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港口价格理论,分析我国港口价格机制的内容和形成历程,提出现行港口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在借鉴国外典型国家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总体思路: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管理权限是适当放宽政府管制;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形式更加注重实效;港口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控方式逐步转变为间接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12月,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减缓,但港口散杂货物作业价格比较稳定,仍维持原水平,全国港口内、外贸散杂货物综合价格指数继续维持在104.3点和  相似文献   

3.
港口对货物进行装卸作业和各种服务工作,为船舶提供港口设施和劳务,因而向货主和船方收取的各种费用的总称为港口费,港口收费的标准即为港口价格。本报告主要根据目前港口价格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我国价格改革的政策分析现行价格形成情况,提出今后对港口价格的管理方法和形成意见。  相似文献   

4.
盟岩 《中国港口》2013,(10):I0001-I0001
<正>今年三月笔者在本刊卷首语栏目撰写了《港口价格机制改革是时候了》一文,反映了港口价格机制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这半年时间里,交通运输部与发改委也在积极的实地调研和认真研究,近日,笔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港口价格机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那么,港口价格机制改革应该如何理顺?  相似文献   

5.
《中国港口》2008,(12):37-37
2008年12月,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减缓。但港口散杂货物作业价格比较稳定,仍维持原水平,全国港口内、外贸散杂货物综合价格指数继续维持在104.3点和128.6点。2009年港口散杂货物作业价格的走势虽不明朗,但在全行业“抱团取暖”已形成共识的情况下.预计将延续今年行情。  相似文献   

6.
<正>一、由港口企业自行测定市场价格的缘起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港口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港口的产权归属中央,故港口的作业价格  相似文献   

7.
为维护港口行业的稳定发展。了解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对港口企业带来的影响,中国港口协会于2008年11月27日向全国30家港口集团企业发放了“燃油税费改革对港口企业影响调查表”,了解2007年度各集团企业实际耗油及2008年预计耗油情况(主要耗油部门或设备、数量、燃油成本支出等)及税费改革后将给港口企业带来的影响、港口企业的应对措施及诉求等。共收到16家港口企业反馈,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港口》2008,(10):33-33
<正>2008年10月,全国港口散杂货物作业价格继续维持不变,港口内、外贸散杂货物作业包干费全国综合价格指数分别为104.3点和128.6点。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11月,港口内、外贸散杂货物作业包干费全国综合价格指数维持在104.3点和128.6击,如何进一步稳定港口货源与市场业已形成的港口散杂货物作业包干费价格,正成为全国各港  相似文献   

10.
<正>一、港口内贸收费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港口内贸收费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的内贸港口收费由交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管理;地方港口内贸收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价格主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港口》2010,(11):37-37
<正>11月份,我国港口货物装卸价格仍然保持稳定。港口内、外贸散杂货物综合价格指数与上月持平,分别为115.37点和137.33点;较之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价格的竞争,是市场主体追求最大收益而进行的一种互相争夺.目前港口市场已打破旧的价格体制,正在形成新的价格机制.我们应以新视觉、新思维、新方式管理港口市场价格.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引导港口企业公平竞争,加强监控,逐步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港口价格管理制度跟不上实际工作需要。港口为摆脱价格与价值长期背离的困境,采取多种经营计费方式,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容易走入自由定价和垄断价格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港口》2010,(10):36-36
<正>10月份,我国港口货物装卸价格继续保持平稳,港口内贸散杂货物综合价格指数为115.37点,环比微涨0.04点,同比则上涨3.60点;港口外贸散杂货物综合价格指数为137.33,环比微跌0.02点,同比则上涨4.40点。  相似文献   

15.
一、港口价格自律协调工作的进展、收获及困惑(一)进展1.由舆论引导转入对具体货种价格的研究。一年来,我会通过杂志、网站等媒体,并借助各种会议场合,大力宣传开展港口行业价格自律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在舆论引导的基础上,我们对港口作业主要货种的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矿、煤、油、滚装汽车、内贸集装箱、港口铁路等不同货种,在长三角、长江中上游、环渤海、泛珠三角等不同地区的价格情况及其作业流程进行了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港口》2008,(9):43-43
<正>2008年9月,全国港口散杂货物作业价格继续保持平稳,港口内、外贸贸散杂货物作业包干费全国综合价格指数较上月未有变化,分别为104.3点的128.6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港口》2010,(9):38-38
<正>9月份,我国港口货物装卸价格继续保持平稳,港口内、外贸散杂货物综合价格指数分别为115.33点和137.35点,与前两个月持平。  相似文献   

18.
7月10至11日,中国港口协会在凉爽如春的山东省日照市召开“2006年中国港口协会分支机构及地方港口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秘书长及代表共51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为“如何发挥各地港口协会的作用做好港口价格的协调工作”。今年以来,中港协接连在不同范围内召开港口价格自律与协调工作会议,这次召开的一年一次的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也把价格协调工作列为会议的主题,成为对地方港口协会的一次价格协调工作动员会。会议由中港协秘书长何业钢主持并传达了中港协六届二次理事会议精神;中港协副秘书长吴敏珍通报了前一时期关于开展内贸价格自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水路货物运输价格逐步放开,严重扭曲的价格结构有所改善,企业定价权正趋不断扩大,企业在价格形成中逐步起着主导地位的作用,以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正在探索和形成之中。目前主要问题是在管理上还不能适应水运市场形势的变化,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定价权限过于集中,价格形成机制与水运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由于港口价格改革的步子较慢,这些问题相比之下在港口表现得尤为严重。这几年,港航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的状况除了货源、成本、供求、竞争等客观因素外,价格问题是主要的。造成价格方面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对水路运输价格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主要是: 1.片面强调了交通运输业的社会公共服务性和公益性,而对交通运输所创造的非物质的商品性劳动价值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有所忽视。致使国家在这个领域长期实行低运价、港口低费率政策,价值规律在这个领域没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2.认为运价和港口价格的上调,必然会造成整体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这是造成水运价格改革总不能到位、方案难以出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杨志富  鲁新 《中国港口》2006,(11):33-34
我国的水运价格制度,主要包括远洋运价、内贸水运运价、国内水上客运运价、外贸港口费收、内贸港口费收5种。港口及码头价格管理是水运价格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码头价格又是港口价格的组成部分,它是指集装箱码头对航行国内外的集装箱专用船舶运输集装箱货物、靠泊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