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数量偏少、功能单一、版面信息组织欠佳、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立足于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应用现状及国内外关于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研究,明确了各种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基于动态交通组织的思想的信息发布原则,并对可变信息标志的设置位置、支撑型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态交通组织的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数量偏少、功能单一、信息组织不尽协调、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动态交通组织的思想,提出了可变信息标志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了可变信息标志的功能和信息发布内容,探讨了可变信息标志的设置位置和各型式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可变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VVT)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在汽油机、柴油机以及二冲程发动机上应用的优点,并对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可变相位技术中的可变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可变气门控制装置,可以在内燃机上对发动机的目标量,例如比油耗、废气特性、扭矩以及最大功率等发挥积极影响。 可变气门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可变气门定时和可变气门升程。实际上这两类技术在一些系统中无法截然分开。宝马公  相似文献   

5.
介绍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开发背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发现状。以上汽集团乘用车某款发动机上采用的叶片式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为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该机油泵的结构以控制原理。为了说明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相对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节能效果,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摩擦功试验和整机油耗试验等方法,得到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相对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油耗分别节省约1.26%和1.38%。  相似文献   

6.
为了控制后排女性乘员下潜现象的发生,避免设计验证阶段出现重复设计,根据设计变更难易程度将下潜影响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和可变因素,提出了概念阶段优化不可变因素和设计验证阶段优化可变因素相结合的防下潜设计方法。结合某平台车型,对安全带点位和防下潜结构位置等不可变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带点位和防下潜结构位置对下潜影响大,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可变因素量化的设计要求。基于优化好的不可变因素,对防下潜结构的强度、安全带配置等可变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防下潜结构强度、安全带配置对下潜影响大,并提出了可变因素设计要求。在整车项目开发中对6 种设计要求分别进行了整车试验验证,下潜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可变排量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进行全面换型的Inspire车型,搭载了可变排量发动机.上一代的Irlspire也搭载双级变化的可变排量发动机,而新一代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则与上代不同,采取3级变化的可变排量发动机.本文以本田汽车公司的可变排量发动机为重点,同时也介绍克莱斯勒可变排量发动机的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利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排放,文中对当今已有的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机构进行了分类介绍,并以有关汽车公司实用化的产品为例,分析了不同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指出了可变气门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上期我们探讨了可变气门技术之“可变气门升程”部分。这次我们接着上期的话题.说说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另一部分——“可变配气门相位”。  相似文献   

10.
可变配气机构的种类、构造和未来动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对发动机的高效率化(降低燃费、提高性能)和降低尾气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手段之一的可变配气机构正逐步商品化。本文主要以配气相位可变方式和气门开启角、气门升程可变方式为中心,概述各种可变配气机构的开发目的和构造,并对其未来动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国内外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状况。并根据气门控制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可变气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结合目前典型的可变气门机构,对实现可变气门技术的途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评价。通过实例介绍了可变气门技术改善发动机性能及在实现汽油机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指出,叶片式可变凸轮轴相位机构是目前可行性较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可变限速控制技术的研究中.为保证可变限速控制的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相符,采用遗传算法对PARAMICS仿真模型中可变限速控制参数标定进行研究.阐述了可变限速控制路段的交通流参数采集,提出了在PARAMICS仿真模型中针对可变限速控制的参数自动标定流程,分析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可变限速控制参数标定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参数标定方法能够有效的确定可变限速控制仿真过程中关键参数取值,参数标定后的仿真结果与真实数据更为接近,提高了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无锡市蠡湖大道-周新路路口为例,介绍可变车道在信号交叉口的应用方法,包含可变车道检测器的布置、信号灯控制机理,以及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设置等,最后通过饱和度指标评价可变车道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实施可变车道能够合理分配道路资源、缓解路口通行压力、减小车辆排队长度,对于潮汐车流明显的城市,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可变几何涡轮增压的原理和方法;进而针对一款欧Ⅳ柴油机进行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可大大改善柴油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第二部分圆拉法加工直齿锥齿轮齿轮基本参量的确定前言采用圆拉法加工直齿锥齿轮,其基本参量是指齿轮的根锥角、齿轮方向角及加工刀具的基锥底角。应该指出,齿轮基本参量是与齿轮齿曲面的构型密切相关的。圆拉法加工的直齿锥齿轮齿曲面,与其它方法的相同,是锥形表面且向齿轮锥顶收缩。为了分析、确定上述基本参量,首先应对这些基本参量给予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调节配气定时参数降低燃油消耗及减少排放机理的基础上,对比了进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排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进排气门定时联动连续可变及进排气门定时独立连续可变4种可变气门定时技术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其在汽油机上的应用策略.最后,使用这种策略对配有进排气门定时独立连续可变技术的汽油机进行了气门定时优化试验,并...  相似文献   

17.
可变进气歧管系统(VariableIntakemanifordsystem,即VIS),可以分为改变进气歧管长度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改变进气歧管横截面积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和同时改变进气歧管长度及横截面积的进气歧管系统3种。三菱帕杰罗V77车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属于第3种,由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控制转换阀的开、关来调整进气歧管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定义、分类和特点3个角度介绍了嵌入式可变情报板。然后通过948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嵌入式可变情报板在北京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北京市嵌入式可变情报板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是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机电设备,是公路沿线单位能耗最大的用电设施之一,2014年8月交通运输部下达了《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计划编号JT2014-25)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的能耗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能效表征单位及其定义,为制定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及其评定方法行业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合流区一直是产生交通拥堵的瓶颈区域,在合流区上游路段选用可变限速算法是优化缓解合流区拥堵情况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所以通过仿真模拟,选定可变限速应设定的地点并确定在不同车流量情况下的可变限速值,根据可变限速控制位置的确定及不同流量情况下的限速值,确定不同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