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骅港航道受大风骤淤影响严重,目前的主要解决措施是在风后进行应急疏浚,但仍面临难题:常规的风后测图和数值模拟均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立即得知航道骤淤情况,因此风后的应急疏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文章根据黄骅港航道多年回淤研究成果,实现大风骤淤的准同步预报,结合风前航道水深测图,推算风后航道沿程维护方量,对黄骅港航道风后应急疏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风期黄骅港外航道的骤淤估算及防淤减淤措施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罗肇森 《水运工程》2004,(10):69-73
黄骅港运用后,偏北大风引起外航道的泥沙淤积严重。根据2002年及2003年的实测数据,本文使用新近完善的风、浪、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公式及已编制成的大风期航道回淤预报程序,进行回淤的验证和计算,计算表明:预报结果与实测比较相当符合。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提出了用潜堤作为防淤减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大风回淤后有大段的强淤难挖段。首先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回淤土难挖段的特点,又以大量实测为依据,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后航道内回淤土的各项特性、指标的变化,阐述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对航道回淤土可挖性的影响,分析原因认为:黄骅港整治工程掩护了原有强淤难挖段,改善了被掩护段的颗粒组成,提高了回淤土可挖性,航道淤积重心外移,使疏浚力量重分配,提高了疏浚效率,增加了航道水深。  相似文献   

4.
根据波浪预报理论、能量传递理论和能量平衡原理,将风生浪—浪掀沙—潮输沙—航道淤积这一复杂的海洋动力转化过程简化;抓住开敞式航道泥沙骤淤的源头因素,建立航道泥沙骤淤与大风天有效风能的关系,根据实测资料进一步建立骤淤淤强沿程分布计算关系式。滨州港外航道大风天泥沙骤淤沿程分布预报主要采用类比分析方法;依据相邻港口黄骅港的实测资料拟合淤积率相关系数,通过对不同口门位置不同航道等级不同大风重现期等多方案组合的计算分析,为滨州港外航道平面布置方案的比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粉沙质海岸的泥沙运动和外航道淤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特性和粉沙质海岸外航道泥沙淤积特点,针对粉沙质海岸存在的悬移质、推移质和近底流移质3种泥沙运移形态,提出了计算粉沙质海岸外航道淤积的三层模式,并推导了临底流移质淤积计算的实用公式,进而建立了适用于粉沙质海岸外航道淤积的实用公式,并以黄骅港实测资料为依据,计算了黄骅港曾出现的大风淤积,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趋势一致、量级吻合,公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7,(3):304-307
基于黄骅港港池站和航道40+0站的一年期潮位实测资料及该海域的一年期气象资料,对两站传统预报与实测潮位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两站的余水位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黄骅港传统预报潮位与实测潮位存在一定差别,对于黄骅港乘潮时间较长的航道,传统的潮位预报值还不能作为乘潮进出港的依据,因此进行实时潮位遥测遥报是必要的;(2)港池、航道40+0两站之间的余水位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用余水位修正的方法建立这一水域内相关站点之间的潮位推算模型,实现利用岸基遥测遥报潮位实时推算整个航道潮位。  相似文献   

7.
介绍黄骅港目前遇到的航道淤积难题,针对航道淤积问题,通过分析几年来黄骅港航道测量资料,并结合其它港口泥沙回淤问题治理的经验,对黄骅港航道的设计提出看法,对黄骅港航道的管理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滨州港区水深、水文泥沙等现场观测资料,分析港区水动力变化规律和工程海域海床冲淤态势,论述外航道骤淤及可挖性。结果显示:大风淤积将成为滨州港建港后的重点和难点;在航道尺度和走向与黄骅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滨州港建成后外航道淤积严重程度将超过黄骅港;滨州港外航道挖泥具有一定难度,且恶劣天气情况出现后,-6 m等深线外一定范围出现"铁板砂"现象的可能性极大。根据预判,滨州港回淤物粒径粗于黄骅港,且黏土含量小于黄骅港,可预计外航道的开挖(或清淤)难度较黄骅港大。  相似文献   

9.
黄骅港是我国在淤泥粉沙质海岸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港口,是雄安新区、冀中南和我国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拥有广阔的腹地。本文基于保障航道通航安全及降低疏浚成本角度,分析了黄骅港大风状况和骤淤特点,提出了维护性疏浚的分段备淤深度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神华黄骅港的疏浚压力、降低维护疏浚费用,开展神华黄骅港内航道及港池适航水深应用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内航道及港池内沉积物的密度、颗分、水力特性以及流变特性进行试验,论证应用适航水深的可行性,提出神华黄骅港内航道及港池的适航淤泥密度值,并通过对现场适航资源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应用适航水深的重点区域和前景,为指导黄骅港区适航水深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治林 《水道港口》2019,(3):279-285
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的淤积,特别是骤淤问题是影响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港区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营安全,文章利用实测淤积资料、疏浚资料和数学模型研究了平均年动力条件下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淤积沿程分布,从实测和数值模拟的角度弄清了航道淤积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根据港区现有的疏浚力量分析了一年中不同月份维护疏浚量的分布,以期为疏浚组织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骅港外航道淤积的二维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模拟和预测黄骅港外航道淤积现象,基于SWAN风浪模型、ADCIRC潮流模型和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挟沙力模型,建立了描述强风过程中波浪、水流、泥沙变化的二维数学模型,揭示了强风过程中各种复杂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黄骅港海域泥沙运动过程以及航道强淤现象,该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为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值模拟、现场中子活化示踪、室内水槽试验及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等方法,对黄骅港抛泥区的泥沙运移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为黄骅港一期工程航道疏浚扫泥区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骅港整治工程后沿堤流的发展对评价该工程的合理性及指导下一步整治工作至关重要.依据黄骅港现场实测资料,遥感卫片和二、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等结果,阐述黄骅港外航道延堤工程后沿堤流的发展.结果表明:在北偏西风作用下黄骅港防波堤外侧落潮期出现较大沿堤向外水流,其它条件下沿堤流发展不明显;沿堤流不是造成黄骅港外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黄骅港整治工程后影响航道回淤的决定性因素仍是波浪.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黄骅港海域泥沙运动规律和航道回淤机理的基础上,对黄骅港外航道各种整治工程方案进行评价,论证了已经实施的整治工程方案的合理性。根据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整治工程实施后的航道淤积规律和减淤效果,并指出了港口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骅港外航道泥沙问题的治理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水道港口》2009,30(4):233-240
黄骅港航道泥沙骤淤问题是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在现场观测资料、动力条件、泥沙环境和淤积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黄骅港航道泥沙问题治理的研究方法、整治工程后的淤积情况和实际效果。结合几年来参与黄骅港泥沙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包括关于海岸的性质划分、粉沙质海岸航道骤淤的条件和泥沙运动形式、粉沙质海岸泥沙研究的特点和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骤淤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赵群  韩鸿胜 《水道港口》2007,28(2):77-80
通过卫星遥感图片、现场实测和室内实验,对黄骅港外航道的大风骤淤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黄骅港大风骤淤是由于外航道两侧破波带附近滩面泥沙大量悬扬、落淤造成的,沿堤流不是外航道骤淤的主要因素。在波浪作用下,泥沙运动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应重视现场实测工作并尽可能采用三维数值模型,谨慎对待采用遥感卫片和二维数值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航道常年性维护的实施,可及时对航道的突发性淤积进行维护疏浚,保障通航安全、有效提高航道维护水深保证率,使港区得以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对厦门港海沧航道常年性维护施工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骅港拥有我国最长的人工航槽,受大风、海流、浓雾、冰凌等不利因素影响,船舶冬季进出黄骅港狭长航道风险较大。文中分析了保障冬季黄骅港长航道通航安全的重要意义及影响通航安全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保障此类狭长航道冬季通航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粉沙质海岸港口外航道骤淤通常是由风浪造成的,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只有波浪和波浪引起的泥沙运动具有随机性。文章提出了"有效风能"概念,从理论上推导了粉沙质海岸由风况计算骤淤积量的概化模型,应用黄骅港实测资料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指出骤淤量与风能存在线性关系,利用率定后的关系公式计算了黄骅港不同大风的淤积量,建立了黄骅港航道淤积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并指出大风骤淤量的概率分布服从P-Ⅲ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