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描述了CEM_PERT模板的5个建模要素,即根要素、工作要素、连接要素、开始要素和结束要素,讨论了利用CEM_PERT模板建立不确定环境下科研项目进度计划的步骤,并利用该模板建立了某科研项目的进度计划,得到了该项目500次模拟运行的时间-完成概率曲线;项目中不同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把模糊空间间歇时间和模糊工艺间隙时间新概念引入搭接作业网络图,并应用模糊集理论构造了一类含模糊完成期的搭接作业模糊网络模型,提出了一套求解该模型、计算模糊空间间歇期,模糊工艺间歇期和模糊节点时间参数的模糊算法。  相似文献   

3.
多资源约束下包含资源使用顺序关系最优施工计划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仅有施工工艺逻辑关系的CPM初始计划,提出了新的多资源约束下施工计划优化计算方法——枚举式分枝切割法(简称EBAC法)。通过运行该方法,一个包含施工工艺关系和“资源使用顺序关系”的最优施工计划能够得到。在该CPM施工进度计划中,在分枝过程中由资源分配所产生的“资源使用顺序关系”作为软逻辑关系添加到CPM计划中,以便和工艺逻辑关系相区别。该算法已经用VB6.0编制成计算机程序,计算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较短的计算时间内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优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承认车静态审批模型不能兼顾多数货主需求的问题,将其改进为均衡审批模型。首先以1个计划号代替1个请求车为优化单位对模型进行改进,再以1个计划号中的一部分请求车代替1个计划号为优化单位对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含分配批次的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日期均衡、分配批次均衡和货运计划均衡依次对模型进行修正。为减少审批时间,加入优先级和加权经济效益2个约束条件,得到均衡审批优化模型,采用多项式算法求解。以1个铁路局1 d的实际请求车情况为例进行计算验证,并且自2006年11月开始在铁路局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和算法开发的应用系统,审批完成1个铁路局次日装车计划只需约3min,装车计划能兼顾更多货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赣州至龙岩铁路梅花山隧道进口段地势低洼,且埋深较浅,洞口偏压,采用水平导向跟管钻进法一次性完成60 m长管棚超前支护,该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大管棚搭接及工作空间无法在超浅埋地段实现的难题,为类似山岭隧道的超浅埋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连续刚构桥梁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目的:以理论计算与实桥分析为基础,研究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系统,分析影响悬臂施工线形的因素,用现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模型参数,更好的控制桥面的线形。研究方法:以现代施工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涪江三桥施工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施工控制模型,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保证桥梁线形施工的质量。研究结果:该桥合龙段全部自然合龙,合龙误差均在规范值2 cm的允许范围之内,且线形吻合度良好,成桥线形平顺。研究结论:施工监控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影响,采用现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参数,达到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桥相吻合,保证了桥梁施工的安全。另外,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对主梁标高控制而言,应按"宁高勿低"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作业方案的制定问题,本文以某阶段计划内取送作业总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专用线作业点容车能力、调机牵引能力、含调移作业调机访问作业点先后顺序、每批取送作业最早开始时刻及最晚结束时刻等条件作为约束,建立了适用于各类取送作业模式的统一模型.对取送批次设计了一种逐次合并的优化方法,利用自适应参数的禁忌搜索...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CPⅢ平面控制网相邻区段搭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建立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时,由于相邻区段两次都测量存在误差,因此必须需要对相邻区段重叠CPⅢ点的坐标进行搭接.在原有搭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余弦函数平滑的搭接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余弦函数平滑后CPⅢ相邻点问的相对点位精度计算模型.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区段搭接中较传统方法好,值得在高速铁路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浅论隧道盾构施工离进站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隧道采用盾构进行施工时 ,盾构的离进站工作是处于盾构施工的开始和结束阶段。该工作进行顺利与否 ,直接影响到施工工期计划 ,而合理的技术措施是盾构离进站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求解满足应急开始时间最早及经济性最优的铁路应急物资优化调配问题,通过分析铁路应急物资调配的特点,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铁路应急物资调配模型,设计了求解步骤及算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应急开始时间最早、出救点最少及应急运输费用最少等目标,进而实现铁路应急物资的高效利用与合理调度.  相似文献   

11.
连续消耗应急物资调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出救点、单应急点的连续消耗应急物资调运问题为研究对象,考虑应急物资调运具有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的特点,以及应急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及费用,以物资参与救援开始时间最早为第一目标,以出救点数目最少为第二目标,建立了相应的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在满足物资参与救援开始时间最早的基础上,给出了出救点数目优化过程的3个判断条件,并设计了简单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客流的日益增长使乘客在网络上的出行可达性受到影响,当轨道交通处于客流饱和时乘客存在无法上车而被迫留乘的可能性。为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考虑客流饱和条件下的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的评价模型;模型以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果作为可达性的空间特性,以列车运行计划作为其时间特性。在深圳轨道交通网络上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网络客流和列车运行计划,得到乘客在网络上的期望旅行时间,继而得到OD对及车站的可达性指标。结果表明,目前的轨道交通网络中客流需求更大的车站往往配备较好的列车运输能力,以提高可达性,但是受限于列车开行间隔,客流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热门车站动态可达性较低。提出可达性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价网络中的客流需求与列车运行计划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进度的可视化管控需求,提出并实现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 系统。基于工程进度管控体系,利用数据运算模型的搭建及数据可视化展示技术,结合工程进度周报的管理要求, 实现对工程建设形象进度管理的可视化管控。结合信息化管控平台,为地铁建设工程进度管理人员及整个地铁线 网建设进度、各线路建设进度,各车站建设进度的标准化、可视化及一体化管理提供操作平台,提高轨道交通建 设工程进度管理的水平,降低进度管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精细爆破技术和悬臂拼装式多功能台架应用,开发出一种适用于Ⅳ、Ⅴ级石质围岩隧道施工的开挖新工法,以解决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与仰拱等后继工序安全步距保持、进度保障等施工问题.研究结论:基于精细爆破技术和悬臂拼装式多功能台架的隧道微台阶开挖工法,有效地提高了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施工效率,为后继工序施工提供了更大的作业空间,缩小了掌子面与仰拱、二衬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量的准确预测对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与网络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流量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并结合神经网络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新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分析神经网络及非线性预测模型的优劣,建立一个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同时利用实际采集的网络流量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证实该模型可以有效控制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误差,从而提高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是全长27.8km的太行山特长隧道,该隧道设计为2座单线隧道。此文对太行山特长隧道施工工期进行风险概率性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开挖形成的岩质直立边坡为原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预应力锚板墙边坡支护结构在不同开挖位置的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锚杆预应力大小、爆破峰值荷载和锚固段长度几种参数对于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和结构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爆破作用下锚杆轴力增量分布与静力作用下相似,并且锚杆轴力增量和板墙位移都在边坡中部达到最大,而上下位置较小。对比锚杆轴力增量和板墙水平位移增量的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板—锚结构之间存在的变形协调现象。通过各种影响因素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到了岩质边坡预应力锚板墙支护在爆破作用下的动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安全快速完成乌鞘岭隧道9号斜井施工任务,尽快进入正洞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利用统计工作,对循环时间和量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循环进尺和初期支护参数,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9.
快速有效地评估GSM-R网络性能质量是GSM-R工程建设、网络优化和系统维护的重要手段。在对GSM-R的相关参数和业务信令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通过GSM-R系统内部各接口的信令消息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