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长沙地区近几年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总结了其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了导致长沙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道路交通事故防治三道防线综合防治控制系统理论(简称"三道防线"),针对驾驶员受干预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进行描述和分析.当驾驶员经过"三道防线"干预之后,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被受到调节,在实践中,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得到了一定控制.本文采用泊松随机分布理论对驾驶员受干预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进行数学建模,并用专家评价法确定各主因子的权重,检验模型有效性,通过做仿真实验可将实验结果更好地用于调整"三道防线"系统,有利于驾驶员个体的个性化预防与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更深入认识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本文面向事故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从人员、船舶、环境和管理4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10个主要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造邻接矩阵,通过赋值专家权重改进最大值函数法,并结合重心法聚合专家意见,以此构建水上交通事故模糊认知图模型.基于模糊认知图模型描述水上交通事故涌现的不同阶段,根据案例场景中因素节点风险值的变化来分析水上交通事故涌现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密度过大或监管强度不足的水上交通场景中,船舶航速和船舶设备状况对事故涌现风险的贡献率达到0.99,是可能导致水上交通事故涌现的最直接因素.同时对于下游因素节点数量较多的源节点,需要通过控制其风险传递效应,有效降低节点风险涌现的同步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道路交通事故可视化分析的需求,在分析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交通安全态势预警、事故多发路段判别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GIS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统的构建方案,并加以设计与实现.系统集事故信息的录入、管理、展示、查询、统计分析于一体,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预测,结合具体工程,采用非线性数学方法的灰色-突变理论对其分析.利用灰色理论的建模方法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处理,以弱化其随机性,增强其确定性,然后根据边坡系统的势函数与交叉集方程对边坡状态的平衡性进行分析,对预测边坡状态发生突变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灰色-突变理论,可以对边坡系统的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并能获得边坡系统发生突变的临界时间和突变时间差,从而可以对边坡系统状态突变的时间点进行预警预报,研究同时发现,对于边坡系统,在其稳定性受到外界干扰时,其稳定状态的突变存在着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形成交通事故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交通事故的机理。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的核心是"危险形成—避险失误"机理和"环境—危险"作用律。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指导事故调查、事故鉴定、判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认定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充满复杂性和随机性的道路交通事故具有灰色性。文中介绍了灰色预测的理论方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新的生成数序列,据此建立白化微分方程,给出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的预测模型,用相对残差、级比偏差值和后验差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与实际数据相吻合;并运用该模型预测了之后4年的交通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以便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和道路设计规划部门有针对性地对交通事故实施治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绘图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系统的快速载入预制道路地图、快速调用车辆参数数据库、快速载人预制事故案例、数据智能校验、自适应道路曲线、自动辅助笔录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广东、山东等地的示范应用,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比例图的快速绘制.   相似文献   

9.
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了构建有效的行人交通安全防治体系,论文使用中国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多次重复的K折交叉验证评估,并确认随机森林模型在该数据集上具有统计学功效后,利用基于排列的特征重要性算法对影响行人交通事故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随后对重要事故特征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使用卡方检验确定随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行人年龄段、事故发生时间与道路最高允许车速是影响行人交通事故后果的最重要特征。整体趋势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越多,事故后果越严重;对于13岁及以上的人群,行人年龄越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也更严重;在凌晨0:00-4:00发生的事故中,事故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在限速为80km/h及以上的道路上发生事故的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高速道路异常状况下车辆排队长度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流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车流波动理论推导出排队长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为开发高速道路紧急救援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改善农村道路安全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文中通过分析农村道路的设计线形、路面质量、交通设施等因素对其交通安全的影响确定影响农村道路安全的指标,建立农村道路条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模糊层次评价理论构建农村道路条件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并利用工程实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其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交通事故卷宗、交通事故视频信息数据,研究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典型交通事故形态,构建了面向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旨在针对我国较为特殊的机非混行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场景及测试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构建需求,建立交通事故数据筛选标准,得到133例可用于构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集;其次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驶要求,对133例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车辆行为、道路类型、环境光线等方面进行解构分析;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5类典型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场景模型的关键要素,为实际道路测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以人的行为为重点,对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致因进行归纳分析,主要有:第一,乡村公路上男性、年轻人、轻型货车乘员和后座乘员的安全带使用率较低;第二.乡村公路上男性和年轻人倾向于超速行驶,摩托车和小型车超速行驶的比例较高,在周末和夜间超速行驶的比例较高;第三,男性和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上酒后驾驶的主要人群,周末和夜晚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较多;第四,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男性疲劳驾驶的比例低于女性,年轻人疲劳驾驶的比例仍较高,周末、夜间和下午的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较多;第五,65岁以上的老年驾驶员容易在乡村公路上发生由于未按规定让行和不遵守交通信号指挥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第六,导致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道路环境因素主要有道路环境突变、车道狭窄、弯道半径过小、安全视距不够等;第七,乡村公路的交通事故救援响应慢、质量低、效果差.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分析交通事故处理系统中的需求、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并据此设计并开发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并应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开发成果已经在云南省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道路交通拥挤问题,通过对城市道路拥挤情况的分析,基于燕尾突变理论讨论交通流预测问题,同时考虑时间因素和不同车辆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相关模型分析拥挤状态附近的突变现象,进而提出缓解城市交叉口拥挤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外各类交通事故,并将其成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前者是由于人的因素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后者则主要是指车辆、道路、交通、气候等因素引发事故。具体论述了道路因素中的线形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并通过仿真试验进行了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为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2015年6月11日,郑某驾驶大客车行驶至恭城瑶族自治县辖区201省道168km+600m处,越过道路中心单实线,与对向行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两车碰撞后起火燃烧,造成两车驾驶员及客车乘客共4人死亡,5人受伤。经鉴定,大客车事发前速度约为84公里/小时。最终,交警部门认定,大客车司机郑某驾驶机动车超过最高速度行驶,越过道路中心单实线与对向来车相撞,是造成此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灰色属性的基础上,提出将道路交通事故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行为特征量处理,运用灰色理论和方法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预测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探讨隧道围岩体发生塌方失稳破坏的机理,建立了隧道发生塌方失稳的突变模型,该模型可较好地解释隧道穿越软弱围岩时拱顶常发生大范围塌方的现象,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据所建立的突变模型,从刚度比、水致弱化系数比、几何一力学参数等参数进行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水致弱化函数、几何参数、刚度比对软弱围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分叉集上的点是系统产生失稳的点,系统受外界环境和内部性质改变时,则系统将跨越分叉集,产生突变失稳。通过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突变理论分析,从地下水防治、超前支护、控制爆破及监控量测方面提出了深埋隧道穿越软弱围岩体引起塌方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隧道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及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很多,而且影响因素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的情况.首先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事故4项指标和事故率,确定事故率作为微观预测目标;然后从人-车-路组成的系统观点出发对事故因素分析,选取驾驶员的驾龄、车道数、平曲线半径、纵坡度、路面情况、路口路段类型、道路宽度和交通流量等变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前7项作为定性影响因素,交通流量作为定量影响因素,各定性因素下分为若干类目;最后在数量化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改进的模糊道路交通事故微观预测模型.该模型以某国道466.678~559.792 km段作为算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三枝交叉口对事故影响最大,针对该路段提出具体的道路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