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对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制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系统阐述,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2.
芜湖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0年3月初获得科技部正式认定,标志了奇瑞汽车在抢占新能源产业的制高点、推动产业升级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根据规划,芜湖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奇瑞汽车为中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3.
任林洁 《天津汽车》2011,(12):21-24
新能源汽车是河南汽车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的突破口。郑州市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受到核心技术缺乏、研发投入有限、配套建设滞后和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的约束。明确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为:以纯电动汽车为方向,以示范运营为手段,以产业配套体系为保证,以先进节能技术为根本;从政策、财税、科技、人才4个方面制定了发展对策,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河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是河南省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转变发展方式、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的突破口。河南省尽管具备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并且在区位、市场、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也受到核心技术缺乏、投入不够、配套建设滞后和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的约束。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本文在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战略选择.1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1)多重产业定位加大发展压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解决多重现实问题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闻     
正国家工信部启动研究制订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日前,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首次透露,双积分管理办法近期即将发布、工信部已启动研究燃油车停售时间表。他表示,当前,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加快产业布局,抢占新一轮制高点,一些国家已经制订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目前,工信部也启动了相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冷元 《上海汽车》2010,(3):1-2,16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去,勇于迎接挑战,才能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去,勇于迎接挑战,才能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国汽车工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国际化产业发展和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广州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市最大的支柱产业,是当前带动广州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广州应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提升汽车产业多元化、品牌化、自主化水平,重点提高汽车研发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立发展新优势。本文对广州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州作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然而广州汽车产业由于品牌结构较为单一,在日本大地震和钓鱼岛危机事件冲击下,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本文在分析广州汽车产业面临的新形势、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为促进广州汽车产业稳健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制高点",其产业发展将带来例如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城市空气污染减少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国际经验证明,国家政策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启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的竞争,中国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呈现由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局面。成都市汽车产业作为四川省“万亿级”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都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产业政策环境和产业链,总结得出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定制化”政策措施竞争力不足的结论,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迅猛增长,截至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和抢占先机的重要机遇,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换道超车"。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服务经济发展是办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为了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相匹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供给侧市场发展背景下,制造业更加注重高质量、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不仅践行了我国当前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而且还能够为广大群众们带来福祉,切实增强汽车生产企业自身的科技技术发展以及综合竞争力。文章将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式以及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良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国家战略为主要出发点,界定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的特殊内涵及战略意义,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和国情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以历史纵深视角对汽车产业国际化战略进行梳理、回顾及分析,总结发达国家不同企业、不同模式国际化战略经验与启示,研判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的发展态势、机遇及风险,研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总体战略构想,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中国品牌的思路、路径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冯锐 《商用汽车》2022,(9):32-33
<正>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除了先人一步抢占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外,汽车出口又成为一大亮点。中国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备,能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依托于自身产品实力、品牌建设、海外布局等,与国际品牌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比拼。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在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总结主要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天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推动天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路。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天津作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示范推广城市,应该把握发展机遇,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部门分工,尽快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日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科博会中汽车产业是重点展出内容,在4号馆设立了汽车科技展.汽车产业是一个开放、兼容的产业,中国汽车产业近些年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物联网、新能源、卫星导航、云计算、新材料等高尖端技术都将支撑整个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未来的汽车将是一台移动在城市物联网中的智能计算机,本次科博会上展示了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雏形.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已经回归理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在冷静思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新能源汽车"降温"不代表国家已经放弃了新能源汽车,在本次科博会上可以发现新能源依然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很多企业在不断摸索创新,虽然新能源汽车不可能短时间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研发中很多新技术却反哺了常规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专利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文章聚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专利,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专利的检索和整理,绘制专利地图,对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专利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跟踪新能源技术发展动态、确立研发方向和分析竞争对手提供专利信息服务,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