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运代理充当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集装箱化》2001,(9):22-25
尽管人们对物流这一概念的表述并不完全统一,但现代物流理念已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已经认识到物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进入或转入我国物流领域的经营主体急剧增加,尤其是在货运市场中非常活跃的货运代理充当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势头越来越猛。清醒地认识到货运代理充当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利与弊,提前准备应对措施,无疑会对货运代理决策是否投入及如何投入第三方物流经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第三方物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温平 《集装箱化》1999,(1):9-10,23
工商企业越来越重视与其它公司的紧密合作.包括与顾客、供应商及各种类型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这一现象是供应链活动中.公司努力建立起有意义的相互之间关系所引起的.许多公司正处于供应链成员“扩展”物流组织的过程之中。扩展物流组织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第三方或合同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3.
储海 《中国水运》2003,(9):25-25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了物流外包的理念.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丁敏 《集装箱化》2001,(9):39-39
是物流系统中分析活动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包括物流中的业务、作业、附加值等物流活动为对象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体系,不同于传统的以产品为对象的核算与分析方法。这里的“活动”是指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作业活动、操作环节、加工工序等。本方法可以为物流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有关活动、活动量、活动对象(产品或用户的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改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此方法适合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中运用。  相似文献   

5.
万敏 《水运管理》2003,(8):18-20
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应具备什么条件?至今,国际上或各国相关法规并没有对其进行规范。但正如世界银行运输专家蓝布洛克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在物流中获取更大的利润,请从事第三方物流;如果你想成为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请自我检验其素质与条件”。蓝布洛克先生的话明确告诉人们,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第三方物流或成为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  相似文献   

6.
梁景星 《珠江水运》2011,(12):106-108
中山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动力强劲,201 1年对外贸易总额已达31 1亿美元,随着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从降低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等方面出发进行物流外包,聘请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现有物流资产、提高货物管理水平、组织材料回运、进行市场分销等。中山经济发展,航运发展也即将迎来新的春天。这就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贾嘉 《中国水运》2007,7(8):209-210
随着企业认识到现在物流代表着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外包逐渐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供给的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以此为背景,本文主要讨论了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如何选择有效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鑫  王磊  徐天芳 《集装箱化》2008,19(1):35-37
0 引言 随着物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市场中维持生存并创造利润就必须了解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服务品质是客户判断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优劣的基本要素。此外,物流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及顾客本身转移至其他物流企业的转换成本,都可能是影响顾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忠诚度的关键要素。^[1,2]  相似文献   

9.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成功实施的3个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起物流信息化,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信息系统本身的先进程度,而忽视了物流信息化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就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而言,仅关注系统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同其它领域的信息化相比,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通用性和标准化由于物流是一个大范围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世纪90年代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出现以来,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市场刚刚起步,真正的物流需求还没有完全启动,第三方物流在我国没有被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第三方物流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平  薛婷婷 《中国水运》2007,5(8):207-209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越来越便利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风险,随时可能发生的货物破损、野蛮装卸、误时配送、偷盗灭失、变质串味等风险都可能导致托运方提出索赔。因此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迫切要求保险业提供支持,把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赔偿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从而将企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孙远韬 《中国水运》2004,2(4):99-100
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但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知识、技术装备等等都十分薄弱所以建立战略联盟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避免恶性竞争,整合物流资源,使我国物流迈向规模化,使得各联盟伙伴都能完成个自的战略目标,共同发展与壮大,促进整个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企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创造更优质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水运文献信息》2006,(1):25-25
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左右,占商品价格的4%-10%。运输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学上将物流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在我国现行的物流运输方式中无论是自营物流,合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隐性成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隐性成本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返程或起程空驶:空车无货载行驶,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在实际运输组织中,必须调运空车。但是,因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表现。造成空驶的不合理运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物。  相似文献   

14.
《水运文献信息》2005,(1):20-20
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同国际一流的企业比较,物流是制造企业最后也是最有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科龙通过参股专业的物流公司,在家电生产企业和物流服务商之间利用资本纽带关系,构建家电物流的平台,开创了国内家电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港口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即买卖合同中的卖方,运输中的托运人,或第二方即买卖合同中的买方,运输中的收货人而言.它是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委托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因此,可以将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定义为:"本人不拥有任何商品,但为客户提供运输、储存、加工、装卸等服务,并收取费用."由于第三方物流必须与客户订立服务合同因而也将第三方物流称为"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  相似文献   

16.
张奇 《集装箱化》2001,(5):15-16,26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或狭义除根据所经营的业务活动有所不同外,其性质也有较大区别.广义的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可充当承运人,还可为第一方、第二方办理货物的报关、交接、配送、仓储以及货物装拆箱等业务.而狭义的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只从事其中一项或两项业务.  相似文献   

17.
宋柏 《集装箱化》2004,(4):32-34
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出口贸易额越来越大,同时海外企业在华投资也越来越多,向国内的物流业提出了强劲的需求。各行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盛行“贴牌制造”(OEM),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如何更好地满足跨国公司未来的物流需求,已成为目前国内以物流服  相似文献   

18.
《水运文献信息》2004,(5):19-19
据《美国托运人》最新报道,一些研究国际运输的经济学家认为,2002年和2003年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破纪录的一年。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客观现实导致许多物流用户采取紧缩政策,但经济衰退反而使得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成为趋势。拥有上亿美元资本的制造商只要有可能通过物流外  相似文献   

19.
物流     
《中国船检》2005,(2):56-56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北京物流资源亟待整合,外资争夺中国物流业,美国第三方物流增长潜力大,我国物流业面临大洗牌。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物流是由介于收货人、发货人之外的第三方,为买卖双方(或一方)提供一种如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等的现代物流(或称后勤)服务的商业活动。它区别于货主自行组织实施的物流活动。最初出现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