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贺吉凡 《汽车运用》2006,(10):34-34
夜间行车,一方面由于车辆、行人相对较少,因此会车、超车、避让人畜的机会较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夜间行车应该比白天行车对安全更有利;另一方面由于夜间光线及照明等因素对驾驶员的视觉性能影响较大,导致夜间行车更易发生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一天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是  相似文献   

2.
夜间行车由于车辆和行人少,驾驶员爱开快车.但因视线差且驾驶员易疲劳,使交通事故更易发生.因此,夜间驾驶汽车比白天更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3.
安全行车是行车过程是最重要的事,如果出了交通事故,车毁人亡,剩下的只有亲人的眼泪和悲伤,并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所以,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是当前交通运行中的头等大事。据交管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有数十万起,其中死亡人数高达十万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且每年呈递增趋势。这些交通事故中相当大部分发生在夜间。除了酒后开车、疲劳驾驶外,由于对面车辆发出的强光,使司机无法看清道路、行人、障碍物而发生交通事故也很大比例,成为夜间行车的一大杀手,一百年来这一夜行杀手一直在作孽,夺去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很多发明家发明了各种消除强光的眼镜,但很难将夜间道路、行人、障碍物的弱光增强。对于那些本身有近视眼的人或不习惯戴眼镜的人,再戴一副防眩眼镜都是很不舒服的。  相似文献   

4.
夜间行车是交通事故多发期,有相当一部分交通肇事逃逸案都是在夜间发生的.如果能够掌握夜间行车的特点,做到对症下药,就能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客运车辆夜间行车规定夜间行车,车辆灯光照射范围小,驾驶入视野受限,视距变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明显比白天差,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特别是凌晨,如果长时间连续驾车,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08,(10):66-67
在夜间驾驶行车,很多司机因为夜间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自行车干扰相对较少等因素的“迷惑”而放松了警惕,经常开着开着,速度就不知不觉地上去。加之人的视觉在夜间敏感度减弱,因此夜间开车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交管部门相关统计表明,夜晚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要比白天多1.5倍,55%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夜间行车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司机必须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7.
交警部门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主要依照路权原则、安全原则、先行原则等划分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笔者通过走访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老交警,总结出安全行车“四绝招”。会车不占线车辆相互交会时能否获得顺利通过与安全,与道路的宽窄、视线的好坏、车速的快慢以及车辆横向间距  相似文献   

8.
夜间行车驾驶员危险性大.汽车夜视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能够提高汽车驾驶员、乘客、行人及车辆的安全性.文章介绍了主动红外夜视系统和被动夜视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成像原理,重点分析了主动夜视系统和被动夜视系统中的差异及优缺点,剖析了汽车夜视系统现阶段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刘娟 《汽车与安全》2003,(12):60-6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有数十万起,其中死亡人数高达十万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发生在夜间,除了疲劳驾驶这一杀手以外,由于外面车辆发出的强光,致使司机无法看清道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是夜间行车的又一大杀手。要想降服“夜行杀手”,首先要了解“杀手”的“作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夜间行车,由于视线不良,能见度差,驾驶员对行车条件的把握相对较弱,因此,夜间行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其交通事故率要比白天高1-1.5倍,所以,为保证夜间行车安全,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行车安全规范,把握好以下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木南 《汽车与安全》2007,(11):60-61
夜间驾车较白天相比,容易发生事故,从近来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中可以看出,很多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忽略了行车安全,导致一起又一起的事故,包括了城市中的中小事故以及高速路、山路上的大事故。血的教训又一次敲响了警钟,那么夜间行车如何避免交通事故,驾驶员在夜间开车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夜间行车与白天驾驶有很大的不同.有的驾驶员认为夜间道路上行人少、车辆稀,行车时比较安全.实际上夜间行车造成的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究其原因,多数是驾驶员不了解夜间行车的特点所造成的.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除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外,还应重点掌握以下十点: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就重型商用车辆的行车制动功能而言,无论从制动系统的储气筒容积大小还是从制动器的热稳定性等方面分析,该类车辆不适于在下长坡时实施连续不断的全行程行车制动.据有关资料,车辆行车制动效能热衰退问题已成为营运车辆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新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重型商用车辆应装备缓速器或其他辅助制动装置.  相似文献   

14.
正与白天相比,夜晚路上通行车辆相对较少,然而,夜间行车往往却会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很多重大交通事故都是在晚上发生的。首先,夜间照明条件有限,人眼的观察范围和清晰程度会受到很大影响。白天行车时可通过观察周围参照物进行判断的车距、辨别的方位、躲避的障碍物等信息,在夜间都会因受光线变化影响,变得难以仅凭肉眼迅速做出判断。此外,夜晚的高速公路上,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车辆制动工况下路面抗滑性能对弯道行车安全的影响,以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为仿真平台,提出采用轮胎解析参数、整车参数、路面抗滑值构建耦合关联的车辆-轮胎-路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湿滑路面状态下弯道行驶车辆的运动学参数值变化情况,探索路面抗滑性能与表征行车安全风险的运动学参数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抗滑性能影响车辆运动学参数值变化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较低的弯道路面抗滑性能易使车辆在制动时出现急速横摆、甚至侧翻的交通事故;车辆两侧轮胎接地面抗滑值不均衡对弯道行车安全的影响高于对直道行车安全的影响,车辆极易在弯道制动时出现因抗滑值不均衡而无法保持有效转弯半径、进而冲出车道的交通事故.研究可为制定弯道行车安全的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你可能认为,停放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不大,的确,停放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确实大大低于超车,会车,可也并不是说停放车辆是那么随心所欲的事,在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停车不当或措施不规范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也不少见,正确停车是安全行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驾驶员在停放车辆时应做到四要与四不要。  相似文献   

17.
<正>夜间行车中,驾驶员疲劳感加剧、视力下降明显,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速度和距离难以准确判断,经常因打瞌睡或车速过快而发生追尾、冲出车道、碰撞护栏和中央隔离带等交通事故。为防止夜间行车发生事故,驾驶员应正确把握6个要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增加,车辆行驶速度不断提高,在夜间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发生的车辆追尾或侧碰事故时有发生。据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不完全统计,39.0%的追尾相撞交通事故和28.8%的侧面相撞交通事故发生在夜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欧洲、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反光标识的研发和在实际中的应用。到了九十年代,反光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亮度反光膜的发明,利用高亮度的反射材料勾勒车身轮廓、来提高大型运输车辆在夜间的可视认性,成为预防车辆追尾等事故的首要选择。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有关车身反光标识新的国家标准。按计划新标准有望2007年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19.
新夜视系统     
占强 《世界汽车》2007,(1):97-97
对于经常开车的人来说.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夜间行车.一不小心就会酿成事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事故统计表明.42%的交通事故和58%的重大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或是白天光线条件较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汽车的普及,交通安全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之一。尤其在夜间,由于道路环境光线不足,最易发生较大交通事故。文章介绍道路照明对驾驶员产生的三方面影响,探究夜间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夜间驾驶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