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XRD分析快速凝固制备Ti-Ni-Cu-Zr合金的相结构,并使用电阻法测试其马氏体相变点.研究表明:Ti-Ni-Cu-Zr合金铸态的主要组成相为B2相和B19相,Zr稳定B2相,抑制马氏体相变.Ti-Ni-Cu-Zr合金快速凝固形成部分非晶,晶体相主要为B2相,当加入适量的Zr元素能提高非晶形成能力.快速凝固的Ti50Ni25Cu25合金发生一阶的B2-B19相变,而快速凝固的Ti45Ni25Cu25Zr5合金发生B2-R-B19'相的二阶相变.快速凝固合金的马氏体相变点都显著降低,经过时效晶化处理后,Zr增大合金的相变滞后.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Fe60 Cr20 Mo20和Fe50 Cr20 Mo20 M10( M=Ni, W)铁基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通过加热至熔融态再淬火的方法计算出了了Fe60 Cr20 Mo20、Fe50 Cr20 Mo20 M10和Fe50 Cr20 Mo20 W10三种合金形成非晶的临界冷速及一系列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三种合金形成非晶的临界冷速分别为15.7 K/ps、3.62 K/ps和1.04 K/ps,四元合金较三元合金形成非晶所需的临界冷速大大降低,而W元素的添加更能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另外,通过热力学参数分析,Fe50 Cr20 Mo20 W10合金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较大为0.626,也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是提高基体韧性,抑制其收缩开裂,获得高性能混凝土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型非晶合金纤维(或称金属玻璃带)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特性,制备的混凝土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柔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好。介绍了非晶合金纤维材料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性,重点阐述了非晶合金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研究现状,并指出非晶合金纤维在增强混凝土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存在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氩气保护下,应用真空熔炼炉分别制备了Ni30Mn70与Ni55Mn45合金.测定了这两种合金在(NH4)2SO4溶液中的圾化曲线,然后对其进行去合金化实验.结果显示,Ni30Mn70合金在1M(NH4)2S04溶液中去合金化后,试样表面呈现“泥裂”结构.Ni55Mn45在1M(NH4)2S04溶液中不同电位下去合金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Al-不锈钢电刷镀Ni/Cu过渡层钎焊中Ni层的作用,并对Ni层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i层能很好地起到阻挡Al,Fe等原子扩散的作用,界面上虽然生成了少量的AlCu3,但不影响焊缝的强度,接头的强度能达到33.6 MPa.  相似文献   

6.
通过快速凝固法制备Cu-Zr-Al合金试样,利用电阻法测定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探索Al含量、结晶状态等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铸速凝制备的Cu-Zr-Al合金样品晶格完整性差或存在少量非晶.在Cu-Zr合金中加入Al元素,会促进B2相的形成,且含量越高,作用越显著.在Cu-Zr-Al合金中,吸铸速凝态样品较晶化快冷态的马氏体相变温度低,吸铸速凝形成的非晶将抑制马氏体相变的发生,且增大马氏体相变的热滞后.随着Al含量的增加,马氏体相变温度逐渐降低,Al的加入也抑制马氏体相变.但增加Al含量,马氏体相变的热滞后会逐渐减小,使相变类型由非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向热弹性马氏体相变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短期老化(RTFOT)、长期老化(PAV)、紫外老化(UV)3种老化方式,采用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和弯曲梁流变(BBR)等试验,研究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纳米氧化锌(Nano-ZnO)单一改性及复配胶粉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状态下的高低温流变特性,最后通过DMA试验分析了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对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及抗高低温老化特性改善优于SBS改性;经过RTFOT、PAV、UV老化后,3种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沥青中Nano-TiO2/橡胶复配方案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劲度模量及玻璃态转变温度Tgc和Tgs变化幅度最小,其抗紫外线老化和抗热氧化性能更强;不同老化条件下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c和Tgs均与劲度模量之间呈线性相关,通过损伤曲线得到玻璃态转变温度Tgs与劲度模量的相关性更好,Tgs能更有效评价不同老化状态下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金属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用做电力机车触线的实用性,本文研究了铁丝/Al—Sn—Cu—Ni、铜丝/Al—Si—Cu 和不锈钢丝/Al—Sn—Cu—Ni 复合材料的强度及界面上的元素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铁丝/Al—Sn—Cu—Ni 复合材料较好,在其纤维和基体的界面上有一层过渡层,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运用循环氧化与增重-时间法、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技术研究了Fe-30Mn-5Al与Fe-25Mn合金在700℃~800℃空气中氧化的性状.在700℃,Fe-30Mn-5Al合金由于Al的优先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了Al2O3薄膜而提高其抗氧化性,氧化动力学规律由Fe-25Mn的直线性(Q0.9631= 0.9661×t)规律转变为抛物线规律(Q1.967= 0.0869×t).800℃时,由于氧化物的生长速率指数上升,氧化层显著增厚,循环氧化剥落严重,氧化动力学遵循亚平方抛物线规律(Q1.559= 2.49×t).初步阐明了合金元素Mn、Al及氧化温度对Fe-Mn基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12侧男性成年人尸体和30侧新生儿尸体的脑尾状核内Cu、Zn、Al的含量。结果:求得成人尾状核中Cu正常平均含量为24.4±8.93mg/kg干组织重(以下单位同),Zn为129.92±89.17,Al为2.38±0.77。新生儿的正常平均含量分别为:Cu 11.00±5.49,Zn 75.35±27.52,A1 1.72±0.56。结果表明成人以上各数值均高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