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使用托架结构搭载轨道交通为研究背景,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对轻轨列车走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轨列车以不同负载状态和车速运行时,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均较小,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均为优;车辆负载状态对桥梁及车体的振动响应有较大影响;车辆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倾覆系数、车体振动加速度、舒适性指标均随车辆负载减小而增大,轻轨列车的安全性主要由空载状态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圳地铁11号线列车,选择压力测试系统并布置压力测点,在福田站与福永站区间,测试其以ATO模式运行于各区段时的车内压力变化情况,并参照相关标准评价列车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影响公轨合建斜拉桥跨坐式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的因素,以某公轨合建同层布置的斜拉桥为背景,根据7自由度单轨列车车辆模型和4种汽车车辆模型以及模拟得到的汽车车流模型建立了列车-汽车-桥梁耦合系统。利用基于模态叠加法原理编写的VBC2.0程序求解耦合振动方程,探讨了列车车速、列车载重、汽车车流、主梁及横梁刚度对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车速增加,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变差,但发生车桥共振时除外;随载重增加,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变好;主梁或横梁刚度越低,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越差;主梁或横梁刚度较低时,汽车密集流和拥挤流会对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铁11号线运营初期,列车在车公庙至福田、宝安至碧海湾等区间运行时,客室压力变化较大,系统司乘人员耳鸣,影响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本文对引起列车客室压力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改善耳鸣现象的方法,并为之后地铁列车气密性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独立轮对转向架的研究、分析、静态测试和运行试验的成功完成,日本的下一代城郊列车和轻轨列车可能使用独立轮对转向架.  相似文献   

6.
指出列车提速后应该对影响乘坐舒适性的振动特性参数数横向恒定加速度、侧滚角速度、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增大采取对策,摆式车体列车的开发是对策之一,其车体倾斜控制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介绍了各振动特性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对坐姿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摆式车体列车离心力的补偿比率等。  相似文献   

7.
对于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和列车运营商来说,如果希望吸引更多的旅客乘坐火车,就必须在运行速度、便捷性、舒适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工夫,而且尽可能地将价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其中,列车的内部设计特别是座椅设计,直接关系到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因此成为轨道交通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瑞典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市域动车组在单线隧道内运行时,随着运行速度增加,尾车横向晃动逐渐加大,乘坐舒适性恶化。针对此问题,文章开展了车辆横向振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尾部涡流及轨道不平顺波长与车辆滚摆频率耦合是导致尾车横向晃动的主要原因。对此,文章建立了考虑尾车空气涡流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辆悬挂参数及轨道不平顺对列车尾部横向晃动的影响,并对横向减振器阻尼及抗蛇行减振器阻尼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轨道28 m波长不平顺幅度以及提高横向减振器阻尼和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可以有效改善列车尾部晃动问题。  相似文献   

9.
欠超高是影响曲线地段列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参数,确定其合理值可为高速铁路超高设计或标准修订提供参考。基于大西高铁和赣龙铁路的曲线超高现场试验,对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曲线地段时列车和轨道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欠超高对列车平稳、安全运行的影响规律。通过与现有规范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指标进行对比,提出了曲线地段欠超高合理取值范围建议。结果表明:欠超高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轨道正常受力影响较小,对旅客乘坐舒适性指标——车体横向加速度的影响较大;欠超高每增加10mm,横向加速度增加0.01g;当欠超高超过130mm,未被平衡的车体横向加速度会超过0.10g,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鉴于现场试验与实际运营的区别,考虑预留一定的安全冗余量,建议欠超高一般不应大于60mm、困难条件下不大于90mm、特殊困难条件下可用110mm、试验可用130mm。  相似文献   

10.
国外城市轻轨交通及其车辆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道路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德国、英国、美国等国采用了列车式有轨电车和全新的现代化轻轨交通系统。轻轨交通系统具有建设投资少、运能大、乘坐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动载试验,检验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实际动力性能。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车速下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动力性能的检测试验,研究跨座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的动力特性及其动力响应,并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PC轨道梁结构实测动力特性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轨道梁结构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和结构强度;单轨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试验梁横向基频、横向加速度等横向振动性能与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要求有一定差异;单轨车辆在桥上运行时对轨道梁结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参照ISO2631、UIC513和GB5595—85评价标准,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采用舒适度和平稳性2个指标进行的测试分析表明,运行车辆具有良好的乘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Simpack建立稳定轮失效而安全轮正常工作的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安全性及舒适性评价指标,研究在横风作用下稳定轮失效对车辆的安全性及乘客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横向风条件下,稳定轮失效的单轨车辆仍具有一定的安全运行能力,通过曲线时不会发生倾覆;但抗倾覆稳定性变差,在直线或曲线时乘客舒适性恶化。建议稳定轮失效后车辆应减速行驶,尽快到邻近站点疏散乘客。  相似文献   

13.
悬挂式单轨车辆走行轮在车辆运行中起到承载和传力的重要作用,其走行轮失效对悬挂式单轨车辆运行性能有重大影响。通过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悬挂式单轨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走行轮失效对单轨车辆曲线通过及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空载状态下走行轮失效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在曲线半径100 m的线路上限速为35 km/h,而满载状态下走行轮失效的车辆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需要尽快行驶到就近站点疏散乘客;同侧走行轮失效对单轨车辆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在相同行车速度下,走行轮失效时竖向平稳性指标出现了部分数值超过3.0的情况,说明走行轮失效时车辆的运行平稳性会变差。仿真研究结果可为走行轮失效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跨坐式单轨列车单节车辆为研究对象,将乘客作为热源,考虑太阳辐射对车室内气体流动的影响建立了物理模型.利用CFD软件对车辆客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采用热舒适性评价体系PMV-PPD(预期平均通感-不舒适人员比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车辆客室内的流场及温度场沿车厢长度方向具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建立60自由度的悬挂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基于乘客舒适度评价指标,探讨空、重车以80 km/h速度通过平竖曲线时动力学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悬挂式单轨驶过缓圆点和缓直点后车体横向摆动幅度明显,车体横向偏角时变率、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及其时变率结果均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跃变现象,且重车工况下变化量更大。由于重车惯性更大的缘故,导致振动衰减过程中车体横向低频晃动更剧烈,同一平面线路工况下,重车比空车要多3个振动衰减周期;竖曲线条件下空、重车的振动衰减周期基本一致,但重车的最大垂向加速度更大。因此,鉴于空、重车在平竖曲线处动力特性差异的事实,有必要综合考虑两者用以后期悬挂式单轨列车线路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车辆结构的差别,悬挂式单轨平面圆曲线参数与传统轮轨相差较大。为研究合理的圆曲线参数取值,本文运用行驶动力学理论,从乘客舒适度角度,对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和最小圆曲线长度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取值建议。当车辆最大偏转角不大于6. 843°,最大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不大于0. 8 m/s~2,车速为80km/h时,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应不小于250 m。由于悬挂式单轨车辆的悬挂结构和参数与传统轮轨车辆存在较大区别,其最小圆曲线长度应不小于2V,是传统轮轨铁路的4倍。后续可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车线耦合动力学理论,对乘坐舒适性、车线动力响应、车辆性能与线路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等进行进一步研究,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运营维修等因素,合理确定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辆运行舒适度与平稳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铁车辆,应具备良好的运行平稳性并提供必要的舒适度.在进行旅客乘坐舒适性评价时,除沿用至今的平稳性指标外,UIC 513标准的舒适度指标评定方法也被逐步采用.为加深对舒适度指标的理解,比较其与平稳性指标的异同,结合某地铁车辆测试,阐述了两种评价方法的计算过程与测试结果,分析了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8.
轨道车辆客室内的气流组织直接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静压箱孔板送风具有结构简单、送风温度和速度均匀等优点,适用于区域温差和工作区风速要求严格的场所。但是由于轨道车辆空间有限,静压箱稳压层的高度受限,容易造成静压箱内静压不均匀,影响孔板送风的均匀性;而顶棚两侧由于存在一定的密封区域,对宽度方向上的送风均匀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1∶1等比例模型试验的方法,针对一种运用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孔板,在等温条件下,对轨道车辆孔板送风规律进行研究,考察其阻力特性、孔板上方静压分布及孔板送风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贺观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2):106-108
介绍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单轨车辆驾驶、维保队伍的现状,从队伍组建、技术提高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单轨车辆维保队伍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依托某中低速磁浮试验线工程,以进一步提高中低速磁浮桥梁的经济性、施工便捷性及中低速磁浮交通与跨座式单轨等新型轨道交通的竞争优势为目的,重点阐述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结构体系、墩梁型、经济跨度及施工方法的比选,并结合磁浮车辆独特的走行方式对桥面布置、桥上设备安装及管线敷设方式进行优化。根据中低速磁浮线路运营安全性及行驶舒适性的要求,在既有磁浮桥梁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轨道梁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