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虑波浪影响船舶进出港航道宽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波浪对船舶航迹带宽度影响的模型,并结合模拟仿真试验得出船舶在风、流和船速等影响下的航迹带宽度,计算在风、流、波浪和船速等因素影响下的航迹带宽度。根据相应的规范公式计算对应的航迹带宽度和单、双向航道宽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行《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关于超大型船舶所需航道宽度计算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系列模拟试验 分析了风、流压偏角等参数对航迹带宽度的影响。基于试验的统计分析,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提出航迹带宽度的计算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检验,可为港航工程的设计及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航迹带宽度计算在中长周期波浪条件下存在的不足,对比分析国外航道规范中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等技术手段,运用船舶外缘包络线法统计分析了不同航速、不同吨级的散货船在各种中长周期波工况下的航迹带宽度,给出了中长周期波浪条件下的波浪附加宽度参考值,并与国外规范中的设计取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试验分析风、流压偏角等因素与超大型船舶在航行时航迹带宽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超大型船舶在风、流以及波浪作用下,进出港航行所需航道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内河通航标准》看某些特殊限制性航道宽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06,27(5):300-305
通过对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了影响航道宽度的主要参数和变动范围。当船舶或船队的尺度确定后(主要是长和宽),航道宽度即取决于航迹带宽度,而航迹带宽度又取决于航行漂角的大小。根椐特殊限制性航道———中间渠道和渡槽的运行特点,推求出其宽度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此时仍可用GB中相同的计算公式,对于1~3级航道航行漂角取2°;4~5级航道取1°;6~7级航道取0.7°。安全距离对单线航道取两个0.17倍航迹带宽度;对双线航道取0.34倍两个船舶或船队的航迹带宽度。  相似文献   

6.
合理地确定海港航道宽度是港口规划、设计和维护中的难题之一。在分析比较不同国家规范给出的确定航道宽度的方法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响航道宽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南方某港口的工程实例,通过规范法的计算对比,确定各设计船型所需的航道宽度,结果表明:现有规范存在待改进之处。另外,在新规范出台前对外海直线段航道以及两段连接处的航道宽度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并运用船舶航行操纵模拟器Dynasim仿真各船进出港的航迹线,验证了该建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王三才 《珠江水运》2023,(18):89-91
在规划港口航道时,由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差异,导致航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为此,提出港口水域航道合理规划设计探究。在对航道通航宽度进行设计时,从航迹带宽度、船舶间富裕宽度、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三个角度进行细化,综合考虑船舶的实际航行轨迹,针对性分析了航迹带的宽度情况,以航速和船只类型为基础,对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进行差异化设置。在设计航道水深的阶段,充分考虑了港口海域的基础自然环境条件,结合船型在满载状态下的吃水深度,以满足安全航行的最小深度为导向,结合影响进港航道水深的因素,实现对其的合理设计。在测试结果中,设计航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船舶的航迹带宽度值反映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偏离航迹线的程度,可以表征船舶的位置变化情况,能够为船舶通航安全研究和航道宽度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基于AIS数据获取船舶位置点进行航迹拟合,并考虑风流压差的影响计算船舶航迹带宽度,与设计规范给出的值进行对比分析,为相关规范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弯曲航道平面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弯道实船试验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有关标准及规范,分析研究了弯曲段航道的最小弯曲半径、航道度及其加宽位置。指出现行有关航道最小弯曲半径的规定基本适合于自航船舶并略偏于安全,现行弯道加宽公式计算值偏小比较并推荐了弯曲航道宽度计算公式和相应参数,弯顶采用凹岸加宽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10.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进出港航道通航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文中基于《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中航道宽度理论分别对不同类型船舶的航迹带、船舶之间及船与航道边界的安全距离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湛江港航道大型船舶双向通航的最大会遇船宽,为船舶交通管制提供一些参考,在一定程度减少进出港船舶等待航道的时间,提高航道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1.
急弯河段水流流态复杂,船舶过弯所需的航道宽度要远大于直线段航道宽度,也大于一般的弯区河段航道宽度。根据汉江下游马口滩急弯河段船模航行试验成果,总结分析了船舶在弯道段航行时占用的航宽与水流的关系,表明船舶以大致相同的航速上、下航行通过弯道时,上行时占用的航宽比下行时要小的多。流速或流向角越大,船舶的航迹带宽度越大,占用的航宽也越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马口滩急弯河段航宽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弯曲河道流态复杂,修建桥梁后桥墩对河道流场改变较大,对船舶航行安全非常不利。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桥墩三维紊流流场,并结合大涡模拟和运动边界处理方法,分析不同来流、弯曲半径等条件下的方形桥墩三维紊流宽度,由此建立了相对紊流宽度与弗劳德数之间耦合关系。利用上述成果,以四川新西林大桥为例进行验算,并与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比较。结果发现,该方法得出的桥墩紊流宽度略大,但数值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3.
龙滩升船机中间渠道通航条件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龙滩水电枢纽两级升船机中间渠道内航行条件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渠道内船舶(队)单向航行速度小于2.0 m/s时,船行波、航行阻力和船体下沉量均不大;中间渠道直线段宽为32 m时,宜采用航、停的会让方式,航速应<1.5 m/s,而船舶宜停泊在右航线上;船舶(队)转弯时的航迹带要宽,因此不应有转弯段等航速会船。  相似文献   

14.
于志安 《水运工程》2022,(2):125-128
针对拖轮拖带沉管浮运航道宽度的既有设计方法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基于数值仿真进行了浮运航道宽度设计的研究.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结果计算的深中通道沉管浮运航道宽度随拖轮就位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纠偏力增大而变小,较参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计算数值小约17 m.基于数值仿真的浮运航道宽度设计方法考虑了拖轮协同操纵因素,丰富了拖轮拖带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