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强度较低的问题,采用增加防撞梁的方法对车身侧围进行改进,加强侧围刚度。结果表明:客车质心加速度较改进前降低,乘员生存空间余量增加,提高了客车侧翻时乘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ECE R29中商用车驾驶室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运用LS-DYNA软件建立某客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碰撞过程中撞击能量、速度、加速度及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仿真试验符合试验要求和实际情况,说明用计算机仿真摆锤正面撞击客车来研究客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是可行的,是客车安全性研究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型客车前部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吸能区域较短,基于VPG有限元前处理软件、LSDYNA后处理软件为平台,分别建立了不带螺纹剪切吸能装置和带有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的微型客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无吸能装置的客车前部变形很大,威胁到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而有吸能装置的客车前部变形较小,B柱加速度变化曲线比无吸能装置时较平缓,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使汽车前部的正碰吸能性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建立并验证了货车后部吸能装置全宽碰撞模型的有效性,按照ECE R94.01法规和PRO/E软件建立该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40%偏置碰撞吸能性仿真分析,通过与货车后部原有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该吸能装置可以避免轿车偏置追尾碰撞货车时钻入货车下部并吸收两者碰撞过程所产生的大部分动能,从而使轿车和货车本身结构的变形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某越野车40%偏置碰工况的碰撞安全性能,对车身A柱结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可信度较高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试验和仿真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该方案能满足工艺要求及重量要求,又能使偏置碰性能大幅度提升。优化后,偏置碰工况的门框变形侵入减少37%~51%,IP后退量减少约40%,踏板投影点侵入减少4%~25%。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小偏置碰撞下整车的耐撞性,对某微型电动车前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可操作空间延长防撞横梁长度的20%,在前纵梁新增>形结构件,并对整车进行64 km·h-1正面小偏置碰撞工况仿真分析。改进后前纵梁吸能量提高了128.4%,整车吸能量提高了26.3%,乘员加权综合损伤值降低50%。  相似文献   

7.
建立某6127型营运客车无蒙皮和玻璃、有蒙皮无玻璃及有蒙皮和玻璃3种情况的追尾碰撞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客车追尾碰撞的仿真研究,分析各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通过后围骨架的吸能量、客车质心和座椅头枕处的加速度以及后排座椅的位移量变化3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追尾碰撞中蒙皮具有一定的缓冲吸能作用,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玻...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验证了偏置变形壁障块模型、某轿车全宽碰撞模型的有效性,按照ECE R94.01法规建立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轿车进行40%偏置碰撞抗撞性仿真分析,确定该轿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改进方向。按照改进方向对轿车进行3个方面的抗撞性改进设计,通过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抗撞性能。  相似文献   

9.
使用有限元法研究轻型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按国家标准《CMVDR 294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规定的试验条件,移入Hybrid50th男性假人,对含假人的整车模型进行正面碰撞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求解出了整车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能量及人体模型的伤害值,对该车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正面碰撞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汽车护栏碰撞事故特点的基础上,对汽车与混凝土护栏的碰撞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汽车的有限元模型和混凝土护栏的多体模型,通过不同的碰撞初始条件对汽车与混凝土护栏碰撞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碰撞特性随着混凝土护栏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碰撞时乘员头部和胸部所受的伤害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碰撞人的伤害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拟试验的汽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并验证了偏置变形壁障块模型、某轿车全宽碰撞模型的有效性,按照欧洲ECE R94.01法规建立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有限元模型,基于虚拟试验技术对该轿车进行40%偏置碰撞抗撞性分析,确定该轿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改进方向和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行人处于道路交通使用者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屏蔽体、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汽车乘员所具有的保护措施,所以事故伤亡率很高。对行人碰撞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汽车安全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车辆对行人头部的碰撞保护仿真分析入手,并开展了实车试验验证,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行人头部保护实验中CH4点HIC伤害值超标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通过仿真分析对改进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应用Tcl/tk程序设计技术,基于HyperWorks软件对客车侧翻仿真前处理进行自动化设计。主要开发了客车模型的自动网格划分、自动装配的功能,以及根据GB 17578-2013大型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的试验法规,设计了客车侧翻前处理流程自动化的模块。利用设计的功能模块,对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客车进行了侧翻仿真分析的前处理,并在Ls-Dyna软件中完成了仿真分析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客车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使用ADMAS/View创建汽车模型及路缘石模型,在80 km/h车速下对不同模型路缘石以不同角度进行模拟碰撞试验,拟分析汽车运动速度和轨迹参数的变化,从而得出最优化路缘石.仿真结果表明:汽车在80 km/h速度下以不同角度发生碰撞时,RA3型路缘石的安全性能优于H1型、R1型和F1型.  相似文献   

15.
ZK6100H客车性能仿真与正交优化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RUISE对ZK6100H客车进行整车建模及仿真模拟,分析了该客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制动性能。将仿真实验数据与公告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正交优化方法对汽车的传动系统进行正交优化,应用极差分析原理确定兼顾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6.
某车型在进行偏置碰撞试验时,产生左纵梁变形区域偏小,变形吸能模式十分不理想;同时导致能量后传,前围变形过大,无法满足碰撞吸能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左纵梁可变形区域、刚度特性、抗弯特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了此款车型左纵梁上附件的布置形式及可变形区域,并在原结构基础上调整纵梁结构变形特性。最后,通过实车验证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结构碰撞安全性能能够满足碰撞安全要求,能够为星级目标达标提供理想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客车车身控制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由中央控制器节点、仪表节点等9个节点组成的客车车身控制器局域网总线网络控制系统模型。通过研究控制器局域网技术规范2.0B,制定了适合该系统的通讯协议,并使用网络集成开发环境对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模型设计合理,网络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8.
山区公路混凝土护栏碰撞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探明山区公路上常用的间断式混凝土护栏及连续式混凝土护栏的碰撞特性, 基于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及VPG软件, 建立了完整的汽车-护栏-乘员-座椅-安全带一体化模型, 对四种典型山区公路护栏进行了碰撞仿真分析。发现汽车撞击间断式混凝土护栏时, 出现混凝土墩拌阻车轮的现象, 甚至出现汽车的右前轮被护栏完全刮脱的情况, 不仅假人头部及胸部遭受剧烈冲击, 而且驾驶室变形严重; 而汽车撞击连续式混凝土护栏时, 车辆的左后轮出现了明显的抬高现象, 表明车辆存在倾翻的趋势, 但车辆尾部的高度变化曲线表明, 车辆左后轮在抬高到一定高度后, 将不再继续抬高, 并逐步返回地面, 说明车辆尾部的高度变化趋势是趋于稳定的; 当护栏底部凸缘高为80mm时, 出现前轮可以顺利爬上并溜下护栏斜坡, 而后轮无法爬上护栏斜坡的现象; 当护栏底部凸缘高为150mm时, 则车辆的前、后轮均不能爬上护栏斜坡。结果表明, 间断式混凝土护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失控车辆的诱导能力不足; 连续式混凝土护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栏底部的凸缘太高, 护栏的主要尺寸参数需要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dioss建立了一款8m客车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侧翻仿真模拟,得到的客车侧翻角,以及车身侧围立柱与生存空间的最小距离.从能量吸收、速度与加速度分析、车身立柱变形、生成空间评估角分析等方面对客车侧翻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客车侧翻符合法规要求,但应在上部安装一些吸能装置,提高客车安全性.给出了该客车侧翻平均加速度、加速度均方根值,以及最大加速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混合动力客车制动能量回馈及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AVL Cruise软件建立了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模型,设计了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在纯电机制动模式和机电混合制动模式下对混合动力客车的能量再生制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纯电机制动模式下能较充分回收汽车制动动能,但是制动效能较低;在机电混合制动模式下,制动效能高,与纯机械制动效能基本一致,但电机再生制动回收能量的效果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