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RFID的应用系统中,动态RFID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该系统中,标签附着在商品表面,在阅读器信号区内沿着固定路径移动,由于标签在信号区的时间有限,因此可能出现标签未识别就离开阅读器信号区。如果标签识别采用原有的基于静态场景的RFID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会出现标签数估计错误问题,这是由于原有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没有考虑新标签会源源不断地进入阅读器信号区,这将导致标签识别效率的降低和标签丢失率的增加,本文中新进标签和移出标签对未识别标签数的影响被考虑在新的标签识别算法中。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协议可以有效提高标签识别效率并减少标签的丢失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增加,轨道交通承载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如今迅猛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可为解决轨道交通出行提供新思路,现提出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智能轨道交通票务系统设计研究。本系统主要由嵌有RFID标签的交通卡、进站系统、里程记录系统和出站系统构成,与数据库大数据完美结合可以为乘客乘车提供便利,同时完善轨道交通收费的合理性。为了提高RFID阅读器识别标签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帧时隙的防碰撞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帧长达到标签被快速识别的效果,来提高整个城轨交通系统的效率,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调车推进防冒进系统为实现调车推进防冒进目标而设计,系统在传统数字平调设备基础上,采用RFID技术和平调设备的450 MHz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增加一台列首装置,以及埋设在股道上的RFID标签实现在列车推进过程中,当前方信号机为禁止越过时,系统自动产生报警信号或直接放风停车,达到调车推进防冒进功能。该系统已在神朔铁路黄羊城站试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于低成本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其芯片内大约有5000~10000个逻辑门,由于标签计算和存储能力的限制,仅有250~3000个逻辑门用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重量级的安全认证协议使用加密算法,对标签的成本要求过高,因此不适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轻量级的安全认证协议仅使用简单的逻辑运算,保证了系统低成本的要求,但安全性较差。基于轻量级的安全认证协议(LMAP),在保证RFID系统低成本的前提下,提出一种中量级的安全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5.
TDCS系统作为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的主要工具,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国既有线。车次号作为列车行驶中重要行车凭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运输生产的效率。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用于各种恶劣环境,利用RFID技术对列车车次号进行校正可有效地提高车次号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固定闭塞、虚拟闭塞、准移动闭塞及纯正的移动闭塞等制式。着重阐述了在几种正常场景及故障场景下纯正的移动闭塞制式CBTC系统与其他制式CBTC系统的工作流程,并比较了CBTC系统不同闭塞制式的要求。纯正的移动闭塞制式具有高度灵活的运营能力和故障应对能力,在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中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现了列车机车、车辆标签信息的自动读取,提高了铁路车辆的管理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概要情况以及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8.
自主化的移动闭塞CBTC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完全自主化的JeRailCBTC信号系统,该系统以移动闭塞作为行车原则,同时配备固定闭塞的后备系统,其ATP和联锁都已经过了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并在试验线上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内外铁路移动接入技术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国铁路现有无线列调系统所占用的450MHz频率资源,提出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开发低成本多通道铁路安全信息无线移动接入系统,给出系统的基本原理、总体框架、体系结构,以及编码 解码、调制 解调、交织 反交织、通讯协议、过网和网络管理等实现算法。开发出一套原型系统,并在环形试验道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可以较好实现数据、话音和图像等信息的移动接入。该系统无需新的频率资源,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只需更换射频模块和相关软件,即可支持其它频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内外射频识别(RFID)票制研究成果,结合现有铁路客票系统的运用情况和未来铁路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特点,提出铁路RFID客票系统总体框架.总体框架由铁道部数据中心、地区数据中心、车站客票系统、AFC终端设备、RFID各类车票5个应用层次,以及单程票、长期票和储值卡的RFID技术应用方案组成.从芯片选型、天线制造技术选择、封装技术选择研究RFID票制的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信息编码、密钥管理、读写认证、数据审计的安全控制体系设计;多票制兼容的RFID读写器设计;以灵活的检票规则控制策略、高效的检票通行控制和快速支付的自助购票业务为特点的应用系统设计.根据总体框架,搭建了铁路RFID客票系统模拟环境,应用系统通过了测试.  相似文献   

11.
BP神经网络在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系统中,单一的GPS定位方式已很难满足电车连续精确定位的要求。采用GPS和RFID组合定位的方法,可实现在弱信号环境下的连续精确定位。针对GPS/RFID组合定位时,因加入RFID观测值带来的较高计算复杂度而引起定位时间延长,以及对系统定位误差影响不确定性等问题,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时,将GPS和RFID观测值归一化后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可靠的网络输出。经训练后的网络输出较未经训练的输出更接近于期望值,且更为稳定,证明在GPS信号受遮挡条件下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时长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铁路高架桥场景下无线通信系统性能,需建立能准确描述该系统小尺度和大尺度特性的信道模型。首先,建立高架桥场景下椭圆单环模型;其次,将莱斯K因子建模为与高架桥高度有关的函数,两者结合得到一种多跳随机信道模型,并对其进行非平稳性验证;然后,为扩大无线通信覆盖范围,采用在基站侧交错部署多个射频远端单元、在列车上部署多个车载移动中继的方式,形成大规模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在此架构下分析天线系统、射频远端单元、车载移动中继站的分布以及高架桥高度对信道容量的影响;最后,对该信道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大规模分布式MIMO和车载移动中继系统具有的优势,并显著提高了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13.
恶劣天气或联锁失效情况下,工务与电务人员维修道岔或扳道员准备进路时,需人工扳动并主观判断确认道岔及其开通位置,易发生误操作导致行车事故。结合道岔扳动及确认相关规定,提出利用射频识别(RFID)手持终端无接触扫描道岔及开通位置的数据标签,再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将道岔数据反馈给道岔确认人员及行车指挥人员系统终端,可确保需扳动的目标道岔及其开通位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与国内使用道岔和超限区段进行侧冲防护的方法不同,泰国信号联锁系统中仅采用侧防区段检查的方式,对进路存在的侧面冲突风险进行安全防护,且泰国信号联锁系统中侧防区段主要分为绝对侧防区段、条件侧防区段和区间侧防区段。结合国内铁路侧冲防护方案,对泰国信号联锁系统的3种典型侧防场景进行分析,总结其侧防区段的设置在联锁逻辑安全性和行车效率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信号联锁系统侧冲防护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CBTC系统简介 移动闭塞系统的意义 城轨交通中列车控制系统经历了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几个发展阶段,移动闭塞系统通过车载设备和轨旁设备实时、连续地双向通信.缩短了列车前后的安全距离.闭塞分区的概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两个绝缘节之间的距离.而是代之以列车占用区域,这个区域是移动的也是经过优化后最小的.  相似文献   

16.
射频识别技术在机车检修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机车检修管理水平,将射频识别技术引入机车检修系统中。介绍射频识别技术的概况和应用,阐述RFID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机车机修管理系统中与射频识别技术相关的模块,改变传统的人工操作流程,提高机车检修工作效率及安全性,符合铁路信息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滑雪板租赁问题的决策算法及符合该类问题模型的应用场景,客票系统中的站车交互系统无线交互协议符合此类问题的应用场景,实现了相关算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基于RFID的LANDMARC定位算法的原理与过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铁路隧道内折射、反射、多径效应等因素对场强的影响,分析LANDMARC定位算法的不足,将此算法进行改进,提出自适应LANDMARC k-邻居算法,结合RF Code公司的硬件系统,将其应用到铁路隧道人员定位系统中。实验证明改进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定位精度在1m以内的标签占70%,比原来算法的60%提高10%;93%的标签定位误差小于1.5m,且最大误差控制在2.5m以内。对提高隧道内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杰 《上海铁道科技》2010,(3):89-90,86
目前 铁路货物运输中对车门施封采用的是传统的钢质施封锁,为手工作业,效率低下。而基于RFID技术的施封锁系统。只需在钢质施封锁的表面覆盖一层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柔性标签,在各站进出线路两侧安装读取系统,与既有铁路生产网连接,就能提高作业效率,实现铁路货运的自动化和现代化。经过论证分析,基于RFID技术的施封锁必将取代传统施封锁,在铁路货运作业中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铁道技术监督》2010,(8):52-52
<正>2010年7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O/PAS18186《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该规范是在GB/T23678—2009《供应链监控用集装箱电子箱封应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第1项由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