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速度势展开法分析平头鱼雷斜入水的冲击载荷,给出了撞水压力与速度、入水角、攻角等的关系式。并与历来采用的一给声压值及Eroshin实验式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海军最早装备的鱼雷是鱼-1型热动力直航鱼雷。这种鱼雷是非制导的舰潜通用鱼雷,50年代与P-6鱼雷艇和潜艇等作战舰艇一同引进,原型为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航程较短,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但使用简便安全得多。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完整蓝图。因再无引进蓝图的可能,于是通过拆解手头鱼雷进行逆向设计。  相似文献   

6.
7.
鱼雷最优垂直命中弹道的制导方法及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出两种全弹道法向过载最小的导引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由于运用了对准法导引,使弹道平直,终点脱靶量小。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鱼雷制导一体化仿真系统的结构,分析了鱼雷自导系统仿真中的水声信号数学模型、鱼雷控制系统仿真中的雷体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学模型,最后讨论了鱼雷制导一体化仿真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中兵器包括鱼雷、水雷、反水雷兵器及深水炸弹等,是海军作战使用的主要兵器之一,在历次海战中都发挥了巨大威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东面濒临太平洋,有绵延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有星罗棋布的5000多个岛屿。因此水中兵器在我国海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是古代海军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已经诞生,并雄居海上长达21个世纪之久。16世纪中叶,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海军没落了。在这一时期,作为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的水中兵器多购自德、意、英、美及日本,旧中国仅生产过简易的水雷。新中国成立后的50余年里,水中兵器从引进苏联技术、进行国产化试制生产、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走上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自行研制并装备海军部队的有各种各样接近世界水平的鱼雷、水雷等水中兵器。  相似文献   

11.
全面总结了目前鱼雷上各种常用的制导体制,对如何选择鱼雷制导体制作了简要的分析,重点讨论了鱼雷制导体制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如大力发展组合导航系统、开展多模复合寻的制导体制并加强对新型制导体制的研究等,旨在为鱼雷制导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BTT的反鱼雷鱼雷横向-横滚操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侧滑转弯(Skid-to-Turn,STT)控制技术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倾斜转弯(Bank-to-Turn,BTT)技术应用于反鱼雷鱼雷(Anti-torpedo torpedo,ATT)的控制方法.分析了ATT横向-横滚操纵性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简化.建立了ATT横向-横滚扰动方程,给出了横向-横滚运动最重要的操纵性指数,并以此进行K-T分析,从而得出ATT横向-横滚操纵性的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ATT的稳定性和机动性.研究结果表明:ATT的稳定性和机动性相互制约,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在实际设计中要根据需要相互协调这2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应用于鱼雷制导的激光陀螺捷联式系统的组成。计算原理以及初始对准的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世界线导鱼雷发展概况,浅析了鱼雷线导技术的重大改进,提供了解决断线的新方法以及世界线导鱼雷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鱼雷制导与控制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鱼雷制导方式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提出了未来海战对鱼雷武器制导与控制发展的要求,结合目前鱼雷制导与控制技术特点,展望鱼雷制导与控制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固体发动机推力最大原则,并结合水下航行体外弹道运动方程,发动机内弹道推力方程等进行联合求解,得到了不同使用环境条件下的发动机最佳出口压强,为水下火箭发动机扩张比参数ελ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变结构控制对干扰和参数摄动的“完全自适应性”,设计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跟踪变结构控制的鱼地律,并将其于被动方式的水下目标跟踪问题中,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可以令相对视线角速度按照给定的运动规律变化,从而大大增强了被动跟踪问题的可观性评估的 且对干扰和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易于工程化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20.
鱼雷制导系统数学与半实物仿真在型号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雷制导系统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一直贯穿于鱼雷研制的全过程。本文详细地论述了鱼雷制导系统数学仿真目前达到的水平及其在鱼雷研制各阶段的应用,并通过实例介绍了鱼雷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