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市北横通道筛网厂盾构工作井及相邻暗埋段基坑位于典型软土地层,基坑深达32.5 m,坑边6.7 m处存在一栋五层商业建筑物,基坑开挖及回筑过程须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以该基坑为例,针对建筑物健康状况、保护要求、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基坑开挖对紧邻建筑物影响。介绍了基坑设计方案,同时对照基坑监测结果,验证方案有效性,研究了超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及紧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包括坑内外土体加固、增设临时钢支撑等在内的增加坑边建构筑物安全性的有效措施,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地铁车站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合适的模型对基坑采用超载距基坑长边和短边远近不同的三种工况进行分层分步开挖,根据FALC3D软件计算的结果分别对三种不同工况在各层开挖过程中的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超载距基坑长边和短边远近对支护结构安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叶可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0):154-157,165
超深地下连续墙变形所导致的接缝渗漏问题是上海软土地区超深基坑施工所遇到的典型难题之一。本课题结合上海北横通道某深基坑工程,运用Plaxis 3D 有限元软件通过计算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不同工况下的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地墙变形与地下墙接缝张开渗漏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2m或20m两个临界点时侧向位移增长速度显著。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基坑边的中点附近,向两侧逐步减小,这主要是基坑角部空间效应引起的。(2)地下墙接缝张开渗漏的危险点并不是发生在基坑中点最大侧向变形处,而是基坑边中部与角部之间、靠角部较近的位置。(3)即使对于较小尺寸的超深基坑,当开挖深度较大时,长边位移仍较短边位移有明显增大。本文结论对超深基坑开挖地墙变形与地墙渗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明祥 《路基工程》2015,(4):185-188
在基坑开挖中,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分析,才能对工程情况有深入的了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结合五邑大学北区教学主楼的工程实际,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建筑物裂缝及坑外地下水监测的结果进行整理并分析,研究表明: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较小,均在控制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5.
以资兴(资源—兴安)高速公路顺层单面山硅质板岩填方段路基施工为依托,研究硅质板岩单面山边坡加固措施,对构造单面山基底采用齿墙和填碎石台阶处理,齿墙基坑平台采用水压控制爆破开挖,既保证单面山上部填方的稳定和安全,又保证单面山顺层硅质岩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桥梁明挖基坑的施工中,排水效果如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有流砂层的基坑,或者抢赶汛期之水下工程,更是主要关键。笔者曾参加某地方铁路京杭运河大桥施工,该桥16号及17号两墩基坑须穿过一米多厚流砂层,开始沿用一般明排水法排水,因缺乏坑壁加固材料,缠延两个多月未能挖成。后学习了水利部门经验,参照井点排水理论,采用土井点排水方法,使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流砂层变为硬塑粉砂层。在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基底干燥,施工非常方便。此后在其它桥梁上亦曾应用这一方法,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主楼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搅拌主楼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搅拌主楼的搅拌层、称重层、支腿各结构件的工作应力分布.以及斜撑位置对大梁工作应力的影响,并对其支撑位置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的斜撑位置。通过计算分析.合理地选择搅拌主楼材料,使之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可避免用料过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程如标 《中国电动车》2010,(11):29-29,28
我单位2008年建设一幢综合楼,主体二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对地基沉降要求较高。地质勘探结果是该建筑场地属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V类,1~2层为新沉积物,属软土和极软土层,第3层为粉土和粉质粘土层,承载力较强,层顶标高为-5.00米,稳定地下水位-1.5米。  相似文献   

9.
杨德春  杨璐菡 《隧道建设》2019,39(Z1):296-302
为解决地铁换乘站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及施工风险问题,通过分析换乘站基坑特点,优化地铁换乘站基坑首层平面轮廓为圆形,运用圆形环框梁抗压性强的特点布置圆形环框梁支撑体系。该体系具有变形易控制、拆撑风险低、工序方便快捷等优点。以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公园站和南通地铁文化公园站为例,验证其实用性,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量排水工程的地下泵房采用基坑支护的方式施工。大型排水泵房的结构具有地下各层的层高比较高、内隔墙布置复杂等特点。因此,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存在内支撑布置和换撑困难的问题。以某大型排水泵房的基坑优化设计为例探讨了一种利用给排水地下构筑物的结构特征布置换撑的方法,减小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换撑难度,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方某城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地铁深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地表沉降与基坑支护类型、开挖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最终表现为“凹槽形”;地铁车站基坑地表最大沉降变形量为0.01% H~0.05% H,平均值为0.03% H;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大多位于0~5 mm,小于控制值;在其他条件(基坑长度、宽度、周边环境)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地表沉降值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支撑刚度的加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抽水试验主要为单井抽水试验,获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不够精确,同时又存在较大的误差。以上海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该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25.8 m,(7)1层粉砂夹粉质粘土与(7)2层粉砂两者相互贯通,针对(7)层土进行群井抽水试验,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导水系数平均值为T=115 m~2/d,水平渗透系数平均值K_h=4.61 m/d,K_v=0.155×4.61 m/d=0.71 m/d,储水系数S=1.31×10~(-3),为基坑工程降水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江漫滩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地表沉降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江漫滩特殊地质条件下悬挂式止水帷幕地铁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规律,以7个江漫滩基坑工程的实测地表沉降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经验公式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总结了基坑开挖和坑内降水二者耦合作用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 1)地表沉降范围可以划分为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和弱影响区3个区,主要影响区地表沉降主要由开挖和降水共同引起,次要影响区主要由降水引起。2)地表沉降曲线可根据划分的影响分区选用不同的函数表达式。3)基坑地表最大沉降点位置与坑边的距离xm为12.0~15.0 m,xm与基坑开挖深度h的比值约为0.7。4)在最大沉降点处,由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占比为0.21~0.49,由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占比为0.51~0.79。  相似文献   

14.
杭州地铁1号线江北风井基坑开挖深度为26.266m,共设置六道支撑,为目前杭州地区最深的基坑之一,基坑下部的圆砾层承压含水层是威胁基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运用三维渗流理论,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成功地解决了圆砾层承压问题。该文针对工程降水过程中建立的数值模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某大桥为双塔双跨悬索桥,主跨跨径达到1 688 m,边跨钢箱梁长548 m,其西锚碇采用厚度为1.5 m的地下连续墙作为锚碇基坑开挖的主要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深入中、微风化泥岩,基坑开挖深度达到22.2 m,采用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基于该大桥锚碇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探讨超深锚碇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并给出部分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6.
1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州市东山区大沙头东船上街1442号,北临18米宽的城市规划路,西靠10米宽的东船上街,南向为小区集中绿化带,东向是已建的九层小区B栋楼。东山区位于广州市的市中心,也是广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大沙头位于珠汀边上,所以建设方将“东山江岸华庭”这个项目定位较高,收楼标准为精装修。该项总用地面积8000m^2,总建筑而积29877m^2。其主要功能为:地下2层平时为车库,战时为六级人防兼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车库和部分设备用房,1—3层为商场,4层为结构转换层(架空绿化),5~32层为住宅。建筑总高度为98.9米,属于一类高层商住楼,耐火等级为一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基坑工程实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对开挖过程中的基坑竖向位移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分步开挖的过程中,基坑竖向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坑底中心位置;基坑竖向位移随开挖深度逐渐增大,最大值为60.1 mm,为基坑深度的4.32‰,符合规范要求(3‰~5‰),能满足基坑竖向位移在施工过程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珠江新城深基坑工程为依托,根据基坑支护形式拟合出变形预测公式,将框架建筑进行合理简化,运用DCFEM法对有内撑式支护条件下的基坑不同开挖深度对邻近框架建筑物内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撑式支护条件下,柱的应力集中主要表现在角柱和离基坑开挖面较近的内侧柱;梁的应力集中最大值出现在首层的主梁上,且沿着楼层升高应力集中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刘亮 《隧道建设》2019,39(10):1620-1626
为研究在地铁明挖基坑计算中由于忽略盾构井开孔导致的结构侧向刚度削弱问题对基坑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武汉地铁11号线未来三路站标准2层盾构井基坑为例,建立荷载-结构模型,根据k=F/l计算盾构井环框梁结构等效侧向刚度,并将其作为基坑逆工况换撑刚度; 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土层-结构模型,对在基坑逆工况回筑过程中采用环框梁等效侧向刚度和整板刚度2种不同换撑的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2种换撑刚度造成围护结构最大位移相差4.8%,最大弯矩相差2.7%,最大剪力相差1.3%,总体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以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南重力式锚碇为背景,对强透水砂卵石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施工难度、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对比常规锚碇基坑支护方案,提出强透水砂卵石层锚碇基坑采用放坡开挖结合咬合桩支护的基坑支护方案。对实际施工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