,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越接近。  相似文献   

13.
铁路噪声比例预测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原铁路噪声比例预测法不适应铁路提速和环境变化的需要,对其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比例法采用现场实测的暴露声级作为输入参数的噪声基本量,可以按货运列车、常速列车、提速列车、客运专线列车等分类。提出的修正量参数适应由于列车、车辆技术改进或更新所引起的噪声辐射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重载铁路组合站组合列车的作业过程及特点,使用仿真软件对组合列车的作业流程进行了微观仿真。分别针对单去向和双去向的组合列车构建了仿真系统,针对不同的变量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得出在同一组合车场组合双去向组合列车的组合能力略低于组合单去向组合列车时的组合能力、组合双去向组合列车时组合到发线的利用率低于组合单去向组合列车的到发线利用率的结论,并在结论中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提速旅客列车对于旅客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应用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分析影响旅客列车纵向冲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比较不同装备条件的仿真研究结果,说明提速旅客列车纵向冲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调度员对高铁晚点列车的调度指挥效率,研究晚点时间估算方法和晚点列车调整规则,利用雷达图和电子地图等可视化技术,开发高铁晚点列车智能调度系统,提供高铁列车运行晚点实时监控、重点监控列车晚点预警、列车晚点原因分析、调整方案协同制定等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减轻调度员的工作强度。目前,系统1.0版本已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铁路局集团公司两级单位正式启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列车运行噪声等效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规律。在铁路沿线选择几个测点,实际测量了一千多个列车运行速度的数据,并根据铁路列车运行图计算统计了各测点的运行速度。将两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用于铁路列车噪声预测的等效速度的概念。既为环境影响评价——噪声预测模式提供依据,又可供铁路环境噪声预测工作者或环境评价工作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技术站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理论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铁路车流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分组列车具有减少货车集结时间、减轻途中调车作业负荷和加速车辆周转的显著作用,但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国内学者对其组织优化进行研究的不多。本文首先阐明了分组列车的开行意义和组织特点,然后基于已有的较成熟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理论,分别对产生分组列车的两种情况(即合并单组列车为分组列车和衔接单组列车为分组列车)从车小时节省角度做了详细的技术效益分析。在引入阶跃函数的前提下,提出了技术站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0-1规划模型。模型以是否开行分组列车所产生的技术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兼顾分组列车的技术作业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的演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归纳了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减振降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弘 《铁道车辆》2006,44(2):9-14
阐述了控制高速列车振动、噪声的必要性,提出了控制铁路列车振动噪声的基本对策,论述了高速列车声学优化设计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96头钢轨打磨列车用集尘装置的技术要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集尘装置,可以将打磨钢轨产生的粉尘通过滤清后收集到集尘箱中定期处理,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是现代钢轨打磨列车采用的新技术装置,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各类打磨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