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铁路事业进入了新发展时期,铁路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对铁路安全、安全服务以及行车规范等也提了新标准,突发事件作为铁路行业发展难题,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应对策略,是衡量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指标。铁路运输的技术手段和质量决定着我国运输事业发展的高低,提高铁路行车组织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是探究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的意义和突发事件的概念,针对我国铁路行车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现状,提出相应的突发事件处理新策略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安全、高效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城市地铁的建设中,浅层盾构穿越铁路的施工经验,在防止既有铁路轨道的沉降、维护线路的几何状态、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做好既有铁路路基边坡稳定和行车安全施工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结果表明,隧道开挖穿越铁路时,通过采取可靠的土体改良、路基加固、盾构机的超前钻进打眼注浆、减缓推进速度、调整优化掘进参数等措施,盾构法完全能够满足浅层隧道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武永贵  田芳 《时代汽车》2023,(14):78-80
根据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对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思政教育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文章从建立规范的课程标准和全面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加强教师团队在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意识,深入挖掘和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元素,搭建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分析了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进行了融合。经过问卷调查,学生很愿意接受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倾向于现代化手段的动画、短视频等形式的思政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宜万铁路是铁路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沿线的大量隧道口危岩给铁路行车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工程防护手段并不能完全解除危岩落石的威胁.结合目前铁路危岩落石监测主流技术和宜万铁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红外激光轨面扫描成像和非接触式振动波信号检测技术的融合检测技术体系,研制了宜万铁路危岩落石监测预警系统.已建成的9套监测系统在宜万铁路近1年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监测能力完备可靠,与其他的危岩落石监测技术相比具有极低误报率,能够充分保障宜万铁路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政管线工程过铁路施工较多,如何既能保证市政管线工程建设需要,又能确保铁路行车运营安全是急需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程实例介绍浅埋暗挖法穿越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湘黔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中和运营后由于路基病害原因导致中断铁路行车的现象,对增建二线工程中的路基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探讨,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7.
水对滑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铁路边坡特别是高边坡常出现滑坡、崩塌等病害,对铁路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分析水对岩土体的作用,说明滑坡的发生,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应加倍重视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路》1957,(10)
甘新公路自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兰州后,行车密度逐年增加,原有简易砂砾路面难以负荷每昼夜500~1,000车次的交通,因之,路面“搓板”起的很快,行车颠簸,影响汽车运输效率的发挥;更加河西一带,气候干旱,车辆通过,尘土飞扬,遮蔽视线,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强风沙、地震、泥石流等恶劣环境严重威胁列车的安全运行,研究和防治铁路自然灾害、确保列车安全运行、保障运输安全畅通已成为铁路科研的重大任务。为了避免恶劣环境导致列车脱轨和倾覆事故发生,针对恶劣环境下铁路行车安全性问题,综述了不同环境下列车脱轨机理和动力学特性、环境测量系统、调度系统、预警系统、控制系统、试验验证、防灾措施等关键环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铁路恶劣环境的分类及特点,分析了不同恶劣环境对列车安全运行关键环节的影响,归纳了不同恶劣环境、路况和车型条件下车辆动力学特性及安全性能指标。梳理了复杂恶劣环境下的铁路行车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如实施限速或紧急停车、道岔及受电弓除冰雪装置、挡风墙或风屏障、铁路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等),及在实施相应控制方法和措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如理论分析、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在线实车试验等)。展望了恶劣环境下铁路列车安全运行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梁博 《华东公路》2015,(2):88-90
危岩落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威胁着山区铁路建设及行车安全。以既有路堑边坡危石防护为例对其整治措施——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作了介绍,包括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两大基本类型。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整体防护性能强,防护效果好,施工简便、快捷、经济适用,同时,对行车扰乱小,一般不扰动原始地质和植被,是治理既有铁路危岩落石病害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铁路行业迅猛发展,技术不断创新,既有设备不断升级换代。为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更科学地整合铁路资源,增加既有线路的运输能力同时降低铁路运营成本,提出了调度指挥系统在自营铁路上的应用。该应用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际运行通过能力、减轻行车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车站办理接发车和办理调车作业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安全性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火灾特性及火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寇鼎涛 《隧道建设》2005,25(1):72-75,38
铁路隧道防火对于确保隧道完好、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不完全统计了近30年特大铁路隧道火灾,就火灾产 生的主要原因、隧道火灾的特性、易发生火灾隧道的特点、油罐列车火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路情,提出了铁路隧道列车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注浆技术在既有干线路堤下沉病害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沛 《路基工程》2010,(5):201-203
介绍了注浆技术对既有铁路路堤下沉病害整治的机理、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监控等。采用注浆技术整治既有铁路路堤下沉病害,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过程可控性强、对行车干扰小的优点,对类似病害整治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汤川 《路基工程》2015,(4):239-242
宣杭铁路广德站高路堤边坡发生溜坍,影响行车安全。经研究对高路堤边坡采用水泥土支撑墙骨架护坡进行治理,通过在宣杭线广德站牵出线高路堤边坡溜坍整治施工中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对溜坍病害的整治,路堤边坡稳定,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危岩落石作为我国山区3大地质灾害之一,已经成为威胁山区铁路行车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蒙西铁路三荆段既有西峡站危岩落石情况,结合边坡落石治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综合分析了危岩落石失稳机制,提出了综合治理落石病害工点的措施。经过治理,确保了蒙西铁路西峡站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
高原铁路特殊的地形、气候特点,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行车安全、畅通,本文依据故障分段处理思想,运用小波分析与模糊分析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故障自动处理装置的故障诊断能力,对高原铁路电力安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洪 《交通科技》2008,(2):101-104
通过对照国内外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现状,分析得出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前提条件、必要性,并就建设、运营管理和行车组织模式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探索出一条盘活国有资产、节省城市建设投资和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肇庆西江特大桥主桥为5×144m连续钢桁梁公铁两用桥,该桥于2015年10月15日遭受采砂船舶碰撞,造成第4孔第5个节间钢桁梁杆件严重变形,危及铁路行车安全。根据构件变形及受损状况分析,确定采用拆除上游侧严重受损的纵梁,利用鱼腹式钢纵梁临时代替,暂时保留下游侧轻微受损纵梁的临时加固方案对铁路桥进行快速抢修加固,并在快速抢修后进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桥梁满足列车通行要求,实现了铁路线快速抢通。在铁路快速抢通后,利用"天窗点"时段更换铁路下平联及纵梁,对下弦杆进行局部冷矫正及补强,完成永久加固修复后通过行车试验测试桥梁运营的各项动力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列车正常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9.
对于铁路新建、既有线施工问题,既要保证特定条件下,自身施工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得影响行车安全和对既有线路设施造成损毁。桥梁转体施工已经越来越被认可和应用,尤其是跨越既有铁路线的立交桥,使用转体施工工艺可使施工对行车影响时间最短,安全隐患最小。  相似文献   

20.
公路标志与铁路和航道标志一样,对于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着要重的作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设计准则”曾明确规定,为保征行车安全及指示行车方向,在公路沿线应设置交通标志和指路标志。实际经验证明,在公路沿线设置标志,对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便利旅客、美化路容都有良好的效果。过去所使用的公路标志多是用木料制作,容易损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