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经济思想家的重要文献,对运输和运输经济之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机理有了更加理性、清晰的认知。运输表达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意愿和征服空间距离的代价,影响着经济组织和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决定劳动分工、市场扩张、产业区位、经济集聚、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互联互通的运输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2.
王伟 《综合运输》2013,(10):9-12
本文提出综合运输体系的本质是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具有"合理分工、综合利用、一体服务"等三大特征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余兴源 《综合运输》2007,(12):66-70
<正>一、运输组织方——道路货运市场的核心1.道路货运市场的"中间层组织"——运输组织方参照荣朝和教授所提出的"完整运输产品"和"运输中间层"的概念,从道路货运领域来看,由于运输需求的分散性和多样性,以及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4.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交通运输业的各个方面。其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原则,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部门的规划和引导,形成一个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综合运输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最大程度地提高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构成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业具有独特产业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除了具有类似于其他一些产业的智能化、专业化、国际化等发展趋势,还有独特的发展路径和发展趋势。本文从现代物流业的布局、分工、运营方式以及产业发展动力等几方面来阐释这一特殊产业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交通运输已从初始的各自为政扩大规模逐步向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实施一体化运输的方向发展,这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实现交通运输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是其重要突破口。综合运输枢纽是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实现一体化运输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综合运输枢纽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枢纽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与综合运输通道的关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枢纽布局规划的原则、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试图对综合运输枢纽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条件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运输契约由自雇运输向受雇运输发展的运输契约深化过程,认为网络经济是推动不同运输契约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网络经济使大量交通运输活动在交通区位、线位和站位上集聚,对运输资源和和运输生产全过程控制力增强,从而使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得到控制,专业化分工水平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8.
调整运输结构,提高铁路货运比重是我国当前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政策,而探明铁路货运市场的拓展空间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供给侧改革是落实该政策的必要工作。本文基于我国关于运输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及铁路货运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的拓展空间,指出了铁路货运增量的重点当前主要在大宗黑货而未来主要在白货的发展趋势。随后阐述了铁路在中长途白货运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旨在充分发挥该竞争力的供给侧改革建议,包括集装箱+固定车底行车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南北向铁路通道统筹"黑白"分工以及整合神华铁路通道等。  相似文献   

9.
沿江铁路通道合肥至武汉段由规划合武高铁和既有合武线构成两线格局,合武高铁速度目标值为350km/h,既有合武线设计速度为250km/h。通过判别两线关系,以实现两线合理分工,实现通道内优势互补、各尽其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分析两线承担不同比重中端客流拟定多个分工方案,从两线能力均衡性、与既有合武线现状客流水平的对比、综合效益最大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提出经济合理的运输分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杨冷飞 《综合运输》2011,(12):18-22
本文是在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研究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分工自发演进模式下经济增长与交易效率、交通运输发展的循环过程,并用不同国家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尝试回答了关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历史与未来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综合运输的发展以及发展中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成为一种现实的操作性问题,即通过寻求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有机衔接的实现途径,在交通运输的发展中实现综合运输,使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路和铁路运输的竞争与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运输过程已不再是单一、孤立的形式,各种运输方式原有的经济运距进一步扩大,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在特定条件下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竞争不可避免。同时,多式联运的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目标的建立又迫切需要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协作。近几年来,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尤其是在中短途运输中,目前又以旅客运输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契机,同时对铁路运输也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综合运输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运输产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利用四川省综合运输产业相关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综合运输装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子产业有序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在子产业的共同推动下,综合运输产业协调度总体也平稳上升,但由于综合运输子产业间联动发展不足,缺乏协同效应,导致整体协调度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最后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产业协调发展对策,以期为提升综合运输产业协调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新经济通道是以南宁、河内、万象、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沿线大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为载体和纽带,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开展区域内投资贸易和经济合作,构建产业群、城镇群、便利化通行体系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分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跨国经济通道。  相似文献   

15.
制定中心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鸣 《综合运输》2005,(6):14-18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实施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中心城市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系统是城市发展和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因此,“十一五”期间,在中心城市建立高效率、优质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将具有积极的意义。按照目前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理解,以及中心城市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中心城市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指:整体上能够适应中心城市和其所在区域经济分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与社会发展产生的运输需求,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合理,提供运输服务时具有明确分工协作、充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新国线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国线")成立六年以来,通过多种战略手段,基本实现了由一个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创建大型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的目标。六年中,新国线根据网络、品牌、人才和产业链的分工,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对我国道路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国线董事长王永立认为,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是势在必行的,但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道路运输业发展中六大问题的畅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总体而言,我国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缓解,是低水平和初步的缓解,交通运输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正处在成长期的道路运输业在“十五”期间无疑需要加快发展,本文拟就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对道路运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 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类似,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具有内在逻辑、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一般来说产业发展不仅包括产出量的增长,而且还包含产业内部结构的根本变化。就道路运输业而言,道路运输产业发展不仅体现在运输产出量(主要指客货运输生产量)的增长上,而且从运输供给结构上  相似文献   

18.
谢雨蓉 《综合运输》2013,(10):38-43
本文从运输组织的角度将货运服务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分析了系统构成和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论述了货运服务系统在形成与运行过程中对交通运输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作用方式及产生的影响,提出建设和优化货运服务系统将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绩效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分工逐渐明晰的条件下,不同铁路的功能分类与其服务范围、管理权限和责任主体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将会形成国家铁路、区域铁路和城市铁路合理分工、相互支撑的路网基本格局,并进一步提出各级政府层面合理分工的明确要求,铁路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也需要据此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旅客联运作为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挥各种旅客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运输组合效率和服务水平,是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近几年我国旅客联运发展迅速,市场、政府如何做好分工,营造多种运输方式主体共赢的市场格局以及推动健康有序推进我国旅客联运发展,是近些年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