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沥青路面具有温度敏感性且在水的作用下会出现多种早期损坏,为了评价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水敏感性和永久变形,制作了饱水和干燥条件下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动态蠕变试验研究温度、湿度和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蠕变曲线可以较好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敏感性,40℃时,饱水试件的永久变形增加速率较干燥试件的更大,40℃比5℃时的湿度对沥青混合料更具有破坏性,在5℃低温条件下,饱水试件的抗变形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工程实践,对现场新建路面进行取样开展蠕变试验,计算不同温度、加载时间、频率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柔量、松弛模量、动态模量,并对沥青混合料的各向异性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性能各向异性随着温度和加载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松弛性能各向异性随着温度和加载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动态性能各向异性随着温度升高、加载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同时,基于西格摩德模型,以20℃为例,对沥青混合料各向异性随温度及频率的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蠕变性能、松弛性能、动态性能与加载时间、频率的曲线模型,通过对比模型与数据曲线图可以发现,各向异性曲线模型与试验计算结果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以用于指导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和结构设计,为今后基于沥青各向异性开展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揭示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采用汉堡车辙试验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和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逐渐降低;水的存在导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降低;改性沥青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SAC—16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大于AC—16沥青混合料;随着公称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沥青路面常用AC-20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变化规律,文章选用70~#基质沥青、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三种沥青材料,采用相同技术指标的粗、细集料和矿粉配制3种AC-20沥青混合料并进行简单性能试验(SPT)动态模量研究。同时运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采用Boltzmann函数进行拟合,得到3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均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AC-20(SBS)和AC-20(AR22%)沥青混合料主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但有所区别,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优于橡胶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轮胎/路面振动试验和沥青混合料动态力学参数测试,初步研究了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SMA)降低轮胎/路面噪声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SMA路面衰减轮胎振动能力明显优于普通AC路面,其降噪机理在于材料的内部阻尼和路表纹理.  相似文献   

6.
结合AC型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对添加MPE高分子聚合物的沥青混合料和常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现场检测进行比较,分析其物理性能,研究MPE改性沥青混合料替代常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对半刚性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扩展的影响,文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弹性层状连续的二维路面结构模型,分析高温状况荷载的超载比例、既有裂缝长度和低温状况既有裂缝长度对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计算时考虑了路面非均匀温度场和温度与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关系。结果表明超载比例增加、既有裂缝长度增加都会导致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线性增加,低温状况温度应力作用比高温状况荷载应力作用更易加速Top-Down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8.
为推广废弃钢渣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试验分析废弃钢渣工程特性,合理应用废弃钢渣,在研究废弃钢渣特性基础上,设计了AC-13、AC-20、AC-25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对比分析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试验组)和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对照组)的动态模量数值。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得了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代表值。与对照组相比,钢渣-碎石AC-13、AC-20、AC-25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代表值对应提高了7.93%、11.34%、11.20%。基于废弃钢渣特性设计的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比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代表值均有提升,实测的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代表值可以用于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寒冷地区气侯的特殊性,运用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方法,分析了温度、公称最大粒径、油石比、沥青种类等因素对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弯拉特性的影响及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料油石比在6.0%~7.0%范围内取值较适宜;SBR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优势显著;多年冻土地区路面设计应该重视-10℃下沥青混合料的弯曲特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冷拌沥青混合料作为干线公路沥青路面面层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文章采用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设计了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并在干线公路上面层进行了铺筑应用与跟踪观测,结果表明:冷拌沥青混合料铺筑完成后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进一步碾压密实,且通车近两年路面整体情况较好,未出现开裂、坑洞等病害。该研究为冷拌沥青混合料在路面结构层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对常用的沥青混合料AC-20、AC-16、AC-13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质量分形维数与级配走向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粗细集料比例变化下不同级配分形维数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论证含方解石的石灰岩集料在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文章抽样检测了含方解石石灰岩集料的力学特性、物理特性及粘附性,并采用改进的集料耐崩解及裂解性试验方法对其耐高温性能进行评价,同时对含方解石石灰岩沥青混合料AC~25、AC~20的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的三种骨架结构的级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掺加RP2000抗车辙剂后高温性能变化规律。同时对RP2000与不同种类的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与沥青混合料用的天然集料有相似的特征,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炉渣在沥青混合料的成熟应用将有效解决垃圾再利用问题。但目前关于炉渣在沥青混合料中的适用性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炉渣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研究,探究不同掺量的炉渣对沥青用量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马歇尔设计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分析不同炉渣替换比例对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油石比随着炉渣替换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和稳定度呈下降趋势,矿料间隙率和空隙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炉渣对沥青混合料流值的影响不大;添加适当的炉渣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当炉渣替换量为10%时,水稳定性的提升效果最佳;炉渣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影响不大;为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炉渣的替换比例不应超过15%。  相似文献   

15.
Buton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了不同掺配比例下的布敦(Buton)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高温性能试验,得出了车辙因子G*/sinδ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Buton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指标,预估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木质纤维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与矿物纤维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研究,从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抗疲劳性能等对比分析得出:矿物纤维在改善SMA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上优于木质纤维,并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钦州保税港区一期项目路网工程为依托,开展ATB-30硫磺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组成设计及其高温稳定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采用Superpave混合料体积设计法确定ATB-30的沥青用量,以等体积替换公式计算所对应的油石比和硫磺用量,结果表明,ATB-30硫磺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印尼产Buton岩沥青的特性,对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0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别进行室内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沥青掺量的增加,岩沥青改性混合料和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都能改善明显,其中,以岩沥青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3%时,综合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不同温拌改性沥青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对掺加温拌改性沥青材料Sasobit和材料A后的沥青胶结料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试验,并对分别掺加了这两种材料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粘度降低,软化点提高,且Sasobit的改性效果更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较大改善,且不降低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路用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