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安全舱、避难硐室等密闭环境中CO2常用吸收剂,分析了各类CO2吸收剂的优缺点,对各种碱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以碱石灰、Li OH、Li2O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三种吸收剂进行了CO2吸收速度对比试验,筛选出适用于避难硐室内火灾条件下CO2吸收速度最快的吸收剂,并对其进行了CO2快速吸收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4,(8):80-86
密闭空间CO2脱除是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任务,研究适用于密闭空间高活性可再生CO2清除剂至关重要。本文利用热重分析系统对钾基负载型吸收剂K2CO3/AC(AC为活性炭)进行实验。在20℃,1%CO2和2%H2O基准工况下,对比吸收剂和载体AC的反应特性,探索K2CO3/AC常温下脱除密闭空间CO2反应机理,并探究温度、CO2浓度和H2O浓度等反应条件对脱碳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载体AC对H2O和CO2脱除机制为物理吸附作用;K2CO3/AC主要依靠活性组分K2CO3与二者的化学反应,在H2O气氛中通过水合反应迅速转化为K2CO3·1.5H2O,在CO2/H2O气氛中通过碳酸化反应生成KHCO3,表现出优越的反应活性。K2CO3/AC的碳酸化反应性能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随着CO2浓度和H2O浓度增加而增强。该研究结果确定了K2CO3/AC常温下脱除低浓度CO2反应机理,为常温下密闭空间CO2脱除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醇胺法是工业上成熟的CO2吸收技术,但醇胺吸收剂存在易氧化降解、能耗高及环境危害较大等问题,因此人们对新型绿色、低能耗二氧化碳吸收剂的探索研究日益活跃。氨基酸盐具有抗氧化性强、非挥发性、环境危害小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氨基酸盐吸收剂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氨基酸盐结构、物性、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LiOH挤出成型,对LiOH原料、粘结剂的选择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LiOH原料应选择不带结晶水的粉状物;挤出成型须添加粘结剂,如高岭土、羧甲基纤维素;挤出成型制备出的LiOH吸收剂强度能达到99%以上,且清除CO2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装置,分别以一乙醇胺(MEA)和甘氨酸钾(PG)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吸收液碳化度、气体流量、进气CO2含量、气液流动方式等因素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同时对2种不同结构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EA和PG均可作为低浓度CO2吸收的吸收剂,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MEA的吸收效果优于PG;吸收过程主要受气相阻力控制,气液采取逆流或并流的流动方式对吸收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一乙醇胺CO2吸收剂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一乙醇胺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和物理性质,重点介绍一乙醇胺作为CO2吸收剂的化学性质以及用树脂净化空气中的一乙醇胺和NH3的化学反应过程,给出经常接触一乙醇胺人员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固态胺清除二氧化碳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介绍了固态胺树脂的一般物化性能,研究了固态胺树脂作为可再生的二氧化碳吸收剂用于清除空气中低浓度(0.2%-0.4%)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工艺技术,并与乙醇胺吸收CO2法进行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8.
2022年1月18日,中国船级社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颁发了全球首份船载CO2捕获与存储系统原理性认可证书. 中国船舶集团七一一所研制的船用CCS系统是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脱碳系统.该系统由吸收塔、再生塔、压缩液化单元、吸收剂供给存储单元、废水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等组成,可完成对船舶柴油机尾气产生...  相似文献   

9.
彭传圣 《集装箱化》2012,23(7):14-17
尽管我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设定港口碳排放控制目标,要求到2015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与2005年相比下降10%,但该规划未明确港口CO2排放统计和分析的标准,导致行业主管部门难以统计、公布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值,港口码头  相似文献   

10.
一种用于CO2吸收的固体吸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舰船防化》2004,(3):21-2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固体吸收剂吸收CO2的新技术。固态胺的合成过程包括聚合、氯甲基化、胺化三个步骤,研究中考察了每个步骤的合成条件。聚合过程中考察了交联度的影响,而胺化过程中重点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固态胺树脂应用时需要筛选空速和高径比两个参数。固态胺树脂在工业和农业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VOCs排放及回收装置和气相色谱仪,测试有机吸收剂硅油和有机吸收剂导热油回收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佳状态。结果表明,有机吸收剂硅油在回收模拟50℃环境下原油挥发产生的VOCs时效果显著,回收率可达99%以上,但有机吸收剂硅油蒸馏回收再生后回收率明显降低;有机吸收剂导热油首次使用时,在回收模拟30℃环境下原油挥发产生的VOCs时效果明显,但回收效果略小于有机吸收剂硅油,有机吸收剂导热油蒸馏回收再生后最佳回收状态向模拟高温环境靠近。  相似文献   

12.
潜艇舱室SAF吸附CO2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考察了CO2浓度、气体温度、气体湿度、气体流量、SAF含水量及堆密度等因素对单位质量SAF于5~20 min内吸附CO2量的影响.气体温度21.5~34.5 ℃、气体相对湿度60%~100%、SAF含水量75%~125%范围内,相同的吸附时间,吸附量变化很小;CO2浓度0.30%~0.70%、气体流量4~10 m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载波控制技术在焊机上的应用的研究,集成微机控制技术、IGBT逆变焊机节能技术,研发新型高效节能的微机及载波控制逆变CO2焊机,其效率比传统的硅整流CO2焊机提高30%以上;比传统的IGBT逆变CO2焊机节电10%,效率达到95%.因此,它为耗能巨大的电焊作业提供了节能降耗重要途径.可见这种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性价比甚高的微机及载波控制的逆变CO2焊机必将成为船舶高效焊接重要的工艺装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为吸收装置,以一乙醇胺(MEA)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气体流量和进气CO2浓度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可以处理浓度为0.1%~0.5%的CO2,且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吸收过程受气相阻力控制,液相阻力对CO2的传质性能影响不大.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传质数学模型,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模拟核潜艇环境工况条件,对固态胺纤维吸附CO2进行研究。实验测定了环境温度25℃、环境压力101kPa、气相中CO2含量0.5%时,固态胺纤维有水存在下吸附CO2的速率为5.57×10-4mmolig-1is-1。理论分析了吸附速率的控制过程,结果表明固态胺纤维吸附CO2总速率受双膜理论的液膜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复合胺溶液脱除CO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胺吸收剂,考察了该复合胺吸收剂和一乙醇胺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能力,并在原理试验流程上评价了2种溶液对低浓度二氧化碳的连续吸收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胺吸收剂对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容易再生;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复合胺溶液对低浓度二氧化碳的连续清除效率与一乙醇胺溶液相近,但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蒋杰峰 《中国水运》2014,(8):104-105
船舶CO2固定灭火系统是船舶常用的灭火方式之一,它安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运行,这就需要验船师认真检验。文中结合CO2固定灭火系统原理、配备范围、检验方法等方面,对河船和海船的CO2固定灭火系统的检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流量法、重量法、量气法和滴定法。用这些方法对常温下LiOH、KO2、LiOH-KO2-Ca(OH)2和弱碱性纤维等固体清除剂吸附CO2的吸附容量进行分析。当动力学流程中总流量为30L、CO2浓度为1%;或密闭空间内通入CO2流量为120L/h时,由于吸附容量测试方法不同,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的数值存在一定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流量法>重量法>滴定法>量气法。  相似文献   

19.
欧盟认为,IMO及其成员在减少CO2排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EEDI,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提高船舶能效和减少海运CO2排放的约束性措施.它为提高新船能效设立了标准.预计到2030年CO2排放大约降低25%~30%.因此EEDI将被世界绝大部分的商船队应用。IMO决定.对建于1999到2009年间的船舶的平均能效基线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刘昭青 《航海》2020,(2):52-52
世界最大的船用燃料消费者AP穆勒-马士基公司提前10年达到了IMO的2030年碳减排目标。该公司最近在其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称,截至2019年,该公司的相对CO2排放量相比2008年基准已减少了41.8%。IMO有关温室气体(GHG)减排的初始战略设想,是到2030年每项运输作业的碳排放量至少比2008年的水准要减少40%,到2050年航运业GHG排放总量至少减少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