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中东 《中国水运》2006,4(5):38-39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贸港口城市。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资源的战略作用,始终坚持“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发展方针,制定临港产业规划、发展临港基础工业,临港经济发展渐趋成熟,并自成体系,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集约利用工业岸线资源为目标,提出沿海工业岸线的投资强度概念.根据岸线功能、后方陆域平面尺度和沿海地区工业投资相协调的原则,提出基于投资强度概念的沿海工业岸线开发准入标准,并应用于某临港工业岸线开发项目.实践证明,引入工业岸线投资强度的概念,对于沿海地区有效地规划和利用稀缺的岸线资源、发展集约型临港工业,具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吴伟 《中国水运》2011,(11):52-53
本文对黄骅港临港工业的基本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临港工业与黄骅港物流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优势,最后阐述了黄骅港临港工业与物流协同发展的模式。荩临港工业基本状况分析在港口发展过程中,临港工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应该注重港口临港工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对港口临港工业与物流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加以解释和分析。下面就是根据资料中的数据来对黄骅港港口临港工业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潮州港是一个较完整的海湾型港口,岸线总长136公里,港区水域面积213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34个。港口的东、西、北面为陆地,南面有汛洲、西澳、海山岛及南澳岛为屏障,具有深水区多,避风条件好,不易淤积等优越自然条件。潮州港可利用建码头、泊位岸线39公里,其中可建10~30万吨级码头、泊位岸线10.4公里;港区土地资源丰富,陆域宽阔,多为海滩涂、沙滩地、盐咸地和微丘陵地,纵深5至10公里以上有近100平方公里处女地,土地资源丰富,可为港口建设和发展临港工业、物流业、  相似文献   

5.
扬名于长江中下游的石化储运基地——南通如皋港区2月14日调整港口总体规划,加强港区公用码头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岸线资源,充分发挥港口的整体功能,使如皋港发展成为装卸储存、中转换装、现代物流和临港工业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区。  相似文献   

6.
在2018临港经济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聚焦中原港城建设,纵论临港经济发展美好前景,纷纷为周口临港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胜日寻芳,不负春光。4月的周口,国家战略新格局,交通发展新机遇——2018临港经济高峰论坛吸引了国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研讨,聚焦临港经济区建设实践,擘画周口港临港经济区和中国临港经济发展新蓝图。  相似文献   

7.
<正>《港口法》的实施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开展已使得芜湖市港口岸线使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长江深水岸线资源,促进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岸线有偿使用制度。岸线资源有其特殊性,是水域与相关的一定范围陆域的组合体,其使用包括着一定范围内陆域和水域的综合利用;有偿使用岸线资源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确定岸线资源有偿使用标准应充分考虑到港口条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08,31(5):46-46
大连长兴岛是中国第五大岛,长江以北第一大岛。其临港工业区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岸线的中段,由长兴岛及西中岛、凤鸣岛、交流岛、骆驼岛五个岛屿组成。全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人口7万人。长兴岛周边海岸水深湾阔,这里拥有大连市渤海岸线最为优良的深水港口岸线资源,也是继大窑湾港区之后,可供大连港未来数十年内持续发展的重要港址。交通部已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优良深水港区之一纳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9.
湖州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和浙江省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境内航道密布,水陆干线四通八达,是全国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沿海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喂给港和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口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和港口发展的先决条件,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湖州市不断探索实践,按照“关闭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规划建设一批”的码头整治工作思路,持续开展非法码头治理行动,深入推进港口去产能、调结构,积极建设临港物流平台,从而推动湖州港岸线资源利用向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本文比较湖州港与周边内河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情况,介绍湖州港岸线资源利用转型发展措施,分析当前湖州港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湖州港岸线资源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与水结缘的周口,注定在"水"上大做文章。近年来,周口牢固树立"临河就是临海、腹地也是前沿"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为抓手,强设施、上项目、兴产业,临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周口市对城市进行了新定位:发展临港经济,打造中原港城。"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建设正全  相似文献   

11.
邵宏慧 《中国水运》2007,7(12):26-27
浙江台州有着较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拥有大陆岸线630.87公里,海岛岸线913.24公里,再加港湾众多,潮滩发育,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港口  相似文献   

12.
正镇江市港口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港产城一体化水平不高、临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港区功能布局不合理、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较低等不足,需主动策应"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推动镇江临港经济向中高端转型  相似文献   

13.
杜宏佳 《珠江水运》2001,(10):14-15
厦门港是中国东南沿海从宁波至广州之间漫长海岸线上的重要的深水港.全港岸线长154公里.其中可用于建港的深水岸线12.3公里,联检锚地14平方公里,万吨级船舶可随时靠泊码头,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靠泊.厦门的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的港口风景城市.这一战略实施,使得港口与城市的关系形成"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互相依托、经济互动"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世泰 《中国港口》2004,(10):25-25
<正>保证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一)港城区之间关系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促城活,城港共荣;依托城市优势,建设开发港口,进而利用港口优势增强城市活力,发展城市优势;港口发展和城市发展是互相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港城关系应当重新认识。即由"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应深化为"港城区一体化"。现在的港口已由过去的转运和装卸功能变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汇点。所谓港城区联动就是通过设立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国际物流园区,优化保税区与港口的物流监管,促进保税区和港口在地域、功能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功能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或者在港口与城市之间通过建立临港工业园区,进一步密切城市与港口的关系,以港口优势整合现有的生产要素,以大项目为龙头,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港城共荣。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宁波港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工业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浙江省、宁波市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及发展临港工业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6.
殷惠 《中国港口》2006,(5):44-46
一、张家港港的崛起促进了张家港城市经济发展近十年来,张家港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营业收入稳步上升,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税收。1.为张家港市税收夺冠做贡献2004年全年口岸吞吐量达6365.6万吨,大幅超过了2003年的4512万吨,提前实现了100亿元海关税收,使张家港市戴上了全国海关税收超百亿级市“NO.1”的桂冠。海关税收在2004年全市上交国家税收额中扮演了“主角”。2.促进临港经济发展张家港港的崛起还推动了临港经济大发展。目前,沿江工业销售收入已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65%,临港经济对张家港市经济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支…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航道条件、港口资源等因素制约,平阳港口老港区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平阳新港区势在必行近年来,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已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以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新港区开发快速推进,成为集聚临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2013年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和平阳县委、县政府提出"港、产、城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设想,积极推动平阳港区向鳌江口外移,利用沿海滩涂资源优势建设深水产  相似文献   

18.
临港工业型港区与一般商港的不同之处在于港区的直接经济腹地是临港工业区,港区主要服务于临港工业区内部企业在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原材料、产成品和其他货物的运输,其中部分码头泊位也提供对外商业中转运输服务.针对天津临港工业区内企业的发展需求,重点研究临港工业港区的货物种类、流量和流向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几年港区的到港船型和吞吐量...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战略。港口城市依港兴市,城港经济相互依存和制约。南通市产业经济强劲,南通港内河运输发达。本文剖析了南通城港经济存在的问题,南通港难以高端发展,城港发展的地域争夺加剧,城港经济综合竞争力低,南通市内产业经济难支撑港口大发展。最后提出了南通城港经济需港口定位明确,依托上海航运中心,协调发展临港产业,重点发展海港石化码头和产业,提升港口和城市发展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20.
徐放 《港口科技》2007,(4):11-12,15
介绍了中国港口当前的几种运营模式,其中包含一港一企模式、一港多企模式、多城共港模式和多城多港、一企多港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利弊。提出国家采取措施控制港口资源及不可再生的岸线资源。相关机构研究这些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对策,为港口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