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GMT (Glass Mat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简称GMT)是一种以PP热塑性树脂为基体、以长玻璃纤维或连续玻纤毡为增强材料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通常是两层玻璃纤维毡复合热塑性树脂,用不同类型的玻璃纤维毡和热塑性树脂基体,可以制成多种多样的GMT材料,其纤维有些是单向的,有些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和采用该种材料所生产的汽车部件的生产工艺。结合当前汽车行业中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应用与研发案例,对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针对其在材料、工艺和仿真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之一,因为可设计性强、比强度高、性能可靠、资源丰富,日益受到汽车设计和研发人员的广泛重视。介绍了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种类和性能,举例说明了SMC、DMC和BMC、TMC、RTM、GMT、LFT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全面分析了这类产品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简要论述了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外最新研发的自增强聚丙烯(SR-PP)和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两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密度低、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成型周期短、冲击韧度好、可再生利用等,两者的不同点体现在制品的成型工艺和个别性能方面。其中SR-PP特别适合用于车底部件的生产,而LGFPP则是理想的替代GMT的汽车模块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以其代替金属材料和热固性复合材料等,可以实现减轻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介绍了以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复合的模压型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常用种类,以及LFT、GMT、CMT等复合材料的特点、性能和典型工艺;还介绍了不同种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设计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是纤维增强聚合物领域的一种新型轻量化材料。以LGFPP分别替代短玻纤增强工程塑料PA66-GF30和PBT-GF30用于汽车车门拉手底座和雾灯壳体的制造,对零部件的尺寸稳定性和其它各项性能进行试验,并对减重效果和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LGFPP在完全满足成型要求和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在轻量化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取代钢质螺旋弹簧的玻纤复合材料板簧已在业内有较多成功的应用。基于玻纤复合材料将弹簧和摆臂合为一体,将进一步增强悬架轻量化和集成化的优势,但引进玻纤摆臂柔性的悬架不能再按传统的方式理解,对此新型悬架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玻纤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板簧摆臂的设计,而后对匹配此玻纤摆臂的后桥悬架构型进行了研究,以优化关键性能为线索逐步分析不同的后悬架结构形式的性能优劣,从而得出可行的玻纤臂新型悬架方案,最后还对此悬架的预载设计与载荷校核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刘锋 《时代汽车》2021,(8):93-94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为了减少汽车的污染,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而进一步的减排措施就是汽车轻量化目标的发展,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也是需要重视的。根据相关的证明,利用汽车轻量化技术中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不仅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而且也能提高整个汽车的质量,加上电池和性能的改造,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汽车的整体稳定性和科技性能。本文从集成化超轻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的车身、集成纤维增强热塑性地板以及大型全塑车身模块化旋塑模具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密度低、韧性好、可直接回收利用等特点,有逐渐取代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趋势。介绍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种类、成型工艺、性能特点和发展方向,说明了不同种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商用车零部件上的应用情况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可以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选材、设计、检测和扩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制造汽车制动缸的新型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的制动缸采用新型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的优点。介绍了复合材料汽车制动缸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采用模压成型和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制造工艺,采用碳纤和玻纤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制动缸。讨论了未来汽车制动缸必然朝着节能和轻量化方向发展,指出新型汽车复合材料制动缸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强度高,在力学性能、老化性能、热性能及工艺性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增多。文章根据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用途,介绍了其性能优势,并分析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交通、车辆制造等方面的现状,指出其发展趋势。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在交通车辆、建筑领域、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俊 《天津汽车》2009,(3):49-5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易合成型等优点的非金属材料越来越多的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为了使有关人员了解车用复合材料新技术,文章阐述了车用复合材料的特点、功用和性能,介绍了几种研发中的车用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强化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和金属一塑料层叠材料)及复合材料在车身和悬架等系统上的应用实例;同时指出了车用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程云虹  王宏伟  王元 《公路》2012,(3):179-182
设计4种混凝土,即基准混凝土、钢纤维增强混凝土、耐碱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及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以此4种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凝土抗冻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好于基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本试验的3种纤维增强混凝土中,抗冻性能最好的是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其次是耐碱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再次是钢纤维增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玄武岩纤维的发展及特点,归纳、总结了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的主要特征。对近年来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结构的抗冲击、加固补强、耐腐蚀性和动态能量耗散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有助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GFRP桥面板是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蜂窝状断面,再在上下面各贴一层FRP板形成T形断面的上翼缘,与下方的钢工字梁(或混凝土工字梁)复板共同受力。其抗风化、抗腐性能备受用户青睐;它的轻质、高强性能是最具吸引力的钢筋混凝土替代材料。这种桥面板可用于新建公路桥,也可用于更换旧桥面。由于它的自重仅为钢筋混凝土的1/5,更换旧桥面后,相当于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玻璃钢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由于其种种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市政排水管道工程中,针对大管径玻璃钢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结合某工程各道工序的展开,对该管材在具体施工中应当遵循的技术质量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冯红喜  杨旭升 《隧道建设》2017,37(9):1134-1139
为解决当前地铁建设中玻璃纤维筋在盾构端头围护桩中大量应用而相应圆形截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构件设计计算等研究不足这一矛盾,通过公式推导得到基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圆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现有行业标准《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中关于圆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对比,从配筋及安全储备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中关于玻璃纤维筋圆形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本文所推导基于混凝土受压的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构件计算公式在直径不大于1 m、设计承载弯矩小于1 000k N·m时,配筋量设计更为优化,有利于控制造价,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直径大于1 m时,本文所推导公式在减少配筋、控制造价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结合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横一路污水干管工程,介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在顶管工程中的管材选用以及顶力、管道壁厚、实施允许偏角、环刚度等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顶管接口、工作坑的处理加以阐述,为今后玻璃钢夹砂管在典型滨海地区顶管工程中的运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引入了一种新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防撞梁。目的是运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低速碰撞国标GB 17354—1998的要求。仿真和试验的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防撞梁吸能性强,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能起到有效保护关键零部件的作用,满足低速碰撞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宁波市某污水干管工程中压力顶管段工程为例,从工艺设计和结构设计两方面,详细阐述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的压力顶管的相关计算。玻璃钢顶管是一种化学复合管材,力学性能的可设计性强。工艺设计确定的公称压力、允许顶力、环刚度等管道主要参数宜与市场主流管道厂家进一步确认。宜对最不利段管道进行强度验算、变形验算、抗震验算等结构设计,确保管道结构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