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托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与既有1号线换乘的三阳路站,从公铁合建方案、站台方案比选、换乘方案等方面对公铁合建地下站与未预留条件既有高架站的换乘方案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充分利用公路隧道下部空间布置站厅及设备,并设置轨下通道进行换乘,可大幅缩小车站规模,节省投资。通过设置换乘专用通道代替地面厅,实现城市核心区有效换乘,乘客经由7号线地下二层直达地面,通过三阳路与京汉大道交叉口设置的市政过街天桥实现付费区换乘,同时满足行人非付费区过街需求。方案研究整体合理,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结构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轨道交通设计不能仅满足交通功能,还应考虑服务水平、市政功能、周边接驳、城市景观融合和创造资源收益等需求。基于深圳地铁9号线梅景站的设计,实践提升功能和价值的轨道交通设计理念。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市政过街服务水平,并以TOD理念优化车站与综合体关系,将轨道交通附属设施融入城市设计,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深圳至惠州城际铁路采用“城际+地铁”公交化运营模式建设,客票系统需要实现与深圳地铁付费区的换乘和与莞惠城际的跨线运行。通过对目前轨道交通使用的国铁票和地铁票的差异分析,并结合深惠城际各种出行旅程,确定了采用以地铁票制为主,同时能够部分兼容国铁票的双票制方案,并提出付费区无障碍换乘和付费区有障碍换乘两种双票制系统架构,其基本思路是对不同始发、终到站的旅程采用非对称式的售检票方案,使涉及所有旅程的深惠城际车站、莞惠城际车站、地铁车站维持现行客票系统不变,通过增设简单的终端设备来满足运营需要,并通过采用“虚拟联程票”和“付费区有障碍换乘”等技术手段实现城际与地铁的精确计费。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空间环境影响着出行群体的心理状态和出行体验。基于乘客心理体验优化地铁站空间设计是提升地铁设计品质的新课题。从阐释地铁车站乘客心理体验的内涵入手,总结了乘客心理体验的四个方面: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文化性。据此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在乘客心理体验方面的现存问题,继而对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提出了对应的优化设计建议,以期为推进地铁车站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地铁是市民出行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一些城市的地铁线网四通八达,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个城市的地铁车站在有效满足客运功能需求的同时,也会利用多元化的装饰设计,为乘客们带来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视觉盛宴。在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中,不同美术元素符号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美术元素符号的简要介绍,分析美术元素符号在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应用原则,期冀为地铁车站装饰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站通常在城市快速路一侧设站并通过出入口实现过街功能,这些超长出入口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明挖施工,顶管工法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已逐渐成为一个较优选择。文章针对地铁顶管法超长出入口建筑设计,从顶管选型、顶管截面尺寸、竖向设计、消防等几个方面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设计探讨,期望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铁二号线位于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为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骨干线路。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车站装修设计,从装修的基本理念、车站空间功能分配、公共区空间效果的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后期装修及设备安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西安地铁三号线高架段是西安市第一条高架地铁线路,为解决高架地铁线路对周边规划、道路、市民视觉上的景观影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重点进行了线路线位、站位、站台形式、高架桥梁、高架车站的景观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1)线路线位应结合道路宽度和周边规划设置;(2)高架车站站位设置在十字路口一侧比跨十字路口对城市景观影响小;(3)高架侧式站台比岛式站台对区间的景观效果影响小;(4)高架桥梁选择大箱梁建成后的景观效果强于小箱梁和U形梁;(5)墩形和尺寸的选择应符合城市文化特点和黄金分割的美学要求;(6)桥梁的高度和跨度要符合人的审美要求和视觉上的感受;(7)桥梁涂装和设置景观照明灯带能够增加桥梁的韵律美;(8)高架车站设计应满足采光、遮阳、通风的要求,兼顾市政过街功能并符合西安市气候特点;(9)通过视觉上的影响分析来选择车站站型;(10)高架车站外立面设计采用"舟楫"作为统一的元素符号,同时又利用可变元素对每个车站进行区别设计;(11)本研究成果对其他城市或区域类似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在景观和美学分析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加密,居民乘坐轨道交通日常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客对地铁车站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2019年年底开通的成都地铁5号线的成功经验,以对比分析为主,从长编组线路车站布置方式、车站换乘方式与楼扶梯布置、车站人性化设计、站点物业开发与后期地块开发预留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中部交叉型...  相似文献   

10.
安检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型交通枢纽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场所,地铁线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性越来越受重视。安检系统又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现阶段安检机主要设置在站内非付费区,占用了一部分公共空间资源,有些项目在方案阶段,不断压缩车站规模,造成车站公共区越来越拥挤,常常造成安检机前排队拥堵的状况,困难情况下,站外限流。本文主要从安检设备的设置角度出发,探讨在出入口通道内设置安检设备的可行性,供今后新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结构形式以全地下站为主,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控制下,会出现个别特殊形式,如地上站,高架站,半地下站等。文章以大连地铁4号线前牧车站为背景,从车站规模、功能、站后区间形式、施工工法、拆迁等方面,对半地下站方案及全地下站方案进行多方位对比分析。经过综合研究,最终推荐前牧地铁车站采用半地下车站形式。  相似文献   

12.
深圳北站是深圳市在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出租车接驳设施的规划设计是该枢纽的难点之一。依据现有建设条件及出租车场站与国铁、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广场及周边道路等的接驳关系及出租车场站方案布局难点,提出出租车接驳设施规划的理念与思路。在对枢纽出租车场站相关的各类人流与车流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两层及三层方案的比选,提出出租车场站三层立体布局的接驳方案。同时对出租车上客区的布局方式进行4个不同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矩阵式出租车上客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步行环境、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等出行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根据效用相当原则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步行接驳范围。根据某城市的某个轨道交通站点的调查数据,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该站点的步行接驳范围,与传统的接驳范围经验取值及意向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调查统计结果较为一致。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有效合理的,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选址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对车站的规划设计及客流预测有重要作用。基于刷卡数据提取出行时间、频次、车票类型等反映车站客流特性的若干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高斯混合模型(GMM)进行车站聚类。该聚类方法不仅可以识别车站类别,同时可以根据后验概率确定混合类型的车站。以北京地铁为例,将全网233个车站分为4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可视化分类结果,并叠加地理信息描述各类车站的特征,直观地展示了部分混合性质的车站。与K-均值聚类结果比较显示,GMM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多种特性混合的车站类型。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大连地铁项目,对地铁车站自动扶梯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使用性能3个方面对自动扶梯的主要设计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平剖面布置、客流组织和钢雨棚方案等方面,简要阐述无锡地铁2号线春阳路高架车站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并从加强高架车站单柱墩抗震性能、减少悬挑长度、保证上部结构形成完整抗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地铁车站排班效率和排班质量,广州地铁公司研发了车务信息管理平台(TNS),实现地铁车站通过计算机自动排班。文章介绍广州地铁车站自动排班系统架构、自动排班原则和系统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铁路客运车站作为实现综合交通线路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既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石,也是客运生产的信息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客运车站业务优化需求的激增,发展铁路智能客运车站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对铁路智能旅客车站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智能车站“一个核心,三大领域”的系统构成,并从出行服务、生产组织、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客运车站智能化的主要业务功能,展望未来智能车站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对铁路智能车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铁网络突发重大事故后,通常会启动公交接驳疏散滞留乘客。提出衡量网络性能的网络效率可达性指标,考虑地铁站点发生故障后公交接驳对乘客的紧急疏散作用。基于网络效率可达性指标构建韧性评估模型,提出多故障下以韧性最大化为目标的修复策略,并以上海市地铁网络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站点发生故障后启动公交接驳可使网络性能损失降低5.1%;占网络站点总数2.14%的多个站点发生故障后启动公交接驳可使网络性能损失降低13.48%;多故障下相比基于站点度、介数、脆弱性等评估得到的修复序列,基于韧性评估得到的最优修复序列可使网络性能累积损失降低2.86%。此外,研究发现在公交接驳场景下,当地铁网络中多个站点发生故障后,优先修复客流量大、站点周边线路稀疏、失效后造成影响大且修复时间短的站点,有助于降低网络性能的累积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