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到1990年底前,我国已颁布的人类工效学标准共有22个。人类工效学国家标准作为基础性标准,是我国铁路从事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职业环境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在课题研究、专业教学、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特别对路内研究、制定和管理标准的单位,在编制部门工效学标准体系,制定、修改部门或行业性工效学标准方面,它是基本依据。为此,特将现行人类工效学国家标准名称及标准代号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检测和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工效学、心率变化和通气量三种测评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并介绍了模式和参考数据,为安全科学管理和优化劳动组合提供了人的因素生理方面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1980年12月9~15日在日内瓦WHO总部召开了生产环境中接触联合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专家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苏丹、加纳和南朝鲜共7人,另邀请有关专家和人士10人,共17人。我国上海第一医学院顾学箕教授做为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WHO非传染性疾病处职业病科草拟的有关文件,分大组、小组,采用边讨论边修改而定稿的方式,最后修改后正式印发。讨论会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1.联合毒作用的职业危害。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无论在制订卫生标准,环境监测及对工人的健康监护方面,多注意到单方面因素的职业危害。但工人在生产环境中常同时或相继受到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因素的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于1979年10月10~17日在长沙召开。出席会议代表有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及领导干部共300人。会议收到1367篇学术论文。会上吴执中教授做了“我国尘肺防治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报告,总结了建国三十年来尘肺防治与研究工作的概况。大会还报告了职业中毒、毒理、生产环境检测、物理因素等方面的论文16篇,分组交流的论文共248篇。会议还讨论了制订卫生标准、尘肺科研方向与重点、毒理研究如何为实际工作服务、提高职业中毒防治水平、以及物理因素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统一测示方法等问题。会议就矽肺诊断标准的修订及其他职业中毒诊断标准的制订与修订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全体代表经民主协商,以不记名投票选举了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委员56名,吴执中教授为主任委员、刘世杰、顾学箕、金淬为副主任委员;并选出常务委员16人,我所夏卫同志被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3月14~18日在南京市有线电厂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代表就工作报告和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报告内容为:(一)管理工效学的研究范围,(二)过去活动情况的回顾;(三)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活动建议,(四)组织工作与信息交流。学术论文的内容有行业工效研究、安全人机工  相似文献   

6.
临汾铁路辖区职业危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汾 1 999~ 2 0 0 3年《铁路职业危害作业卫生管理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表明 ,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行业分布依次为机务、车辆、列车、工务、电务等一线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振动为主 ,其次为生产性毒物和粉尘。有害作业点合格率逐年上升 ,粉尘、毒物监测点合格率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物理因素(噪声振动 )合格率达 6 0 %,未达国家标准 ,为今后监测、治理重点。在新形势下 ,仍需进一步加强劳动卫生监督执法 ,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 ,强化领导干部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增加劳动条件和改善项目投资 ,提高对有害作业人员监护率和监护水平 ,对搞好新形式下的铁路职业卫生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工效学在劳动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北京医科大学(100083)王生工效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于本世纪兴起的一门应用型边缘学科,通过对人、机器和环境系统的研究,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方面,工效学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掌握乌鲁木齐铁路局15家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作业点和危害因素。方法根据国家及铁路行业的有关标准,采用现场抽查,参照2007年的“铁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报表”及“铁路劳动卫生年报表”对“铁路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中的生产因素、种类、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15个铁路企业共有有害作业点183个。接触有害因素2 831人,占辖区生产工人总数的8%;其中接触粉尘、毒物、物理危害因素分别为659、2161、956人。结论铁路辖区职业危害作业种类较多,通过系统的调研可以全面掌握铁路辖区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基本情况,便于更好地治理职业病危害因素,进一步强化劳动卫生管理,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健康影响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平均工龄8.7年的65名VDT作业者和33名对照进行健康检查,调查了职业危害因素。结果表明:VDT接触组头晕、眼疲劳、关节酸痛、乏力等自觉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变;眼晶状体浑浊、角膜荧光染色阳性检出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清IgA、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SO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VDT作业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照度低、噪声大、屏面眩光闪烁、空气负离子数少、电磁辐射、不适的工效学关系、精神紧张等。  相似文献   

10.
全路劳动卫生经验交流会,于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到七月一日在齐齐哈尔召开。各铁路局、工程局中心卫生防疫站和部分铁路分局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研究所、南京铁道医学院等单位的六十一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有关除尘、排毒和物理有害因素的防护学术材料及工作经验材料六十九篇,有二十七位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其中:大连卫生防疫站介绍了大连北车辆段挂瓦作业的工艺流程向机械化、半自动化、自  相似文献   

11.
“人的因素”是机车驾驶环境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对机车驾驶环境设计中的工效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对人体测量、人机几何适配性评价、视线跟踪、心理负荷测量和热环境评价等工效学新技术在机车驾驶环境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成立大会于1989年6月29~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42个单位共64名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沈祖炎教授致开幕欢迎词,人类工效学前辈、杭州大学陈立教授作了讲话。大会收到国家科委、教委等单位发来的贺信、贺电;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及美、英、西德等著名专家也来电表示祝贺。大会通过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章程(草案),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产生不同程受的职业危害而导致的各种职业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机车车辆工业老企业多,建国后,虽经对大量的厂房、设备进行了改造,使劳动作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新的职业危害相继出现。因此,改善职业危害环境,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任务还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1975~1988年间世界各国铁路工效学文献资料内容,并以基础工效学检索分类为依据分析了文献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影响人的行为与过程的物理环境因素。2.作业域配置与布局。3.视觉显示终端对操作者影响。4.影响作业人员感觉和行为的各种因素。这些文献对国内研究铁路安全的科研人员与实际工作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6日至8日第四届国际手—臂振动讨论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了。来自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5位专家、学者和职业卫生医师出席了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85篇,并广泛交流了有关文献资料。会议就以下7部份内容进行了学术报告及讨论:1.振动综合症的诊断问题(6篇)。2.振动综合症的临床(6篇)。3.振动综合症的流行病学(8篇)。4.振动测试问题(14篇)。5.振动综合症的生理学(9篇)。6.手—臂振动的医疗、管理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某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对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显示 :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毒物、工频电场等。共检测 89个职业危害作业点 ,其中合格79个 ,合格率 88 8%。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工效学是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现代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践的技术依据。在铁路运输事故的处理和预防工作中,不仅要运用事故因果树的分析方法,找出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更重要的还要结合人类工效学基本原理,准确制定出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这也是搞好当代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防和控制铁路环保监测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伤害风险。方法收集资料和现状调查。结果锅炉环保监测人员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存在着接触尘毒和噪声等物理、化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带来的职业健康风险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损伤、电击伤害和锅炉房事故导致意外伤害等职业安全伤害风险。对策和建议监测机构应强化监测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同时开展健康监护;锅炉被检单位应积极治理尘毒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检测平台,保障电源供给和有效照明,消除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事故的隐患;建议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大新改建锅炉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环保峻工验收力度,改善锅炉房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防护状况  相似文献   

19.
1995年8月,广铁集团公司对管内职业性危害作业状况进行普查,通过普查得出:集团公司职工总数131736人,接触有害因素职业9071人,职业性危害作业点897个,其中达标点525个,达标率58.5%。普查发现物理性有害因素噪声危害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环己酮、异佛尔酮、二氧化锰、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锡、铅、粉尘、噪声。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建设单位在按照补充措施进行改进后,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上能够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