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通航管理局承担组建的"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已被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认定。此前,内河枢纽通航科技研发首次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发展规划。据介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将立足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管理,面向中国内河枢纽通航行业,建设国家第一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科技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通航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开展枢纽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  相似文献   

2.
草街航电枢纽是国家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工程位于嘉陵江下游3个连续大弯道上,枢纽及通航物布置对通航条件影响较大.采用1:80物理模型对枢纽布置及通航建筑物上下游引航道进行多方案优化,根据试验成果对枢纽布置和通航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山区河流最高通航流量、枢纽闸门运用及通航代表船舶(队)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内河水道通航安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及减少事故险情的发生,进一步做好内河通航安全管理工作,确定通航安全管理重点,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总体目标,对内河水道通航安全进行调查并形成报告,笔者将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对影响通话安全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意在给予海事管理人员及驾引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内河航道中枢纽碍航、断航现象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建立保障内河枢纽通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km,位居世界内河第一。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枢纽下游航道整治效果,使其达到规划航道等级标准,以岷江龙溪口—宜宾81 km航道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上游枢纽联合调度可能达到的设计流量,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模型研究不同设计流量下达到的航道尺度。结果表明,远期通过岷江上游干支流水库联合调度,枯期(11月—次年4月)平均流量可增加至1 757 m3/s。当上游日均来流量大于900 m3/s的情况下,通过龙溪口枢纽的反调节作用,基本可保证龙溪口下泄基流在900 m3/s以上。流量为900 m3/s时,岷江下段各滩段航深得到有效改善,满足Ⅲ级航道2.4 m的航深要求。因此,岷江龙溪口—宜宾81 km航道整治设计最小通航流量应为900 m3/s。  相似文献   

7.
郝品正  王志纯 《水道港口》2004,25(Z1):75-78
以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通航技术研究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论述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原则、导流堤结构型式优化,以及船闸引航道泥沙淤积特点和减淤措施。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8,(3):21-21
截至去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达13.3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  相似文献   

9.
张哲辉  石勇 《水运管理》2010,32(11):13-15
为推动我国内河航运的发展,综合分析当前航电枢纽的碍航问题,认为航电枢纽建设使通航河流断航,航电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规模与航道建设标准不匹配,通航设施设计通过能力不足,航电枢纽建设期补偿机制与运输组织不尽合理,航电枢纽运营期水库调峰严重影响通航,航电枢纽运营等引起各种航道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监测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航道通航状态监测监控为目标,研究面向航道管理与通航服务的航道通航状态数据采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数据综合集成方法,从软、硬两方面提出内河通航状态监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的全方位监控。本方案可为航道管理部门在通航保障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珠江水运》2008,(6):67-68
从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内河航道分会获悉,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据介绍,2007年,我国继续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全年共整治内河航道建筑物3296座,主要过船建筑物(含上行、下行)过货量达19亿吨,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19座和1.72亿吨(不含三峡船闸)。目前,长江、珠江、淮河水系河段均可通航,  相似文献   

12.
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区内河限制性航道等级提升改建工程中,通过对航道尺度、船舶水线以上高度、通航水位、通航安全及桥梁改建难度的综合分析,提出近期跨航桥梁拆建方案和保留桥梁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择优实施内河通航安全监管和保障资源投入项目,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提出一种考虑心理偏好的关联型多属性决策模型。从成本和收益2方面出发,分层级识别安全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分别以区间数和三角模糊数采集初始数据;引入前景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表达和量化损失规避、偏好逆转和参照依赖等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偏好特征,以纠正理想化决策与非完全信息下决策的偏差;采用基于模糊测度的Choquet积分度量决策指标的互补或冗余度,并逐层集结评估数据,获得方案效益的绩效值。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反映决策者心理偏好与要素的交互关系,成本和收益均衡的方案具有最佳绩效,且属性关联会影响方案效益的绩效排序。该方法的决策过程更贴近现实,能更好地辅助通航安全投入决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渡河安全、船闸临时通航和下游河床下切等问题,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工程河段施工期下游水流条件和导流第三期工程第一个汛期(三期一汛)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新民客渡临时过渡方案。结果表明,下游河床下切预判数据、三期一汛枢纽调度和船闸运行方案保证了施工期工程河段两岸居民的渡河安全,有效解决了河床下切对船闸通航的影响,确保三期一汛岷江航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5.
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是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船舶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实施货物翻坝转运、优化船闸设施和水库调度等方面模拟计算施工期葛洲坝船闸货运通过量,探讨缓解施工期船舶过闸压力的可行性通航保障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翻坝转运能降低约5.2%的船舶过闸需求;通过优化设置葛洲坝一号闸上游靠船设施和优化枯水期及洪水期三峡库区下泄流量,能够增加三峡—葛洲坝枢纽约5%的货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逐步完善,内河航运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受水文、气象、航道条件等因素影响,航运安全及其保障技术研究日益紧迫。文章以长江干线水上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方法;针对6类水上交通事故,分析并确定了不同风险等级的发生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扩散理论能够将小样本数据按论域扩散成集合的形式,达到小样本信息扩散的目的;利用水上交通事故数据指标开展风险评估,可确定不同指标范围内事故发生的风险概率,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水平、提升海事安全监管效能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运工程》2012,(2):34
日前,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鱼梁航运枢纽船闸试通航成功,千吨级船队将畅行右江。鱼梁航运枢纽工程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水利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概算总投资19.57亿元,建设千吨级船闸一座,年通过能力904万t。工程建成后,鱼梁航运枢纽所属电站年均发电量达2.31亿kW.h,水库淹没浅滩41处、渠化航道  相似文献   

18.
海宣 《珠江水运》2014,(13):39-39
从2014年7月1日起,《广东省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该《规定》对桥梁水域的范围作出了界定,明确规范了对桥梁的通航安全要求,规定了船舶在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的特别要求,强化了法律责任和对有关违规行为的处罚。  相似文献   

19.
代克飞 《港口科技》2023,(11):33-40
为解决内河航道船撞桥事故高发的难题,对船、桥、环境等3类客观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桥梁通航安全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航道、水域片区通航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建立风险分析及隐患治理实施体系。针对高风险桥梁,建议增设独立防撞桩或主动预警系统,可有效防止船舶碰撞桥梁;针对中风险桥梁,建议增设柔性复合材料防护设施,可在船舶碰撞桥梁时吸收能量,减轻碰撞造成的损失;针对低风险桥梁,建议完善标志标牌,通过设置清晰的标志标牌,提醒船舶驾驶员注意桥梁位置和通航限制,降低船舶碰撞桥梁的风险。该体系充分考虑航道、水域片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船撞桥隐患,可有效提高整治效果。通过实施这一风险分析及实施体系,可有效降低船撞桥事故的发生,提高航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水上消防》2019,(1):45-45
2018年12月21日,由武汉航运交易所和大连海事大学联合组建的“大连海事大学海事司法鉴定中心武汉办事处(长江海事司法鉴定中心(筹))”和“大连海事大学海法研究院武汉分院(长江海法研究院)”在汉挂牌成立,这是我国内河首次成立专业海事司法鉴定机构和海法研究机构,标志着武汉航运中心对标国际,开始提供高端航运法律服务。长江海事司法鉴定中心的成立填补了长江专业海事司法鉴定服务的空白,借助大连海事大学的专业优势,为海事纠纷提供权威的技术鉴定和评估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