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托车》2014,(5)
<正>与四冲程发动机相比较,两冲程发动机的优势是:不需要复杂的气门机构,因此发动机体积更小、结构简单、质量更轻,制造维修方便;曲柄旋转360°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而四冲程发动机曲柄旋转720°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因此理论上在相同的曲轴转速和排量下,两冲程发动机的功率比四冲程发动机高一倍,扣除扫气等因素造成的功率损失,实际输出功率仍比四冲程发动机高50%~70%。就体积、质量、结构以及动力而言,两冲程发动机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与四冲程相比,两冲程发动机也存在先天不足:无论采取混合润滑还是分离润滑,润滑油都被喷入汽缸实现润滑,润滑效果不如四冲程发动机到位,因此工作环境恶劣、零部件磨损量较大,一般来说寿命只有四冲程发动机的1/3~1/2。最成问题的是,由于两冲程发动机存在排气不充分、扫气不完全,以及喷入汽缸的润滑油很难充分燃烧等问题,这些导致废气中碳氢化合物含量剧增,废气排放量远高于四冲程发动机。在环保呼声至上的环境下,两冲程发动机的这些问题成了其致命的缺陷。随着环保法规和排放标准的日趋严厉,两冲程摩托车的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至今在赛道上已没了踪迹,在市场上也是凤毛麟角,曾经喧嚣一时、不可一世的两冲程摩托车渐行渐远,四冲程已一统江湖……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温度都很高。当汽车运行时,机油便工作在高温、高压状态之下。由于发动机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灰尘、水汽、金属磨粒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因高温、高压环境快速附着上发动机,并随之蒸发、凝固。随着各类油渍、污渍的互相混合,各种难以清理的污垢也就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发动机运转时,泄漏的气体会由气缸进入曲轴箱内。随着发动机负荷增大,泄漏气体也会增加,压力随之上升。正常工作时发动机必须排出这些气体,以免压力将机油挤向密封位置处。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发动机上基本上安装了封闭式曲轴箱通风装置,以将不含发动机油的绝大部分泄漏气体送入进气系统内并确保曲轴箱内不会产生正压力。在当代发动机上,一个可以产生较小压力的进气装置  相似文献   

4.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是用高压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的。因此,活塞式发动机都装有产生高压电和电火花的附件。这些附件就构成了发动机的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的工作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功率、经济性、高空性和工作的可靠性。而且在使用中,点火系统的故障又较多。因此,保证点火系统工作良好,就成为外场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2,(11):30-31
Q怎样检查发动机工作时缸温过热的故障请问怎样检查发动机工作时缸温过热的故障?(南通方方) A:检查发动机工作缸温是否正常,不可用手直接触摸发动机散热部位,如气缸头、散热片等,这些部位在发动机工作时的正常温度往往高达200℃左右,若发动机工作超温则更高。  相似文献   

6.
在帕萨特轿车上,30号继电器(J271,在帕萨特领驭轿车上该继电器为429继电器)位于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控制单元旁边(图1)。该继电器其实就是由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的电源控制开关(图2),其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发动机起动时发动机控制单元先工作,30号继电器再工作,从而接通系统电源。也就是说,该继电器损坏会导致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不良,从而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故障,甚至有些车辆会记录很多故障代码,其实这些故障代码只不过是一种假象。30号继电器损坏的程度不一样,所引发的故障现象也不完全一样,如果没有维修经验,该继电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正> 现在柴油机在船舶上使用的相当普遍。在一艘船舶的动力装置中常常采用转速、强化程度以及工况等参数各不相同的柴油机。柴油机的这些状况往往决定着对润滑的要求水平。有时不得不在一个动力装置中采用不同牌号的机油,甚至采用那些不能保证发动机良好工作的机油。 所有这些都表明迫切需要压缩机油品种,制定统一的规格和评定机油是否适用于某种发动机的统一标准。 如今的工作是对若干现行评定标准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评定标准。照我们看来,  相似文献   

8.
<正>4.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检修发动机控制模块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它控制着从不同传感器和控制器接收来的数据,这些信息用于控制发动机的工作(喷油量、点火时刻、空调压缩机速度等),使发动机在废气排放最少的情况下发挥理想性能。发动机控制模块安装在面板的后面,右前侧管柱上(如图30所示)。  相似文献   

9.
现在和将来柴油机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性能要求和延长工作寿命。活塞环和气缸套是往复式发动机的重要零件,解决它们在变工况条件下的匹配性是对实现这种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贡献。本文将讨论Perfect Circle分公司为满足这些要求所作的工作。本报告包括在部件试验台上进行匹配性试验的结果和随后在发动机上进行考核试验的结果。对活塞环表面喷涂材料的切实可行的观点及其对延长发动机寿命的可能性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在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的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只有30%变成动力,其它约30%的热能随废气排出,约10%的热能用来克服发动机本身的机械阻力,其余30%的热能以热量的形式残留在发动机内.因此,如何将这些多余的热量尽快地从发动机内均衡地散发出去,是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高达2073~2375K,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这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机件加以适度地冷却。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了水泵、冷却风扇、散热器及相关组件。其中冷却风扇将消耗发动机功率的  相似文献   

12.
孙志成 《汽车维修》2013,(12):43-44
目前,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普遍采用的仪器设备是车载式故障自诊断系统、示波器和各种解码器,这些仪器采集的都是原始数据流,要准确分析故障源,有时仅靠这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能反映发动机缸内燃烧状况的数据,即发动机的排放情况。排放情况综合反映了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状况,通过发动机排放分析仪采集排放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是诊断发动机故障源的快速有效方法。本文以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为依据,以发动机起动困难的故障诊断为例,介绍排放分析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火花塞的结构阐明火花塞在发动机上应具备的性能,为满足这些性能,发动机和火花塞之间应进行匹配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汽车电子集成(ECU)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汽车上广泛应用。这些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产生不同的电子信号,如电压、电流、频率或占空比信号,以此作为各ECU的工作条件,使ECU按既有设定程序进行控制。其中,开关信号作为一种设计简单、成本低廉而且直观的信号,在汽车上更是应用频繁。尤其在车身控制、发动机防盗、空调系统、仪表系统、发动机及变速器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随着发动机的日益强化,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也不断提高。使在高温区工作的某些零、部件,如气缸盖、气缸套、活塞、燃烧室以及涡轮叶片等,受到新的挑战。由于材料的高温强度不够,这些零、部件往往不能承受过高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时有损坏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地阻碍着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电子集成(ECU)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存汽车上广泛应川。这些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产生不同的电子信号,如电压、电流、频率或占空比信号,以此作为各ECU的工作条件,使ECU按既有设定程序进行控制。其中,开关信号作为一种设计简单、成本低廉而且直观的信号,在汽车上更是应用频繁。尤其在车身控制、发动机防盗、空调系统、仪表系统、发动机及变速器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涡轮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叶轮高速旋转,新鲜空气在叶轮的作用下,被压缩后进入发动机气缸,从而增加了发动机的充气量,使燃油更加充分地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涡轮增压器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经常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因此常常有网友就此误认为涡轮增压的使用费用昂贵、涡轮叶轮易损、保养过程复杂,其实这些都是涡轮保养和使用的误  相似文献   

18.
<正>汽车发动机在批量生产中,通常应用由普通旁通阀调节机油压力的机油泵,但是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应用体积流量可调节的机油泵最多可节油3%。这种可调式机油泵在轿车发动机上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逐步推广应用到商用车发动机上。本文简要介绍轿车和商用车应用的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基本工作原理,以便使汽车维修行业人员能从中了解这些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使用及其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汽车发动机在批量生产中,通常应用由普通旁通阀调节机油压力的机油泵,但是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应用体积流量可调节的机油泵最多可节油3%。这种可调式机油泵在轿车发动机上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逐步推广应用到商用车发动机上。本文简要介绍轿车和商用车应用的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基本工作原理,以便使汽车维修行业人员能从中了解这些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使用及其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商用车辆需要进行冷却的润滑与工作油液越来越多,由于对空间布置上的节约与轻量化要求,倾向于使用水介质冷却器取代散热能力低的风冷散热器。这样就造成一辆车上需加装多个冷却器,这些冷却器都需要从发动机引出冷却水路。比如说发动机、变速器、缓速器、油泵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