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汽车新技术和新变革加速落地。技术创新正成为驱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深入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层面正革故鼎新。汽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浪潮中独树一帜,加速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深度转变。为此,《汽车纵横》梳理出汽车行业十大年度创新技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悦文 《汽车维修》2001,(8):48-48
从历史上看,汽车工业在制造业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指汽车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在制造业中举足轻重,也不仅是指汽车生产的需求刺激了相关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汽车产业在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面的变革对制造业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闻     
<正>2019安亭汽车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作为以汽车工业和汽车生产配套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工业城镇——安亭,不仅能感受到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还能享受到汽车文化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享受。日前,2019安亭汽车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  相似文献   

4.
<正>1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汽车售后服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传统维修向现代维修转型时期,许多综合汽车维修企业都面临着种种的困惑。表1是2010年6月我  相似文献   

5.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2,(23):44-45
<正>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之下,中国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日新月异的科技令汽车产业呈现巨大的创新力。在这一背景下,汽车供应链迎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汽车供应链也在一次次经受考验。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自问世以来,已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这三次变革使汽车工业从手工行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庞大产业。现在汽车工业正进行着第四次变革,这次变革将对未来汽车工业的市场、组织、管理和技术产生极大影响。从分析看,将发生以下五大趋势: 1.传统市场趋于饱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尽管至1994年,全球汽车工业结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支撑条件。综观全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有着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实际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左右着汽车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发展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创造产销量新纪录的同时,中国各省市的汽车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省市就已多达8个。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区域发展并不平衡,东中部与西部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走向高速发展,直至2009年,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各省市对于汽车工业的不断探索。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在各地区之间也并不平衡,特别是东中部与西部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将结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专家的报告,就汽车产量、汽车保有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发展处于关键转型期,深化体制改革的各项顶层设计将全面推进。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也正处于时代的大潮中。"十二五"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突出表现在汽车行业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投入产出效益增长困难重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变数;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有影响深远的制度变革相伴而行。汽车产  相似文献   

10.
新春贺词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最跌宕起伏、最令人激动和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在遭遇世界金融危机、世界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逆市而上,一年增产500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凸显了中国对拉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过去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了汽车大国的地位,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未来1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实现汽车强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特殊产业地位,其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目前,汽车市场是一个较开放型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竞争经济,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使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竞争挑战。汽车企业是汽车工业的微观组成,汽车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关系着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本文就从企业层面进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变革中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产业融合将成为未来趋势。随着新一代通信、能源、材料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加速调整,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技术突破,是整个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在日前由慕尼黑博览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工业重组的支撑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邓明然  兰飞 《世界汽车》2002,(12):37-39
1导言 我国汽车工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行业管理方式、企业运作方式上,以及市场的消费结构上,依然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加入WTO,我国汽车工业结束了"战国群雄"的时代,进入"以开放促改革"的阶段,开启了一个"三国鼎立"的新时代.在终结与开启的临界点上,我国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嬗变,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对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和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汽车走向新能源化与智能化,这导致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工作过程发生改变,汽车维修工人的技能要求也发生改变。面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变革,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也将顺应时代,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需求。1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转型升级是世界汽车产业的大势所趋,德国的工业4.0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大数据和物联网作为支撑,以德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如何发展,关乎汽车产业的未来。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如何在动力总成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汽车发动机及汽车产业怎样应对节能减排的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商业化可能性、与传统汽车协调发展等热点问题,深深牵动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于1994年7月3日正式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该政策是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实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为我国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到2010年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当然,这要求与汽车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汽车维修业也必须迅速地发展,无疑使汽车维修业获得了强有力的生机。但是,由于现代汽车在结构上所产生的“革命性”的变革,也使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面临困境。1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困境自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  相似文献   

17.
王为 《商用汽车》2014,(7):84-85
正在汽车产业的盈利蛋糕中,整车销售利润约占20%,而零部件销售的利润同样占20%。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必要因素。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00万辆,汽车工业正面临着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没有强大的自主零部件供应体系,汽车强国成为空谈,完整的产业链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抓紧研究制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一政策可望近期出台。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汽车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汽车产业政策的制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后WTO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决心。对此,在中国投资的海外汽车生产商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无不表示了忧虑。对此,我们认为这也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消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和支持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将对国外主要汽车发达国家进入汽车社会前后阶段汽车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简要概述,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提供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骤然增快.全球化进程恰似一系列复杂的核反应,聚变与裂变交织进行,剧烈冲击着旧的世界汽车工业体制,不断塑造着新的格局,孕育着第二个汽车世纪的来临.所谓第二汽车世纪的最突出表现为传统汽车将不再是"改变世界的机器",而是成为被全社会都来改造的机器,成为一种知识型产品.2008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所显示的正是这一汽车世纪的重大特征:融合、创新、变革和个性化趋向,充分体现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的原生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