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报告一起由实验大白鼠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热(EHF)小暴发流行。1986年8月~1986年12月,1986年12月~1987年2月两次发病,共12例。全部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清EHF 抗体阳性,双份血清EHF抗体4倍以上增高。  相似文献   

2.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以下简称出血热),自1978年李镐汪等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到朝鲜出血热病毒,在病原学上有了重大突破以来,在流行病学上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关其传播途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虽有各种假说,但均缺乏确凿的病原学或流行病学证据。因此,对传播途径的深入研究,实为有效防制本病的关键问题。 1982年10—12月,在西安××学院内发生了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爆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试图对本病的传播途径问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采用ELISA双夹心法、ELISA阻断试验、沉淀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流行出血热(EHF)患者尿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并用免疫电镜观察了尿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形态;用尿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免疫家兔观察了其免疫源性。实验表明:①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EHF患者尿抗原,早期检出率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较上述其它检测尿抗原的方法好。②上述多种方法均证明EHF患者尿中确有EHFV抗原排出。③该EHFV抗原还具有一定的免疫源性。提示:ELISA双夹心法适用于EHF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用IgM抗体捕获法ELISA(Mac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特异性lgM抗体(SIgM)的动态反应。二法检出SIgM的总符合率为99.46%,所测抗体滴度的动态反应曲线基本平行,而MacELISA所测抗体滴度比IFA明显提高。早期EHF病人血清即有较高滴度的SIgM抗体,9病日~10病日达高峰,此后趋于下降。IFA法所测不同病日的SIgM滴度无显著差异(F=1.680,P>0.05),而MacELISA则有显著差异(F′=2.978,P<0.05)。二法所测不同病型EHF的SIgM滴度在病日相同时各型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病毒唑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EHF—IgG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病毒唑治疗组患者血清EHF—IgG抗体及CIC水平皆比对照组为低。说明用药后患者体内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降低,CIC形成减少,有利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以下简称出血热)为小啮齿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在我国其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这已早为人们所熟知。近年来,又发现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城市型和以大白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实验室感染的出血热。至于本病的传播途径问题,长期以来,虽有各种假说——虫媒、呼吸、食物等途径,但均缺乏确凿证据,这对本病的有效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可引起实验室感染。1960年苏联首次发生113例实验室感染出血热爆发,以后在南朝鲜、芬兰及国内均有一些报导。以上均为进行出血热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接触疫鼠—黑线姬鼠、棕背(鼠平)或红背(鼠平)而发生。此类事例已为从事出血热研究人员所熟知,但对其传播机理尚不甚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类实验室感染为普通实验室由于接触实验动物大白鼠而发病。1975年和1978年在日本仙台首次发病,病人  相似文献   

8.
<正> 据病毒研究室歧天茂等报道,目前国内外学者均以免疫荧光技术(IFAT)及免疫酶染技术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静脉血清中的IgM抗体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该  相似文献   

9.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下简称出血热)是一种流传较广,死亡率高,对人民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我国有27个省、市报告发生本病。出血热病在发病早期,易和上感(普通感冒和流感)相混淆,临床上尚无好的确诊办法。实验诊断方法上,目前虽有间接免疫萤光法测IgM,可达早期确诊目的,但是,  相似文献   

10.
<正> 用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尿中EHF相关抗原是早期诊断EHF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常规底物邻苯二胺(OPD)敏感性较差,故检测时需要将患者尿液做15~20倍浓缩,这样既费时费力,又因浓缩时要将患者尿液在常温下做较长时间的处理而损失部分抗原,且往往因  相似文献   

11.
<正> 采用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IgM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其缺点是易受类风湿因子(RF)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有人试图以热凝聚IgG及乳胶结合IgG吸附血清中的RF或用抗人IgM(μ—链)作为固相包被抗体消除其影响,但效果均不理想。本文采用Duermeyer等所建立的酶标F(ab′)_2结合物ELISA检测EHF-IgM抗体技术具有两大优点:(1)通过固相抗人IgM将IgM从待检血清中分离出来;(2)使用抗EHFV—IgG—F(ab(?))_2结合物以消除RF的干扰。本文用酶标F(ab(?))_2 IgM—ELISA及传统IgM—ELISA法平行检测15例RF阳性血清(无EHF—IgM)结果证实上述论点。作者将一  相似文献   

12.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程中血清特异性IgG(SIgG)抗体变化作了动态检测,分析了SIgG的变化与病型的关系。结果表明,SIgG可于第3病日检出,此后其阳性率和滴度随病日的延长而增高,至第11~12病日,阳性率达100%,滴度趋于稳定的高水平。不同病型EHF有不同的SIgG反应,于第7~8病日,不同病型的SIgG滴度出现显著差异(F=4.004,P<0.05)。提示SIgG在EHF的免疫病理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该文报道了日本和歌山(Wakagma)医科大学1976——1978年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7例的临床与表现特征。病人多于第4—8日入院、住院7—78日。6例发病于春季与夏初。呈重型经过者3例。患者均急性发病,有显著全身中毒症状,咽峡炎、胃肠炎、出血症候群,肝脏肿大、白细胞减少(继而增多),血小板减少,血清总蛋白含量降低。重症病人于第5病日出现各种并发症:水肿、心律紊乱及心脏传导障碍,胸腔及心包积  相似文献   

14.
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服“心肌荣”组15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8.02±0.76,对照组15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17.39±2.06;正常组24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7.51±1.48.“心肌荣”组该酶活力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接近于正常组。说明心肌荣对由异丙基造成的心肌坏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使本病的研究进展很快。现就 EHF 病毒敏感动物和敏感细胞及血清学检测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EHFV 敏感动物1.1 小白鼠乳鼠:美国 Tsai 等将Hantaan 病毒接种于2~4日龄小白鼠乳鼠脑内,从第一代及以后传代中均能引起小白鼠  相似文献   

16.
<正> 例一: ××女性,46岁,住院号120663,于80年11月2日以发烧,身痛二周,昏迷抽搐一天之诉入院。二周前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治疗少尿休克时用大量高渗糖、速尿、激素、甘露醇等,后出现嗜睡,谵语,继之呕吐、抽搐、偏瘫,渐入昏迷。查脑脊液糖200mg%,血糖660mg%,尿糖(++++),尿酮(一)血钠151mEg/L,血钾5mEg/L,BUN78mg%,  相似文献   

17.
<正> 为探索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口感染的可能性,1985~1987年,我们以Bal b/c鼠作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把EEFV鼠脑悬液经口灌入2日龄乳鼠,将食饵浸毒喂饲18日龄幼鼠进行感染,同时用同窝鼠分别设阴、阳性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法(IF)进行病毒抗原及抗体检测,用Vero—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实验乳鼠于13~15天感染发病,且从其脑、肺脏中检出特异性抗原(21/24),从血清中查出特异性IgM抗体(24/24),效价为1:10~1:320。并从脑、肺脏中分离出四株EHFV,现已稳定传至第  相似文献   

18.
<正>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迄今尚未分离成功,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随着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一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免疫机理的参与,为了探讨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功能的改变,以阐明与本病发病机理的关系。我们于1977年10月至1979年元月,对流行性出血热住院病人进行了各期E—玫瑰花结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及总补体的测定。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1981年初步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HF)各期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基础上,于1984年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各组成分—血管紧张素Ⅰ(ATⅠ)、ATⅡ、醛固酮(ALD)的血浆含量进行了系统观察。54例患者ATⅡ从发热期开始升高,低血压及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期后逐渐下降;ATⅠ各期均减低,低血压及少尿期最明显;ALD在低血压及少尿期与ATⅡ相应地增高。以上改变与病情轻重及尿素氮相平行。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RAAS与EHF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有重要联系,故早期稳定体液平衡并拮抗RAAS激活及其影响。是EHF治疗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放免方法检测了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及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和辜酮(T)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病人血清T显著降低(827.73±147.87ng/100ml VS 495.45±35.68ng/100ml,P<0.005),E_2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25±0.003,P<0.05);OMI病人血清E_2显著升高(80.36±15.86pg/ml VS 241.40±52.51pg/ml,P<0.001),而T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49±0.016,P<0.05)。②AMI与OMI组比较,OMI病人血清E_2、E_2/T比值显著增大(P<0.001,P<0.05),血清T虽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男性AMI及OMI病人血清E_2、T含量的变化方向不同,前者主要是T降低,后者主要是E_2升高,从而导致E_2/T比值增大,使性激素环境紊乱,可能在AMI的发病上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