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形成交通事故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交通事故的机理。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的核心是"危险形成—避险失误"机理和"环境—危险"作用律。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指导事故调查、事故鉴定、判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认定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事故致因理论的定义、核心、意义等诸多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对于指导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标准或者规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构成、系统特性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对交通事故致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显性和隐性故障的交通事故致因模型。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显性故障和隐性故障2种致因。强调了管理因素作为潜在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与强化管理组织机构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研究影响机动车交通事故结果严重性的显著因素,掌握其发生特征与规律,将中国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2966条机动车事故进行建模,以包含人-车-路-环境的19个因素作为输入,将事故结果作为输出。在研究中引入包含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的评估体系,将XGBoost模型与LightGBM、随机森林与CatBoost四种模型进行并列对比,证明了其分类性能的优异。此外利用SHAP对于模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究各种因素对于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轻伤/重伤/死亡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碰撞类型、人员类别、碰撞类型。为了避免死亡事故的发生,需重点关注注预防客/货车单方碰撞事故、事故特征为起步/停止、高道路限速下跑偏/碰撞对象车辆/撞障碍物的场景,并且应对于车辆行驶在30~60 km/h限速道路的驾驶员的懈怠心理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理论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是进行交通安全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重点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的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基本灰色预测GM(1,1)模型、残差灰色预测模型、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指出各模型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把握行人致命事故的特征和致因机理,促进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181例真实行人致命事故案例,从事故地点、时间与天气、驾驶员、行人、车辆、碰撞状态以及事故后果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鱼刺图法从行人、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等5个方面对行人致命事故的致因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行人致命交通事故的7个特征:①行人违章横穿道路突出(60.0%);②老年行人涉事率高(60岁以上占37.0%);③19:00-21:00是事故多发时段(29.2%);④面包车事故是中国道路特色(16.0%);⑤路侧作业行人危险度高(6.6%);⑥行人死亡大多为颅脑损伤(87.8%);⑦车辆前挡风玻璃大多会有网状裂纹等.结果表明,行人违章横穿道路是行人致命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加强行人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是预防和减少行人致命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有一个著名的伤亡事故“多米诺骨牌理论”,简称“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系列事件顺序发生的结果。它引用了多米诺效应的基本含义,认为事故的发生就好像一连串垂直放置的骨牌,前一个倒下,引起后面的一个个倒下,当最后一个倒下,就意味着伤害结果发生。其原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做了人机工程学上的初步探讨。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归结为高速公路交通系统这一动态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物(交通工具、道路交通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交通安全管理失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的人机工程学分析为探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和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为交通事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系统分析,详细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采集技术,对包括道路环境数据、交通事故数据等不同内容的基本数据进行了合理的组织,并且为文本、数字、时间、图形、图像等各种类型的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存贮方式,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些年,我国交通事故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事故发生时车辆运行速度是分析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内容,涉及保险理赔、法院审判等各个环节。目前分析事故原因,进行事故再现的主要途径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事故鉴定机构进行速度重建,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经验公式的事故重建、基于视频图像技术的事故重建、基于车载记录数据的事故重建和基于模拟软件的事故重建。文章主要介绍了交通事故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19.
截止2001年底,全国机动车拥有量为7398万辆,公路总长为168万公里,机动车的增长和道路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交通事故形势严峻。由于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的特殊性,致使不同性质道路上发生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在处理程序上截然不同,又由于交通参与者认识上的不足,管理部门职能未完全到位,使得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处理出现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路线形对交通安全影响的研究由来已久,《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也对部分指标提出了限值,但大多集中在下限值的研究及限制上,对指标多优于规范一般值的平原区高速公路的研究较少,对其指标上限的取值依据不足。文中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对其2009—2014年事故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对事故集中路段的鉴别,发现平原区高速公路影响交通安全的线形指标主要为小偏角、大半径、长直线、长曲线等,并从这些方面建立了线形指标与事故率间的关系,为平原区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