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布局。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 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相似文献   

2.
《驾驶园》2014,(3):32
<正>近来,各种新能源汽车发展利好的消息开始不断涌现,先是中国总理李克强视察比亚迪等汽车企业,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情况,紧接着国家四部委两次发布文件,提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基于这样的背景,不少媒体判断:"2012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元年’"。其实,不仅新闻媒体,汽车企业也早有预感,在2013年底,不少汽车企业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举动频频。但是,一直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尤其是2014年以来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然而基于用户评价的产品品质评价体系研究的缺乏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研发与市场的脱节。本文就是在对全国重点示范推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模型确定新能源汽车各个指标对于用户满意度评价的影响权重,然后结合各个性能指标的满意度为新能源汽车设计和研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欣迪 《汽车与配件》2015,(10):48-49
<正>"2015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将于4月9日~10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将解析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政策、分享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推进的经验,同时结合现有的储能及电控技术,共同探讨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方向。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助推以及市场需求升温双重因素合力下发展迅速,但距2012年  相似文献   

5.
<正>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发展迅速,产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均积极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中,技术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我国早在"八五"期间已经开展,到"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究、示范布局,政府先后开展"863"计划、"十城千辆"等多项鼓励措施,一方面从管理、标准等方面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国家补贴、税制等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在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  相似文献   

6.
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日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科博会中汽车产业是重点展出内容,在4号馆设立了汽车科技展.汽车产业是一个开放、兼容的产业,中国汽车产业近些年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物联网、新能源、卫星导航、云计算、新材料等高尖端技术都将支撑整个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未来的汽车将是一台移动在城市物联网中的智能计算机,本次科博会上展示了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雏形.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已经回归理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在冷静思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新能源汽车"降温"不代表国家已经放弃了新能源汽车,在本次科博会上可以发现新能源依然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很多企业在不断摸索创新,虽然新能源汽车不可能短时间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研发中很多新技术却反哺了常规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0,(8):22-22
7月8日,备受瞩目的"新动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在上海市嘉定区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领导、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发制造企业的代表以及全国各地300余家汽车媒体共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荐言献策,共商大计。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对车辆的续航里程、稳定性和驾驶体验有较大影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历来重视汽车电池的研发和电池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文献可知,新能源汽车电池中的"超级电池"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自我休眠等功能,能够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解决了车辆的续航问题.阐述并分析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电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动态,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安定 《时代汽车》2009,(10):46-46
按照全球汽车业的共识,在未来20年到30年内,新能源车有望达到汽车总销量的10%,新能源车的研发还是找寻“远水”的前哨战,全面取代传统汽车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传统汽车优化和新能源车研发,是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0年7月8日,备受瞩目的"新动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在上海市嘉定区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领导、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发制造企业的代表以及全国各地300余家汽车媒体共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荐言献策,共商大计。  相似文献   

12.
《汽车维修技师》2010,(8):15-15
2010年7月8日,备受瞩目的“新动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在上海市嘉定区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领导、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发制造企业的代表以及全国各地300余家汽车媒体共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言献策,共商大计。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从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反应及其零部件研发现状入手,以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为方法对中国汽车节能减排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提出要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进行适时、适地、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汽车知识》2014,(12):108-108
<正>10月18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行业机构领导的陪同下,苗圩部长莅临"2014中国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展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以下简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表示祝贺并参观指导。他认真参观了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丰田汽车、上海通用、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安凯客车、宇通客车等展台,详细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进程与成果,对企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行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大家正为今年中国车市逆势上扬而欢欣鼓舞之时,有一部分人正在为汽车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环保、交通压力而担忧。因此,走"低碳经济"渐渐成为时髦的话题。中国正努力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领先者之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1日,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度新能源")与中国一汽集团旗下的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轿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为目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研发、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7.
精进电动     
精进电动是一家新能源汽车高科技企业,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之一的驱动电机系统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精进电动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全面地覆盖了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混合动力等主要技术路线,驱动电机产量、销量和出口额均居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第一,2011年产销驱动电机总功率千瓦数已经进入全球独立驱动电机供应商的前五位. 目前,精进电动已在为全球范围的客户开发多个混合动力、充电混合动力电机,并且将投入生产.精进电动已经或正在参与多个国家"863"项目、工信部创新工程、以及北京市、地区专项.精进电动还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的惟一代表,参与中美清洁能源研究项目并承担电机研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遭遇了寒冬,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同时,随着3月补贴新政的出台,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正式到来,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开始转向"产品驱动"。谁将成为下一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20.
韦慧红 《时代汽车》2023,(11):86-88
众所周知,迫于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可替代的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汽车市场近几年逐渐涌现大量新能源汽车。面对新的汽车类型,研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也将面临巨大的改变和挑战。然而面对挑战也是机遇,汽车研发人永远不缺乏攻坚精神。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经验越来越多,逐渐总结出一些新能源汽车独特属性的研发经验。本文针对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技术应用管理进行探讨,对于汽车性能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