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健澄 《铁道建筑》2011,(12):75-77
通过对狮子洋盾构隧道采用不同雷达及频率天线的探测试验效果进行比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最优检测方法,并验证了壁后注浆采用探地雷达无损检测的可行性,为隧道全线贯通后全面开展检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既有隧道改建工程防渗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既有隧道改建工程的防渗检测技术,探地雷达和湿度测试仪的探测原理。结合既有陈家冲隧道改建工程,采用探地雷达和微波湿度测定仪检测了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结合状态和渗漏情况。探地雷达检测结果与微波湿度测试仪测试结果比较吻合,探测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揭示了新旧混凝土界面附近水分的分布情况。监控结果有助于评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检验隧道改建工程防渗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砂卵石地层具有地层结构松散、孔隙率大、整体强度低等特点,在此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合理设置掘进参数至关重要。以兰州地铁1号线迎门滩—马滩区间隧道砂卵石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为依托,研究了砂卵石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掘进参数。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加大盾构总推力能够适当提高掘进速度,而加快刀盘转速却不能达到这一效果。采用FLAC 3D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了不同支护压力和注浆压力下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结果表明:掌子面支护压力应与掌子面土压力相匹配,同步注浆压力应与掌子面原位应力基本一致或略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认探地雷达检测盾构隧道的效果,在不同工况下开展试验和验证,为探地雷达检测盾构隧道背后充填质量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管片密集的钢筋结构对电磁波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并引起管片内多次波震荡,检测时不同测线位置的结构差异更增加了检测难度。通过合理选用天线并优化采集过程,探地雷达可以检测到盾构隧道管片背部的界面异常,以单个管片为最小判定单位,定性判断管片背后注浆密实度是可行的,雷达图像异常强弱与缺陷大小的对应关系还应进一步检验确认。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汉口站至范湖站区间盾构隧道成功穿越低瓦斯地层的地质及施工情况.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瓦斯地层勘察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瓦斯地层修建隧道的风险因素和风险源.针对性地提出了瓦斯地层隧道的电气设备防爆改造、监控监测系统、隧道通风系统、盾构掘进参数、施工工艺、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技术措施、方案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具有软弱且固结沉降未完成的特点,在此类地层建设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上有别于其他地层。为研究该地层下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法,结合深圳前海湾填海区鲤鱼门站-前海湾站区间隧道设计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地层盾构隧道的一般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峰  周斌  武永胜 《铁道建筑》2012,(8):99-103
按照时域有限差分解麦克斯韦偏微分方程的思路,通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隧道衬砌空洞的二维正演程序,正演探地雷达波形在隧道衬砌空洞中的传播规律,分析了探地雷达在探测隧道衬砌空洞的有效性以及衬砌空洞的雷达波反射特征。正演模拟结果表明:衬砌空洞雷达反射信号强,且呈现多次反射特征,通常呈现双曲线特征,振幅强,频率低,在空洞下部仍有强反射界面信号,上下界面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借助于实例,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数值模拟是探地雷达波形识别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对隧道结构衬砌背后的空洞病害进行有效检测,以指导隧道的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8.
探地雷达技术在铁路既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杰 《铁道建筑》2006,(10):77-78
文章着重介绍探地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探地雷达对既有线上路基隐伏病害的探测和评估,隧道衬砌和挡土墙的病害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探地雷达在既有线路上应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鉴于我国盾构施工过程中常穿越含水单一(或复合)地层及城市敏感建(构)筑物过程中出现的地面塌陷、建(构)筑物失稳等问题,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某盾构隧道区间为工程背景,开展含水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组段的开挖面稳定系数研究,以期为优化盾构掘进参数提供参考,避免坍塌发生.研究结论:(1)在对现有盾构开挖面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隧道间近距离穿越工况风险,以青岛地铁6号线峨—富区间盾构隧道上跨既有1号线峨—石区间隧道工程为例,该工程具有超浅埋、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上跨既有线等工程特点,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峨—富区间盾构施工对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影响,提出盾构施工风险管控对策,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时比对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峨—富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较小,采取地层预加固、试验段先行、自动化监测综合控制对策,盾构上跨顺利通过,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各项位移值均为正常,最大位移值约为1 mm,为计算值的1.5倍。此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诞生16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对一直关心和支持研究会的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钦佩,并且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庞巴迪和庞巴迪合资公司的各界领导、专家、用户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清楚的记得,21年前的1998年,国家发改委开始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成立国产化专家组,确定国产化定点企业。最近几个月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又被提上了日程。而在此之前,中国的铁路建设在“国产化”和“自主化”方面早已先行了一步,不仅实现了“国产化”,也实现了“自主化”,并且在高铁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2.
刘长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2):I0002-I0002,148,149
我国自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研究以来,国内相关的整车制造企业相继都遵循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逐步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随着将近六十年的技术积累,特别是近十年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内轨道交通相关企业不断地投入研发和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先锋”号是我国新近研制的第一型动力分散型交流传动电动车组,速度200km/h。中对这一新型电动车组辅助系统进行了介绍,对其结构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各部件的技术参数,对系统的控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试验及上线运行证明,证明系统性能可靠,功能完善,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先锋”号电动车组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先锋”号交流传动动力分散电动机组控制系统研制情况,系统构成与功能和数据流程,最后总结了控制系统的效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与"重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慢,目前也仅以少数几个城市的地铁这一单一型式出现,因此对"轻轨"与"重轨"的概念还很不明确.以下是笔者通过在欧洲有关国家的访问学习,对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俄罗斯“卫星”号电动车组的设计方案、技术特点以及所采用的设备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京沪高速公路旁有一条醒目的标语:"汽车,让城市更美好!"这一口号值得商榷。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系统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每天为糖市输关氧气和养料,排除废弃物。然而,由于城市交通的过度机动化,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以及对慢行交通的挤压、交通配置引起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19.
日本铁路技术研究所(RTRI)正在实施一项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命名为“网络铁路”(CyberRail)的计划。该计划预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