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尤其是2014年以来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然而基于用户评价的产品品质评价体系研究的缺乏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研发与市场的脱节。本文就是在对全国重点示范推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模型确定新能源汽车各个指标对于用户满意度评价的影响权重,然后结合各个性能指标的满意度为新能源汽车设计和研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申达 《驾驶园》2010,(2):76-77
汽车的性能是用户最关心的品质之一,也是汽车生产厂家的关键竞争力要素之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汽车用户也愈来愈多,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能通过专业的性能试验来了解车辆的性能.这就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汽车性能评价方式——汽车主观评价系统。事实上汽车生产厂家已经在应用这种评价方式.把其作为专业的性能试验的重要补充。本文将从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转向性能、制动性能等方面向读者介绍汽车主观评价内容.希望对您购车时通过试乘试驾了解汽车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户实际用车数据是汽车产品设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制定汽车系统、零部件设计标准,产品验证规范开发和评价指标的基础.汽车在联网环境中的大量信息,对于挖掘和分析汽车用户驾驶的特征,具有不可替换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车辆加减速、油耗等行驶数据的挖掘,有助于分析用户的驾驶风格、行为和车辆工作情况,为整车厂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客观用户...  相似文献   

4.
《轿车情报》2004,(8):12
JD Power的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报告不仅反映了车辆的市场情况,而且对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份价值很高的参考信息。它使汽车制造企业更加关注用户的满意度,同时购车者也得到了选购车信息。  相似文献   

5.
汽车的感知质量在客户的选购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主观性、时效性,所以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通过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多年的研究,从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功能需求出发,结合实际的案例,研究功能属与感知质量的关联性,探索汽车内饰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为汽车内饰感知质量的评价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汽车用户都会关注汽车安全性。为了对汽车安全性进行比较,应当将分散的有关信息放在一起进行评价,然后做出相应的结论。美国杂志“用户报告”(Consumer Reports)为了能在这方面对用户予以帮助,引用了两个独立的机构对大量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的数据,这两个机构是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和公路安全保险学会IIHS(Insurance Insmute for Highway Safety)。  相似文献   

7.
商品性评价是日本汽车企业进行产品审核的一种方法,就是在汽车产品投放市场前,企业组织内部特定的人员站在用户立场,对样品各项质量特性按规定原则进行评价,为产品推向市场找准定位,明确产品优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两种基于用户评价的改进汽车产品的方法--绝对评价箱对评价优先改进方法,企业通过用户调查,而获得影响用户满意率的各个因素(如汽车的各个系统或各种性能),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出相对顺序,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改进能够有的放矢和有系统地展开,同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使得企业的产品开发活动能够更加有机地与市场营销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猫扑汽车频道“四大王牌” 第一张:值得信赖的互动汽车门户 建立在汽车产品数据库与分类搜索基础之上,将搜索、点评和资讯获取有效融合,成为集资讯、互动于一身的web2O汽车旗舰平台,用户关注度与用户评价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汽车售后服务可有效、可靠地收集用户使用中的质量信息。本文研究了这些质量信息的处理方法,建立了质量信息评价系统,并对汽车设计质量进行了评价与验证。  相似文献   

11.
动力性能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其优劣直接影响用户对车辆的评价,影响潜在客户的购买意愿.在车辆研制完成进行地区适应性行驶中,采集动力系统运行参数和行驶路况信息,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建立对汽车动力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1基于用户角度的购车决策魅力指标评价概述用户在实际场景体验中的价值满足感是用户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户在生活中能真切感受到的价值所在!本篇文章对用户场景再聚焦,对乘用车市场中的潜在购车用户通过4S店渠道买车的场景进行分析和评价,考量汽车产品在消费者购车决策中的魅力程度!本文使用购车决策魅力指标评价体系来衡量上述的魅力程度,魅力越大的车型,越能在消费者选取意向车型中占据靠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智能汽车从用户工况到试验场测试工况有效性定量评价的问题,基于行车风险场理论,综合考虑加速系数、危险度覆盖率、最大危险度及危险度分布4个评价因子,提出了智能汽车测试工况与用户工况关联匹配模型和评价模型。关联匹配模型通过"危险度相等"建立了测试工况与用户工况内在的理论关联关系,提出了危险度-工况次数分布尽量一致的原则。评价模型通过"有效性指数"建立了测试工况好坏的定量评价指标。提出了加速系数越大越好、样本危险度覆盖率越大越好、最大危险度越接近用户极限值越好、危险度分布相似性越高越好的4个原则。以车辆跟随场景作为算例对关联评价模型进行验证,3种测试工况的危险度均接近用户危险度,符合匹配模型的要求。计算3种测试工况的有效性指数并按照大小进行了排序,当改变4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时,排序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关联匹配模型能够用于对智能汽车测试工况的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因子权重分配会影响有效性指数,可以按需设定。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种大趋势,伴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悄然升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认知程度还有很多的欠缺,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行业的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消费者进一步加深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了解。同时,汽车企业在汽车产品设计、工程研发阶段缺少对其进行产品开发指导优化的工具。目前国内外测评机构在汽车评价领域均有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大部分测评机构主要以汽车媒体主观评测为主,各家评价标准不统一,缺少全面的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通过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感知需求结合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目录体系;基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目录体系,利用定义五步法、指标重要度分析,定义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评价体系竞争策略;结合竞争策略采模糊用层次分析法制定各层级的指标权重,通过PALS策略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特征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评价体系。最后采用该评价体系对某新能源即将上市车型完成汽车产品力竞争评价体系应用分析,从市场角度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科学有效的测量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满意度的评价是学术界和企业的重要课题。传统满意度研究都是到满意度就结束了,没有将用户的满意度和再购买行为结合起来,而对企业来说满意度不是终点,企业需要了解用户的忠诚度,了解用户是否会再次创造价值。引入刺激-认知-反馈(SOR)模型,可以突破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将企业各方面的表现,用户感知到的满意度水平和再购买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根据SOR模型,构建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与再购买意愿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16.
汽车安全性无论对汽车生产商,还是对汽车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汽车生产中,除了广泛使用被动安全技术,还大量使用主动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性的研究经历了由开环研究到闭环研究的过程。本文除详细介绍了汽车安全性研究的意义之外,还详细介绍了开环研究、闭环研究、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及汽车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同时指出了汽车安全性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汽车座舱内的人机交互智能系统一定程度决定了用户的智能体验,对人机交互进行测试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机交互测试评价方法,可以指导人机交互的设计开发,实现人机交互的迭代和优化。汽车座舱内功能日益增加,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体验,然而功能相同,人机交互不同,给用户带来的驾驶体验却大相径庭。基于典型使用场景,从客观角度,分析不同车型相同场景下车机系统的响应、驾驶员眼部活动和驾驶员手部活动的差异,进一步量化评价参数,形成评价指标,同时根据五感和五觉,设计主观评价表对人机交互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能从客观和主观角度全面评估人机交互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汽车内外饰件抗霉菌性能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和试验结果接受准则;深入分析了霉菌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对汽车内外饰件的影响机理,调查了用户对于内外饰件长霉的接受程度,对比了GJB 150.1A-2009和GB/T 2423.16-2008-2008这两个霉菌试验规范的异同,并按照GJB 150.1A-2009对部分内外饰件进行了摸底测试;按照GJB 150.1A-2009进行的长霉试验结果可以很好地再现自然环境下的问题。汽车不同内外饰件长霉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以按照GJB 150.1A-2009进行,但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接受准则。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获取用户感性需求并塑造整车形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汽车造型风格推导与评价方法。首先描述了汽车造型设计过程的领域任务,并建立了汽车造型风格推导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对汽车造型隐性风格进行表征,步骤包括口语分析、设计主题词的提取、权重计算和设计主题词相似度的计算与聚类。接着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特征匹配的显性风格生成机制,并与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显性风格进行评价。最后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详细分析了常见汽车节能产品及节能技术,介绍了现行汽车节能产品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的标准要求,为用户正确选用节能产品及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