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外的停车理念是尽量少地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在保障区域道路交通安全与交通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道路条件、交通运行状况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可适量设置;国外普遍通过不同颜色的停车标线区分泊位使用性质、条件,合理引导停车需求,实现路内停车与路网交通运行的动态协调……国外停车位的设置规定可以为我国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非机动车对沿人行道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周边交通的影响,对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进行优化。选取重庆市6个沿人行道设置的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调研,分析非机动车车道宽度、公交车停靠站长度、当量交通量、非机动车速度等参数与3类冲突率(非机动车与公交车3种形态的追尾与横向冲突率)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和相关性系数建立交通冲突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模型误差均小于10%。研究表明:当非机动车道设置宽度在3.5~4.0 m、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长度在16~18 m时,3类冲突率最低。当量交通量达到700 pcu/h之后,冲突率趋于平稳;此时非机动车速度仍不宜大于6 m/s。选取2个公交车停靠站进行冲突率预测,并对其进行安全等级评价。以冲突率最低值作为约束条件,对沿人行道设置的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优化。研究成果可为公交停靠站周边区域的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线路公交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排队现象严重,站点延误大,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不同停靠组织形式和不同主辅站设置类型对公交运营效率的影响。运用Vissim对3泊位直线式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的顺序停靠组织和不同组合的划线停靠组织分别进行仿真研究,从公交延误、车辆总延误、行程时间以及通过车辆数4个方面对不同停靠组织形式在不同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得到不同形式公交停靠站的最佳停靠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组合型式的6泊位主辅站停靠组织进行仿真评价,得到了最优的主辅站设置类型。仿真结果表明:对3泊位公交停靠站采用直线式停靠站,总延误平均降低38.4%,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总延误平均降低40.6%;对6泊位主辅站采用双港串联设置,总延误降低22.8%。   相似文献   

4.
主辅公交停靠站的设置是解决城市多线路公交停靠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对多线路公交在交叉口出口和路段中采用合理的主辅停靠站的组合形式、有效泊位数、通行能力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依据不同城市道路断面和等级,设置合理的主辅停靠站的组合形式,建立模型分析主辅停靠站之间的干扰,确定干扰系数,以使有效泊位数和通行能力最优。以实例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叉口处是人流较多的集散地,也是交通网络中的瓶颈所在,交叉口处公交停靠站需进行合理设计。该文在分析交叉口不同位置设置公交停靠站优缺点的基础上,以排队论为基础,探讨交叉口处公交停靠泊位数设计方法。针对不同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不同的停靠站形式,并通过工效学分析对交通工程设施进行优化设置,为道路交叉口交通合理组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快速公交(BRT)停车泊位是制约BRT车站通行能力乃至整个BRT通道容量关键因素之一.每2个停车泊位为编组设计,站台两侧设置停车泊位的人性化布局,能有效减少站台拥挤、防止乘客混乱赶车,提高站台通行能力乃至提高BRT运营效率,为同等客流规模城市BRT系统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六项交通重点工程将于年底完工,预计至年底,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294.5km,沿海港口可新增泊位2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洎位15个,新增吞吐能力4000万t。  相似文献   

8.
设置路内泊位是解决停车供需不平衡问题的1种重要的措施。然而,不合理的路内泊位设置不仅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交通问题。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路内停车泊位供求关系以及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1个包括跟驰模型、换道模型和停靠模型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跟驰模型中,通过为停车路段和非停车路段设置不同的慢化概率,探究机动车正常行驶和巡游停靠过程的差异性。在停靠模型中,通过设置停车机动持续时间,解析路内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中正常行驶车辆和巡游停靠车辆的运行规则分别进行了标定,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53.74%~75.71%,能更真实地反应路内停车过程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本文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16.39%~52.85%,可以避免过高估计路内泊位对路段通行能力的负面影响,是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分别探究了停车需求、便利性和供给能力变化情景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特...  相似文献   

9.
运用排队理论模型,基于停靠泊位饱和度,提出了BRT车站物理停靠泊位数计算与分组设置方法。首先计算单个泊位的最大车辆通行能力,通过控制车队长和排队概率来确定泊位的设计饱和度,然后根据设计饱和度计算对应的设计有效泊位数,最后通过不同组合核算确定子站与泊位数个数。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为BRT车站物理停靠泊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确定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泊位数,以实际公交站点交通观测数据为基础,从优化公交站点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公交停靠需求与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结合经典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在模型中添加港湾式公交出站变道造成的延误,建立单位时间内公交停靠需求大于站点通行能力的概率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港湾式公交站点泊位数优化方法.以武汉市中山大道长江二桥公交站点为例,根据站点运行情况将站点公交车排队溢出概率的上限值设定为15%,经计算得出该站点单位时间(1 min)的公交动态停靠需求大于站点通行能力的概率高于15%,通过调整泊位数提高站点通行能力后,通行能力满足公交停靠需求(p<15%),表明该方法能准确确定港湾式公交站点的泊位需求数,为港湾式公交站点泊位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将在2005年底前新辟20km公交专用道。专家们建议:新建公交专用道最好采用“路缘外侧型”,即设置1条公交专用道,其邻侧1条车道可作为公交车与其它机动车混行道,保留1~2条其它机动车专用道。公交专用道上,宜采用港湾式公交车站,须有4个停靠泊位、60m长的停靠段;公交线路不多或缺乏拓宽设置条件的,可使用3个停靠泊位、40m长的停靠段,以保持道路畅通。  相似文献   

12.
高铁商务区是城市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存在大量的商务交通需求,往往带来大量的停车需求。以宿迁市为例,从停车需求分析发现,现有规范并不能很好地支撑停车泊位数计算,提岀采取估算交通量和泊位周转率的方法重新估算泊位数。在具体交通组织方案中,在考虑岀入口通行能力和交叉口对出入口的限制的情况下,得到了地下停车场的开口方案。设计中使用“一纵四横”联络道实现停车库互联互通,提高停车库使用便捷性。  相似文献   

13.
要闻     
《上海公路》2013,(1):5-6
今年新建公路8万公里2013年,我国将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预期新建铁路投产里程5200公里以上,新建公路8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100个、运输机场10个左右。3月5日,《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计划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是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根据计划草案,在交通基  相似文献   

14.
赵永臣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50-55,64,313
从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与堵塞问题着手,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单向交通设置的基本情况,论述了设置单向交通的基本原理;其次,从宏观角度对单向交通这种交通管制方式的设置条件、设置模式以及设置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最后,针对我国混合交通的特性,阐述了单向交通与公共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概述宁波市位于我国中部沿海,靠近长江三角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港城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将建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口岸和浙江省的经济中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宁波地区将加速开发建设。宁波地区包有周围七县,面积9365平方公里,人口487.74万;宁波港包括宁波、镇海、北仑三个港区。已建成有千吨至十万吨级泊位25个,“七五”期间还要增建万吨级以上的泊位;1985年宁波工业产值已达114亿元,“七五”期间还有一批大、中型工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平行式泊车效率、节能减排、规范停车秩序,本研究在现有路侧平行式停车泊位施划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动车"一把轮"平行式泊车轨迹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数学模型及MATLAB软件对多种车型进行了平行式泊车过程的仿真,从而得到了停车区域、共用区域、引导线的位置和尺寸等参数,提出了新型平行式停车泊位施划的方法;设置了共用区域,缩短单个停车区域长度;并将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实车试验;本研究提出的路侧平行式停车泊位施划方法的优化方案,不仅可以节省停车场占地面积,还能降低驾驶员泊车难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泊车所需时间,使路侧平行式泊车更加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17.
交通调查是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以及交通流研究的基础,也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在分析收费站设置和交通调查点设置的对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将交通调查点和公路收费站相结合,建立依托收费站的数据采集系统来进行交通调查,并在大的范围内建立一个数据处理平台,处理交通流参数,研究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这将大大节省交通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节约资源,同时,数据的精确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在共享停车泊位数量可变条件下的网络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首先构建了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并考虑了交易市场中的共享泊位提供者可以选择2种异质性的价格预期方式,即理性预期方式和幼稚预期方式;而后对共享泊位的均衡价格、2种提供者的占比差、高峰时段公交和小汽车需求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其次,以2条平行路径的路网为例,对网络交通流量分配的最终演化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上述2个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给出定量判据后,以北京市实际路网为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共享泊位交易系统,若供给曲线斜率小于需求曲线斜率,则共享泊位交易系统的唯一均衡解可实现无条件渐进稳定;否则若理性提供者的交易与预测成本之和大于幼稚提供者,则存在临界提供者选择强度,使得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在大于此临界值条件下出现分岔或混沌现象;②对于网络交通流系统,若出行成本对路径流量敏感度小,路径选择概率对出行成本敏感度小,小汽车需求量不大,则系统唯一的均衡解可能是渐进稳定的,否则系统会出现分岔或混沌状态;③当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处于渐进稳定状态时,若提供者对共享泊位的价格变动不敏感,用户对其价格变动敏感,潜在共享泊位需求量不大,理性提供者的交易与预测成本之和并非远大于幼稚提供者,提供者选择强度不大,则由于受到共享泊位交易总量的限制,高峰时段的均衡小汽车需求不大,导致网络交通流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容易趋向于渐进稳定;④当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网络交通流系统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分岔与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公交停靠站公交车损失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停靠时间影响着公交行程时间、公交准点率以及公交通行能力。文中从理论上阐述了公交停靠站公交车辆停靠时间及其组成部分。为定量分析停靠时间中的损失时间,调查了南京市几个典型的公交停靠站,并综合分析了损失时间的大小、离散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交泊位数大于2时和公交泊位数小于等于2时的公交车损失时间有很大不同,在泊位数小于等于2的公交停靠站,损失时间较小,且基本保持恒定;在泊位数大于2的公交停靠站,损失时间增大,且受泊位数以及停靠站内已停公交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带起分隔车道、美化环境等作用,但不当的绿化带设置也给交通组织、防尘降噪及分期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文中以城市主干路为例,从道路的交通组织、绿化的防尘降噪功能等方面对绿化带的设置位置进行分析;从满足车、人交通需求、保证管线布置空间及保障分期建设计划顺利实施等方面对绿化带的设置宽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满足交通、绿化功能及分期建设等要求的绿化带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