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高速公路交通动态数据融合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形线圈和微波检测器建立多检测器动态数据的现场试验站,通过多检测器组合方式构建数据检测方案;应用基于自适应加权和改进BP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建立交通动态数据融合模型,研究高速公路同一时间、相同断面的多检测器的数据融合。现场试验与检测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融合方法所获得试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微波和环形线圈各自的精度提高了10%-20%。  相似文献   

2.
固定检测器和移动检测器的交通信息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固定检测器和移动检测器在检测参数、数据精度、覆盖范围、采集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分析了固定检测器与移动检测器进行信息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信息融合的总体框架.在分别阐述了基于固定检测器和基于移动检测器的区间平均速度估计方法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区间平均速度进行信息融合.以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为对象,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信息融合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区间平均速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喷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 (ECU)喷油量控制问题 ,结合其特点 ,采用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的融合方式———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ANFIS) ,对以此为核心的电喷发动机ECU喷油量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建立了轮胎的侧向力模型,并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模结果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旅行时间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支撑.研究了利用多源数据预测城市信号控制主干道旅行时间的方法.以2015年8月某路段的视频检测器及微波检测器的2种数据为基础,采用回归拟合的方法探究信号控制主干道路段旅行时间与断面流量之间的关系,2段式的线性拟合结果可以较好地拟合信号控制主干道路段旅行时间与断面流量的关系.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从输入层入手,采用直接输入2类数据、应用拟合关系输入拟合数据等方法,综合考虑2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融合2类检测数据进行旅行时间预测的多个模型,对7种不同输入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测试、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时间序列、支持向量机、k近邻和历史平均方法而言,应用拟合关系的2类数据融合的BP-2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MA PE为13.04%,表明BP2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较好的旅行时间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到浮动车检测技术与感应线圈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为了提高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及完备性,提出基于浮动车与感应线圈的融合检测技术的行程时间估计模型。该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两种检测技术同一路段的检测数据进行融合,从而达到提高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精度和完备性的目的。最后,以广州市7 000多辆装有GPS装置的出租车所提供的浮动车数据、100多个安装在广州市各主要道路口上的感应线圈检测器提供的感应线圈数据以及广州市交通电子地图为基础,在10条道路上分别随机选取的500个两种检测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在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方面较浮动车移动检测技术与感应线圈技术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检测技术、神经网络和模糊判断方法的城市路网动态交通拥挤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一个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判断路网实时交通流状态,并应用实地移动检测数据和视频数据获取BP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并对其进行训练;然后结合路网静态拓扑结构,应用多重模糊推理,对路段发生交通拥挤的发生可能性、拥挤程度和形成时间做出预测.现场实测数据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车用发动机故障综合智能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模糊神经网络代替模糊推理并与规则推理相结合的新的诊断实用技术,给出了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诊断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场为背景,对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场诱导信息发布方案的设计,基于BP神经网络的停车泊位预测以及基于模糊推理的地下环廊路段优化选择,并给出了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时反映城市的交通状况,需要通过获取路网交通流参数来获取交通状态.随着对交通流速度数据需求的全面性、有效性、准确性要求的提高,由某一种检测器获取的速度数据已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将多源检测器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进行处理,应用数据神经网络法、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更加丰富且质量更高的交通信息,从而在交通运营管理中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本文提出的交通流参数获取技术及数据融合方法进行验证,本文的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1.
公交专用道设置前后无港湾公交停靠站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有无公交专用道的路段上非公交车和公交车以及无港湾停靠站区域的非公交车分别提出车速模型公式,并考虑交叉口间距和车道宽度的影响。其中在无公交专用道的路段上采用美国联邦公路局路阻函数转化成线性模型,定义停靠度指标。根据在南京市和深圳市采集的实测数据回归,标定各模型参数,并通过F检验和t检验。同时研究无港湾停靠站区域的影响范围,从时间和空间上反映影响变化规律,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降雨时高速公路纵向坡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HRGR)和行车速度做为特征参数,量化分析晴朗和降雨天气下行车速度与驾驶员心率和纵向坡度之间的关系.开展实地驾驶试验采集基础数据,提取特征参数进行数据融合,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比晴天和雨天驾驶员HRGR和车辆行驶速度表现的异同,并确定纵坡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弯沉差和唧泥程度与板底脱空的关系在规范中并未有明确说明,且国内外研究也较少的情况,以烟台—威海高速路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对板底脱空的弯沉评价指标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BB)和落锤式弯沉仪(FWD)对比测量,计算了同板板中、板边中点、板角弯沉差;通过对唧泥观测记录统计分析,提出了根据唧泥高度判别脱空程度的评定标准,分析了唧泥高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合实际钻芯检测数据,建立了唧泥高度与板底脱空量的对应关系。试验路的钻芯复核结果表明,基于唧泥高度的板底脱空判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现有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检测方法多为点式测量,检测效率低,对检测环境要求高,并且易造成压浆缺陷漏检。为了弥补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对预应力管道内压浆缺陷进行热力学分析,探讨与压浆密实度相关的热力学指标及其求解方法,并通过物理模拟开展试验研究,将设计的加热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布设于预应力管道内部,采集加热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温度数据,识别温度分布曲线中的温度峰,计算各温度峰位置所对应的缺陷截面等效导热系数,分析该系数与压浆密实度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识别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温度分布曲线中的温度峰,可以将预应力管道中所有压浆缺陷准确识别出;缺陷截面的等效导热系数可以作为压浆密实度的评价指标,根据实测结果所得各位置的等效导热系数,可以近似求解出所对应的压浆密实度。  相似文献   

15.
公路施工区限速值大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地观测数据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施工区微观仿真模型进行了标定,接着对不同交通量与车辆组成条件下速度标准差随限速值的大小变化进行了仿真,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模型,研究表明施工区段相对上游非施工区段速度减小30 km/h能使速度标准差达到最小并能兼顾通行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隧道红外探水预报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其准确性往往受到影响。通过红外探水的原理分析,对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祥和隧道进口段进行现场试验,针对每一项影响因素做详细的试验测试,分析发现灯源、初喷混凝土对红外探测造成的影响最大,产生干扰的根本原因是干扰源产生的热量改变了原来的环境温度,并探讨了减小干扰的主要方法:1)探测时选择干扰源最少的时间段;2)若干扰无法避免,可按最高温度为标志点建立干扰温度场,即可明显排除干扰产生的影响;3)探测时应保持在隧道中轴线上,保持接收孔与每一条测线各测点夹角相同。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红外探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吴玲  胡昊  赵炜华  朱彤  刘浩学 《隧道建设》2019,39(10):1636-1646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采集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速度数据,将此作为主观预期车速,结合道路行车环境的客观安全车速,构建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驾驶人行为风险量化方法。在划分隧道路段为入口段、行车段和出口段的基础上,通过切分行车区间,对比分析出入口段2类驾驶人行为风险变化特性及整个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的行为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 1)在隧道内部,相对于非熟练驾驶人,熟练驾驶人表现出更高的行为风险值;在隧道外部,则非熟练驾驶人的行为风险值更高一些。2)所有类型驾驶人在普通高速路段行为风险值最高,在隧道入口段的行为风险值最低。上述结果说明: 在隧道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车速行为并不安全,行为风险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某型大客车车身骨架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建立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截面尺寸设计计算公式,提出按客车总成建模、按内力调整截面尺寸的车身骨架设计综合方法,进行车身骨架轻量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