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集装箱干线港集疏运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集装箱干线港及其腹地、集疏运系统的构成我国从第8个五年计划开始,港口逐步转向突出重点、系统配套的发展方式。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沿海已形成集装箱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等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总体格局。由北至南,8个集装箱干线港分别是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广州;2003年共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3307.11万TEU,比上年增长33.65%,占全国港口外贸集装箱总吞吐量的84.47%。表1列出了8个干线港“十五”计划前3年外  相似文献   

2.
200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08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52位;2003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233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29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年翻番的显著成效,已经成为亚太干线港。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功因素。重视港口硬件建设。基本建成东渡港区,大举挺进海沧区域的港口建设.且重视航道建设,先后完成厦门港10万吨级航道一、二期建设.2004年7月11日,当今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中海亚洲”成功靠泊厦门港海天港区。  相似文献   

3.
自1995年市政府提出“以港立市”,把厦门建成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的发展战略以来,作为“航空港、海港和信息港”三大港之一的“海港”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199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84.8万TEU。全国排名第6,同时跻身全球第67位。2000年1-6月份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48.3万TEU,年底可望突破100万TEU大关。如何把厦门建成集装箱国际中转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4.
《水运工程》2001,1(1):20
据英国《货运》杂志最近统计资料表明,厦门港1999年集装箱吞吐量为84.85万TEU名列“世界集装箱百强港”第58位。1997年厦门港首度跻身“世界集装箱百强港”时名列第78位。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港口集装箱运输始于改革开放年代,十几年来,随着外向型经济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快速递增,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迅猛,到1996年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接近60万TEU,形成了以厦门、福州两港为主导的格局。厦门港199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40万TEU,并开辟了地中海、北美直达班轮。为实现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和建设海洋大省的构想,以及适应厦门、福州与高雄港的直航,我省集装箱吞吐量仍将大幅度提高。为此全省各海港纷纷新建、改建集装箱专用泊位、一哄而起,可以说是尚处于粗放型阶段,笔者认为在我省集装箱码头建设中应该实行“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必须牢牢抓住机遇“九五”期间 ,厦门港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新开辟了日本、新加坡、韩国、地中海及欧美等远洋集装箱航线 ;开通了与台湾的试点直航。目前 ,厦门港已跻身国内大型一类港口行列。 1 999年 ,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 773 38万吨 ,比 1 995年增长 34 93% ,平均年递增 7 78% ;集装箱吞吐量达 84 5 5万TEU ,已两度位居全国沿海集装箱港第六位 ,列世界集装箱百强港第五十八位 ,比1 995年增长 1 73倍 ,平均年递增 2 8 5 4%。去年 ,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1 0 0万TEU。这是厦门港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与国内大港和发达国…  相似文献   

7.
发展绿色港口作为港口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已成为厦门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厦门港作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 000万TEU。厦门港绿色港口建设既是适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厦门港务集团推动港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港口竞争的加剧以及港口自身的发展需要使得厦门港必须找寻新的发展方向,国际中转业务将成为厦门港提高港口吞吐量的新的增长点。近几年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增长缓慢,主要有国际中转业务复杂,航运联盟导致的航线整合及厦门港开展国际拼箱业务较晚等客观原因。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为厦门港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厦门港国际中转业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厦门港可采取加强与大型班轮公司合作,吸引其开辟在厦门港的新航线;优化顶层设计,使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常态化;加速发展"国际中转,散进集出"新业务;开拓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举办港口推介会等策略加速发展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  相似文献   

9.
欧阳宇青 《集装箱化》2018,29(12):11-15
正集装箱水水中转作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港口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厦门港水水中转箱量虽有所提高,但与国际枢纽港及国内集装箱大港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一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是完善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如航运联盟)的变化及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促使厦门港必须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本文论述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深水良港。这几年来,随着厦门市“以港立市”战略的实施,港口生产建设不断发展,港口规模日益扩大,厦门港已经由地方小港,发展成为一个以外贸运输和临海工业为主,兼有旅游、客运、国际中转、过境贸易、商贸多功能,配套设施较齐全的国家大型一类港口,迈入国家主枢纽港、基本港行列。厦门港目前拥有生产性码头8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6个。1997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753.7万吨,跻身我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排名第十位;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万标箱,达54.6万标箱,在世界100个集装箱大港中排名第78位,在我国大陆排名第6位;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连续四年超亿元,去年达13100万元。厦门港目前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有海运往来,开辟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 2005 年将分别在厦门、 福州、 湄洲湾及泉州共新建 13 个集装箱泊位,预计新增 150 万标箱吞吐能力。福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港口资源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 324 km, 约占全国的 1/6 ,位居全国第二,沿海可利用建港岸线长 467.1 km 其中深水岸线 190 km, 有 7 处可大规模开发建设 5 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湾, 可建设 20 万~30 万吨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资源, 为全国之最 。厦门湾港作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的多功能现代化国家主要港口 今年将建 8 个集装箱泊位 5 个 , …  相似文献   

12.
刘五店港区作为新厦门港“一湾八区”之一,在《厦门港总体规划》中,其港区性质功能定位:近期功能是以发展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高科技产业、港口仓储及现代物流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区,兼以厦门港对台“三通”的主要口岸功能;中远期功能将成为厦门港未来重要的港区之一,以国际大型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作为对台“三通”、航运、经贸合作及交流的重要口岸,兼以发展临港工业、高科技产业、港口仓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海峡西岸港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种种迹象表明,福建已暗暗向“中国第四港口群”目标发力——成为继珠三角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和环渤海湾港口群之后的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代表的海峡西岸港口群。集装箱运输是现代化港口的发展方向,在这股港口建设热潮中,集装箱港口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呢?  相似文献   

14.
<正>为适应全球集装箱航运公司联盟化、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在全国港口布局规划指导下,得益于中央政府预算内资金补助政策的支持,沿海八大集装箱干线港进港航道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根据2007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沿海规划建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舟山、厦门、深圳、广州等8港为集装箱干线港(业内俗称“广、大、上、青、天、厦、深、宁),主要服务国际国内贸易,是供应链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化》2014,(3):29-29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差距缩小,竞争趋于激烈。《报告》称,在2013年全球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排名互易的情况不在少数。深圳港首次超越香港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青岛港荣登第七位;大连港、厦门港、长滩港等港口也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广州港生产、建设和发展再创佳绩。广州港200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4亿吨,继续保持全国第三、世界第五;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20万TEU,位居全国第五位。在港口建设方面,南沙港区二期工程6个10万吨集装箱泊位顺利投产,广州港出海航道浚深至-15.5米,满足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口,确保了自2005年以来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连年全国第一,实现了河口港到大海港的跨越,提升了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为广州和广东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继列 《中国水运》2010,334(5):4-5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中指出:“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为福建港口整合指明了方向。同年1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拟整合省内原有港口机构,形成海峡西岸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跨行政区划的三大港口。  相似文献   

18.
王维寿 《中国港口》2004,(10):26-26,25
<正>一、"区港联动"是厦门港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推进器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深水良港,国家一类港口,现已迈入全国沿海集装箱主枢纽港、国家基本港行列。已建成10万吨级航道工程,10万吨货轮可乘潮进出;现拥有生产性码头86个。开辟了集装箱班轮外贸线53条,内支线4条,内贸线9条,月班轮量463班。  相似文献   

19.
《海运情报》2007,(6):29-32
韩国港口2006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595万TEU,比上年增长5%,其中占大半的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釜山港,吞吐量约1203万TEU(增长1.7%),以下为光阳、仁川,吞吐量分别为157万TEU左右、137万TEU左右。这3个港口是韩国最主要的集装箱港,都在积极建设集装箱码头。韩国政府将这3个港口及其周边地区定为“经济自由区”,在各港设置了“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0.
厦门港作为我国集装箱干线港、沿海主要港口之一,长期以来,其货源主要来自福建省内,集中在厦、漳、泉等闽南三角地区,腹地经济总量有限。随着厦门港的深化发展,拓展内陆腹地成为必由之路,而厦门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