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催化剂失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金属催化剂失活的研究成果,包括中毒失活、烧结和热失活等原因及机理的研究,并简述了催化剂的保护与再生。  相似文献   

2.
铜锰型CO常温消除催化剂水汽中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一种典型的铜锰型催化剂———德国德尔格催化剂通水蒸气条件下失活规律的研究,以及XRD,XPS,TG-DTA,TEM等物理手段对催化剂失活前后结构特点的表征,我们发现,催化剂失活前后,其体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失活催化剂表面上出现了明显的碳酸盐组分。作者认为,锰离子具有较多的d空轨道,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可能成为水分子的强吸附中心。滞留于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根,掩盖了活性位,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3.
铜锰型CO常温消除催化剂水汽中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种典型的铜锰型催化剂--德国德尔格催化剂通水蒸气条件下失活规律的研究,以及XRD,XPS,TG-DTA,TEM等物理手段对催化剂失活前后结构特点的表征,我们发现,催化剂失活前后,其体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失活催化剂表面上出现了明显的碳酸盐组分。作者认为,锰离子具有较多的d空轨道,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可能成为水分子的强吸附中心。滞留于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根,掩盖了活性位,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载体催化元件硫化氢中毒失活的本质,探讨了铂钯催化剂系统抗硫化氢中毒的一般方法,通过实验发现了载体催化元件硫化氢中毒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以AsH3为毒物,H2-O2反应为模型反应,用流动法对Pt-Pd/-A l2O3催化剂活性进行评价。用X-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新鲜催化剂及不同失活程度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认为,AsH3引起Pt-Pd/-A l2O3催化剂失活是由于毒物AsH3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的As2O3覆盖了活性位以及非活性稳定物质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成,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组成及活性组分电子结构,导致催化剂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6.
以油菜秸秆为生物质原料,采用硅铝比为50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生物质进行催化裂解,对生物原油有机相、使用不同时间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所得有机相进行理化特性及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使用时间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生物油有机相产物的影响;对4种不同使用时间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热重分析,并对焦炭峰面积进行积分计算.结果表明,生物油有机相产物的产率随着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理化特性则逐渐降低,经H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后,有机相产物中烃类物质的含量相较于生物原油显著增加,达到27. 32%,且各含氧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随着催化剂使用时间的延长,烃类物质含量下降明显,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增幅较大;失活HZSM-5催化剂中含有两种类型的焦炭,分别为氢碳比较低的焦炭以及分解温度较高的石墨状焦炭;使用了30 min后的HZSM-5催化剂的焦炭含量较低,仅为3. 52%,当使用了90 min后,焦炭含量达到15. 38%,催化剂已基本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7.
SPE电解水制氧装置需要一种水相消氢催化剂。本文阐述了水相消氢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催化加氢除氧所使用的催化剂的组成进行了综述,这种催化剂经过适当改进是可以用于水相消氢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我国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发展情况和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Pd/C催化剂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影响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对催化剂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CO低温氧化霍加拉特催化剂主要由铜锰混合氧化物组成。综述了制备前体、沉淀条件、老化时间、煅烧条件、杂质等对催化剂的影响,探讨了霍加拉特催化剂在价态、形态结构和反应方面低温氧化CO的机理以及引起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船舶柴油机使用SCR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世界海运》2013,36(2):34-36
SCR技术是满足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第三层次标准的主要方法之一。介绍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对SCR技术在船舶使用条件下存在的排烟温度控制问题和催化剂失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CO2加氢合成甲酸,不仅能够减缓“温室效应”,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废气综合利用,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综述了CO2合成甲酸的方法,包括催化加氢法、光催化法、电化学法及其它方法,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催化剂体系和装置等方面的情况,展望了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港口建设的发展,油库收/发油大量通过运输船舶进行配送。由于港口收发油品涉及港口泊位、来船时间、来船数量/吨位、油库罐区布置等因素,因此需要油品调运计划合理有效,并可以使企业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因此,管理单位必须对库区油品可作业容积充分了解。提出了大型油库种类繁多的油品储运计划制定方法,确定油品收发作业的初始状态,为大型油品制定油品储运计划、充分合理利用库容、提高运行生产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采用挤条成型法制备催化剂的过程,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成型后的Ts-1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研究为钛硅分子筛催化合成环氧丙烷的环境工艺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经过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两条结论:(1)造孔剂可以提高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因为它有利于传质和传热;(2)分散剂的加入提高了环氧丙烷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沉潜油回收项目研发的一款螺旋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探究不同油品输运过程中螺旋离心泵的外特性变化规律。以清水作为对照组,选取常见的2种油品参数,开展计算研究。通过计算发现,在设计工况下,油品1扬程降低4.8%,油品2降低10.6%。随着流量继续增大至70 m~3/h,油品2输送中,扬程降低23%,功率增加了近100%。这表明,黏性系数的增大,导致油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导致内部压力增大,蜗壳近壁面的速度降低,削弱了流场内速度梯度,消耗了油品获得的能量;同时,油品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增大,导致泵送系统的功率增加。综上,通过计算分析,获得了油品对螺旋离心泵输送过程的影响规律,为后续螺旋离心泵开展溢油回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以活性炭和5A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相对湿度、活性组分含量以及空速等因素对其催化分解臭氧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臭氧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和分解机理,得出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Mn-Ag-O/C具有良好的催化分解性能和较强的耐湿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浸渍法制备钴基催化剂,考察了载体、活性组分负载量、焙烧温度、助剂等制备条件对钴基催化剂催化氧化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ZrO2为载体,活性组分负载量为10%,表面活性剂含量5%,在35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NO催化氧化性能,在NO进口浓度700ppm、O2体积分数5%、空速27000 h-1的条件下,200℃时NO氧化率可达49%,满足快速SCR的条件。对NO催化剂进行孔隙结构及XRD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大小不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必要条件,而Co3O4晶体平均颗粒尺寸的大小对催化剂活性有一定影响。考察了空速对催化剂效率的影响,发现NO催化氧化剂在较高空速下仍居有一定活性,并对低温、高空速条件下SCR的反应效率有较大提升。在180℃时,SCR的NO去除效率由联合前的53%提高至65%。  相似文献   

17.
进口船舶专用空压机上使用一种高粘度空压机油.该油品国内无成熟产品可替代,为了满足该类空压机的用油需求,必须对这种高粘度空压机油进行国产化研制.研究中根据进口空气压缩机组工作条件和国外相应油料技术要求,制定了国产油料的产品规范,并以聚α-烯烃合成油和加氢矿物油复合为基础油,通过加入多种功能添加剂,研制了一种新油品.通过理化性能试验、积炭生成倾向台架试验和使用寿命全尺寸台架试验,对研制油品和进口油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产品理化性能达到了进口产品指标要求,积炭倾向性符合L-DAB标准要求,使用寿命达到中高负荷往复式空压机油所规定的换油周期和使用要求,研制油品综合性能完全达到国外同类参比油的性能,满足进口空压机的使用要求,可代替进口油料在引进装备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金属载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金属载体催化剂在表面处理和活性组分负载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金属载体催化剂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霍加拉特催化剂主要由铜锰混合氧化物组成,它不但对CO低温氧化有高活性,也能高效催化燃烧挥发性有机物(VOCs),所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催化燃烧的优点,综述了霍加拉特催化剂催化燃烧卤代烃、芳香烃、脂肪烃、含氧有机物等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混合VOCs在催化燃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结合单因素实验对催化剂的组成进行了深入考察。在H2O/CH3OH摩尔比为1.3、液空速为1.5 h-1、反应温度为220℃和250℃的条件下,考察了铬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质量比为1∶1时催化效果最佳,出口气体中CO的含量降低了50%,甲醇的转化率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