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正在行驶的车道驶入另一条车道称为并线,并线是驾驶车辆的基本技巧之一,在我们超车、变换车道或者出高速路口的时候都会并线行驶。当车多、车速快的时候,并线的时机就更难掌握了。要做到安全并线,有一些方法是你必须知道的。  相似文献   

2.
《汽车知识》2012,(2):80-83
47尽量提前并线省钱指数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并线不当引起的,有人先并线后观察,或到最后关头了才想起并线,这样你不得不急制动或急加速才能强行插入新车道,不仅增加燃油消耗,还可能造成刮碰。当需要并入其他车道行驶时,比如准备从主干道出去,或刚进入主干道主路,或转弯后并入主道,尽量提高观察,提前并线,然后水到渠成地融入新的行驶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Q一辆2009款奥迪A6 3.0T,并线辅助显示系统错误,是必须得更换模块吗?如果不修,会有什么后果?A并线辅助系统的结构是:在车辆后保险杠的左右角里边分别有两块电脑、两个雷达。它的功能是:在车辆并线的时候,一打方向盘,如果车道里有距离特别近的车,后视镜会有一个黄色的警示灯提醒。并线辅助  相似文献   

4.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10,(10):94-94
在路上开车变更车道进行并线十分常见,并线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意识,守法并线才能避免事故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15日上午10时许,我驾捷达车同办公室主任行驶在卫星路由西向东的公路上.   公路是双向6车道,当时我行驶在右侧的中间行车道上,车速约在60公里左右.这时在我车前不远处有一外地牌照的客货车,行驶较慢.此时,距离前方的路口只有约百米的距离.就此,我就向左变换车道,想抢在路口前超越前车.想不到,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在中间行驶的外地车突然打开了左转向灯,准备向左并线转弯.当我发现前车也在变线时,就赶紧踩刹车,鸣笛.但已经来不及了,我的车直奔外地车的左前门冲去.   ……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23-123
近日,天津建设工程信息网发布了生态城彩虹桥并线桥工程监理招标公告。工程建设地点就在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中新大道,南起北塘大街,北至中津大道。彩虹桥现在是双向4车道,并线桥为单向4车道,并线桥建成后,彩虹桥将被拓宽为双向8车道,桥梁两端也将拓宽为双向8车道。  相似文献   

7.
3 道路交通标线 3.1欧洲路口渠化的特点 欧洲城市路口渠化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停止线前方的禁止变换车道线(渠化段)比较短,交通参与者交通守法意识比较强,机动车辆在进入路口时按顺序排队等候,不存在违章并线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高速公路行驶环境下车辆在车道保持阶段的行驶轨迹特征,给车道宽度值确定提供参考,在重庆市主城区2段高速公路上开展了38名驾驶人的实车驾驶试验。使用车载设备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行驶速度、行驶轨迹和“车辆中心点-车道线”横向距离。基于以上数据,计算轨迹横向偏移值和“车身轮廓-车道线”侧向余宽等参数,分析高速公路直线/曲线路段的车辆轨迹横向偏移和侧向余宽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曲线路段和直线路段的期望轨迹横向偏移存在差异,曲线路段行驶轨迹的本质特征是轨迹往曲线内侧偏移,而直线路段的车辆轨迹是倾向于往车道左侧偏移,但曲线路段紧贴车道线行驶的车辆占比要低于直线路段。直线路段车道左侧余宽最小值、期望值分别集中于[0.2 m, 0.6 m]和[0.3 m, 0.9 m],曲线路段车道左侧余宽的最小值和期望值主要分布在[0.2 m, 0.7 m]和[0.5 m, 0.9 m]范围内;车道位置对期望轨迹横向偏移和车道侧向余宽均有影响,左转弯路段的左侧余宽要低于直线路段和右转弯路段;在左转弯路段内侧车道行驶时车辆与中分带的距离更近,因此左转弯的事故风险更高;行驶速度增加时,内侧车道的车辆有...  相似文献   

9.
《驾驶人心理》2006,(4):30-31
一、并线行驶时不打转向灯 一些司机在并线行驶时,认为后车离自己车距离远就不打转向灯,这是汽车驾驶中最常见的不良习惯。由于意外情况和判断失误,这种不良习惯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汽车知识》2012,(3):80-83
62过弯时可选择内线省钱指数无论何时,安全都是第一,节油最多排第二。在安全没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灵活调整驾驶方案。比如在过弯道时,就可以尽量选择内侧车道过弯,这样可以缩短行驶距离,自然会起到节油的作用。当然,在并线时要注意后面车辆。如果是单车道,则可尽量靠近弯道内侧行驶,同样可缩短行驶距离。  相似文献   

11.
车道线等地面标志物的检测是自动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的重要内容,能够为车辆提供可行驶区域的信息。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结果的车道线检测拟合方法。使用车载单目相机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采集的道路图像,送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车道线语义分割。将分割得到的仅含车道线的二值图像进行透视变换得到鸟瞰图,筛选有效车道线像素点,对有效车道线点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项式拟合,输出左右车道线多项式拟合系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车道线检测算法的环境适应性差,鲁棒性不强,对弯道车道线检测信息不够准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辆在行驶时由于车道线检测方法单一,导致对直道线和弯道线检测效果不一致,从而影响车道偏离识别效果的问题,基于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提出了1种自适应车道偏离识别算法。该算法对车辆在直道行驶时采用偏离判断基准线法,而在弯道行驶时采用基于触线时间阈值法,分别对行驶状态进行车道偏离判断,该算法既保证了计算速度,又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仿真的方法,使用车道偏离识别算法获取的数据,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对车辆行驶状态进行控制,得到车辆在预期车道内的行驶状况,以此证明了所提出的车道偏离识别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旁车道车辆驾驶员的并线意图,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并线意图识别器。识别器的训练样本由实际交通环境中的车辆并线数据获得,包括主车道与旁车道车辆的7个运动属性,其中对不能直接利用传感器信息获取的属性由Kalman滤波器预估得到。由于在并线初始时刻的并线样本不能有效区别于非并线样本,所以在支持向量机的求解中引入样本模糊隶属度系数以提高并线意图识别器训练的准确性,同时对支持向量机中的参数基于交互检验正确率进行网格优化。在实际交通环境中对并线意图识别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识别器工作有效,经过简单处理后的识别结果可有效反映驾驶员的并线意图。  相似文献   

14.
张涛  邹渊  张旭东  王文伟 《汽车工程》2020,42(2):250-256
为检测旁车道车辆驾驶员的并线意图,提升网联车辆巡航跟车的主动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NAR神经网络学习的迭代循环预测算法。NAR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由实际交通环境中的车辆并线数据获得,通过训练的网络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旁车的横向行驶轨迹,并根据划定的监控区域计算旁车的切入概率。同时,提出了一种考虑并线概率的跟车距离策略,并应用到网联车辆CACC系统中。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并线预测算法能精确计算出旁车的横向换道轨迹,所提出的跟车策略可提升车辆的跟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选择好转弯路线由于弯道情况复杂,视野较差,车身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因此汽车在转弯时,首先要保证走自己的路线,尽量不要在弯中并线,更不要走到对面车道上,特别在山路上行驶时更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网联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旁车道的人类驾驶员并线进入车队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旁车并线行为的跟车策略,并设计了分布式应用的分层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了所提出的跟车策略的合理性,并构建了考虑延时与误差反馈的联网巡航控制(CCC)系统;接着在频域范围内分析了不同控制增益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多车队列行驶稳定性;最后搭建测试平台进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旁车并线时,CCC控制系统可快速实现车辆的制动并保证队列的稳定性,所提出的跟车策略可提升车辆的乘车舒适性与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每天开车都会遇到并线的问题,特别是当发现几乎错过出口时,是冒险违章变更多车道.还是继续前行绕道抵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柳实 《汽车与安全》2015,(1):130-131
<正>所谓理性驾驶,就是开车要专心,善于准确观察分析解决行车途中遇到的情况,懂得总结经验。此外,要具备防范意识和预见性,通过观察分析判断,通过正确的方法及早采取规避措施。1.要有预见性许多驾驶员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常遇到大货车突然并线或者转弯,造成与家庭小轿车剐蹭碰撞、车毁人亡的事故。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前兆,大车在路上走应该是在本车道居中匀速行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交通示意线共有16种.其式样、颜色和作用分别是: 车道中心线为白色或黄色,其作用是用来分隔对向行驶车辆的交通流. 车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其作用是分隔同向行驶车辆的交通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的软硬件迅猛发展,智能驾驶已成为热门领域。为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发展环境感知技术至关重要,其中视觉传感器获取信息直观且成本低廉,已成为智能汽车提高行驶安全性的优先选择方式。据此,基于视觉的车辆与车道线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设计,并以数字图像处理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车辆与车道线识别的步骤和检测,同时利用Python编写代码,经过运行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