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城市交通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影响因素,在一次行人过街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人、车、路、环境、信号、设施这六个方面分析影响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因素。采用解析结构模型(ISM)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并划分影响因素的层次,得到解析结构图,找出影响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四层结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行为观察和反应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过街行为微观角度分析,行人在过街前到过街动作执行前这段时间的行为和对应时间统计特性,成果可应用于行人过街交通安全设计和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状况,以右转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设置右转灯控前后,右转车与过街行人的延误和冲突数量模型。利用转换成本法,根据延误和行人-右转车冲突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建立交叉口性能指标模型,并得到设置右转灯控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行人-右转车冲突对交叉口通行状况影响巨大,在右转车流量或过街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设置右转灯控可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状况。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来自英国交通部的消息称,为确保过街行人安全有序通行,英国将从2015年起大力推广行人智能信号系统,以逐步取代传统的人行过街信号灯。英国交通部门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对行人过路时间进行普查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步速分别为0.9米和0.8米/秒,而现行的过街信号系统提供的通行时间是基于行人1.2米/秒的行走速度,对老年人及部分残疾人士而言确实并不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路段、交叉口大量行人交通特性数据的采集,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性别、年龄、人数、出行目的、环境等因素对行人步行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男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降低;行人过街步行速度普遍低于路段步行速度、而过街谨慎性要高于路段;目的性强的行人步行速度和谨慎程度都要更高些;行人过街时往往表现出群体心理、从众心理和节省心理。据此,从硬件配置、管理和宣传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通过公安交管部门常态长效治理,我国路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过街设施不断完善,行人过街安全体验不断提升。但“斑马线”的安全问题仍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难点,人车冲突矛盾仍是问题的主要根源,人车行为的规范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论文从规范驾驶人行为角度,广泛借鉴国内外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的经验和做法,系统梳理“斑马线”周边交通运行的法理、伦理和物理,明晰驾驶人在不同场景下礼让行人的操作规范。这对于提升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法律条款的执行力,切实提高斑马线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运行效率的降低和交通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行人交通安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无信号道路交叉口的实测轨迹数据中提取相关参数,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行人过街决策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和验证,模型正确率可达93.1%。同时挖掘出各个解释变量对过街决策的重要度,证明将随机森林算法用于行人过街决策分析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与预测精度。本研究可应用于人车交互仿真工具中模拟行人行为,为进一步研究人车混行的无信号道路交叉口仿真和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特性和学生过街交通行为特性,并结合学校周边交通管理设施设计原则,提出了一套人性化、完善的设施设置方法,为提高学生上下学过街安全性,引导过往车辆顺畅通行,完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行人过街交通信号中加入绿闪信号已经是国内较为常见的设置方式,但是绿闪信号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其时长应该如何设置和计算,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首先整理了绿闪信号在我国的设置现状,接着分析了国内涉及到绿闪信号的相关法规标准,然后对比了其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行人过街清空信号设置方式,总结出"绿闪"、"红闪"和"持续红灯"三种主要的设置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优劣势分析。最后,从行人清空信号期间的人行横道路权争议入手,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较为适宜我国现状的行人清空信号设置方法,并对健全完善我国行人清空信号设置规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无信号灯路口人车交通行为为研究对象,对行人和机动车辆在无信号灯路口的整体交通行为进行分类预测。在对路口现场交通情况进行拍摄后,用电脑的分帧技术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类,而后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将样本数据导入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和测试后,得出行人和车辆过街类型的分类准确率,并且通过准确率所达到的标准来证明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和分析了关于轨交车站行人设施通过能力研究的意义及现状,通过对上海部分轨交车站内近千万人次实际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来获得主要行人设施的通过能力,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以及规范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铁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建成,地铁隧道主要沿着城市干道修建.与此同时,人行天桥越来越与城市环境不相协调,而且,施工时常常会阻断交通,因此,更多采用暗挖人行隧道来解决繁华路口行人过街问题,这样,就给人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难度.文章介绍了广州市东山口人行隧道跨越地铁隧道区段的施工技术,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街道的功能需求重心由通达性转变为舒适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拉萨作为旅游城市,不仅要承担常住居民的日常出行,还要满足大量游客涌入的旅游高峰。将慢行交通与“完整街道”理念相融合,对慢行通道、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绿化景观进行分析,为街道慢行空间改造和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久的将来,在最终建设完成的上海后世博园区,行人甚至不需要到地面,就可以从A片区直达几公里外的C片区,沿途将经过地下商城、地下文化娱乐等设施。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客流量较大,行人流线复杂,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为此,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着手,结合车站设备、构造、旅客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MassMotion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仿真方法。通过确定仿真环境中所需要的基本参数,结合交通过程中行人行为特性,以三维模型空间为基础,对突发大客流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将车站的设施和行人抽象化。仿真结果显示,突发情况下车站内的所有人员能够在安全时间内迅速撤离到安全区,旅客的疏散速度、工作人员的疏散能力等行为特性对疏散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傍晚时段是公路上自行车骑行者及行人交通死亡事故的高发时段。鉴于此,在对蓄能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设置自发光亮化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自发光公路,保障低碳出行者生命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快速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换乘车站换乘通道内客流疏散不及时、行人换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以及车站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列车运输能力、车站运营设施通过能力,建立列车输送与车站运营设施(站台、通道)的能力匹配关系。基于客流需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的动态平衡条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依据列车开行方案、上下行楼扶梯设置、站台设置、以及相关客流数据等调研资料,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远期客流需求下,两路口站站台层换乘设施及站台的合理优化建议,为车站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内涵及作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综合客运枢纽信息进行了分类。枢纽内行人对信息有需求,枢纽信息的设置才会对行人有影响;因此,分别从不熟悉枢纽环境的进站行人、出站行人、换乘行人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枢纽内不同走行路径的行人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最后,通过对上海虹桥火车站实地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换乘过程中设置快速路径指示标识和实时信息都将影响枢纽内换乘行人的行为,并建议在地铁换乘高铁的A/B方向通道上,规范信息设置,凸显指路信息。  相似文献   

19.
提出必须高度关注行人伤亡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了行人安全警戒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同伴、手机、耳机和交通环境等因素。总结了警戒行为的特征: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的安全警戒行为较多;女性易出现从众行为,在行路过程中相对较易发生交通事故;同伴数量增加行人会更加谨慎;路上使用手机导致分心,减少了行人的安全警戒。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提高行人警觉性并减少行人交通伤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行人检测算法。通过动态阈值目标分割算法获得运动目标,同时将分割结果块化处理,以减少算法时间复杂度。使用最小外接矩形获得目标的高宽比,结合基于质心的目标跟踪方法获得目标物体运动速度,进而对行人事件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交通场景中的行人事件,有效地解决抖动、光线及积水等因素对行人目标检测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