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采购与物流》正式出刊了。作为《铁路采购与物流》及其前身《铁道物资科学管理》杂志理事会的理事长和编委会的名誉顾问,作为中国铁路物资与物流运作的实践者,我切身感受了《铁道物资科学管理》杂志创刊24年来对促进中国铁路物资与物流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东铁路是俄国政府诱迫中国清政府于1896年签订《中俄密约》和《建造经理中国东省铁路合同》后.于1898年动工修建的宽轨铁路,是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绕经中国的一段。它是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再从哈尔滨到大连的“T”字型铁路.始称“东青铁路”。辛亥革命后,改称中东铁路.这是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最早铁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铁路是中国铁路主干网的延伸和补充,是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中国地方铁路将新线铺轨1000公里,技改项目完成500公里;到“十一五”末,全国地方铁路年货运量2亿吨,货物周转量120亿吨公里。中国地方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从2006年开始,创办了《地方铁路》专栏。今年,本刊将每期固定设置并精心地办好此专栏,为中国地方铁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交流平台。我们真诚地欢迎业内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4.
《铁道货运》2006,(3):48-50
2005年,在全面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铁路发生了许多值得铭记和深思的大事,它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铁路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铁道运输与经济》、《铁道货运》杂志继2002年、2003年、2004年成功举办“中国铁路10件大事评选活动”之后,2005年第4次推出此项活动,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回顾和见证中国铁路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经蔡庆华副部长批准,铁道部决定修编《铁路物资目录》。修编工作由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和中国铁道物资流通协会牵头组织,各铁路局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铁路物资目录》正在紧张的修编过程中,预计 2001年内正式出版。 《铁路物资目录》是铁道部公布的大型工具书,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广泛性和长期使用性的特点。原《铁路物资目录》是 1983年发布实施的。这次修订范围近 30分册,包括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电工器材;仪器仪表;轴承、工具、衡器;通信信号器材;电子设备及无器件;机车车辆配件等内容。 《铁路物资目录》面向…  相似文献   

6.
4年前的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4年后的今天,一条条高等级铁路客运专线在神州大地延伸,向世界展示着蓬勃发展的新形象。这是中国铁路建设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发展最快的几年,不仅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铁路发展史上也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8日至11日,中国地方铁路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铁道部计划司、中国铁路投资公司、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及中国各省、市地方铁路局领导,共计17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听取了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华茂嵬会长作的《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进一步开创和谐地方铁路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2007年中国地方铁路完成任务情况,分析、部署了2008年中国地方铁路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5月1日《铁路法》实施以来,铁路保价运输应运而生。近十几年的实践表明,铁路保价运输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铁路工程》和《大泰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与应用》两项铁路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两个项目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标志着我国高原冻土铁路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是我国铁路科技自主创新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0.
《铁道货运》2005,(1):i002-i003
由《铁道运输与经济》、《铁道货运》杂志联合举办的“2004年中国铁路10件大事评选”活动现已开始。本刊整理出本年度中国铁路发生的20件大事作为候选,广大读者可据此评选出10件大事,也可另选其他大事,并请写明大事概要。正式评选结果将在《铁道运输与经济》、《铁道货运》2005年第5期上公布,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连载说明为推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10年中出版了许多宣贯教材,铁道部科技司和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于1997年编写的《铁路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实施指南》,共分铁路运输、铁路工程建设、铁路工业和铁路...  相似文献   

12.
方园 《铁道知识》2005,(3):14-14,17
修建快速铁路是中国铁路的发展方向。已经国务院批准的《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是发展城际间的快速铁路,修建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系统。这也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任务。遂渝铁路于2003年2月25日开工,是中国西部地区修建的第一条城际快速铁路,工期3年,计划于2006年建成。  相似文献   

13.
《铁路物资技术管理基本词汇》、《铁路物资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两项行业标准通过审查由铁道部科技司和铁路物资总公司共同主持的《铁路物资技术管理基本词汇》、《铁路物资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两项行业标准审查会于1996年6月在天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铁道建筑总公...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铁路跨越式大发展,优化铁路投融资结构,2006年4月,在铁道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下,中铁租赁有限公司与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联合,对租赁在中国铁路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2007年10月,铁道部有关部门主持,在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组织召开“租赁在中国铁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研讨会,对《租赁在中国铁路中应用研究》课题进行了论证。铁道部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结题论证会。  相似文献   

15.
《铁道货运》2005,(3):1-3
2004年中国铁路10件大事评选活动中,加入了很多新鲜血液。首先是主办方除了原来的《铁道运输与经济》杂志,又有了《铁道贷运》杂志的加入;其次是本届评选增加了新浪网供应链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中国铁路采购网等网上投票渠道。由于这些因素,今年的评选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在铁道部机关、科研院校、铁路局、铁路分局及相关企业的基础上,增加了路外大客户企业、铁路旅客及关心铁路发展的热心人士。他们的加入,使得评选扩展到全社会的范围。希望我们的评选能在全社会唤起关心铁路、爱护铁路、支持铁路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同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在此,向所有这次活动的参与者,向两刊的广大读者、作者、编委,向支持这次活动的各家网络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下是评选出的2004年中国铁路10件大事及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编纂《中国铁路通信史》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国的铁路通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地方使用的? 根据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铁路大事记》(1876-1995)记载:1876年吴淞铁路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这条铁路是外国侵略者未经中国允许而擅自修建的,开通后不久即被清朝政府拆除。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办铁路的开端。 李鸿章在处理吴淞铁路赎回、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以系统化顶层设计文件形式明确了中国铁路未来30年发展蓝图,首次提出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吹响了铁路人奋进新号角,开启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征程。《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见本刊2019年第10期),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水平,指明了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奋斗方向。以下全文刊登《规划纲要》,以方便广大读者学习。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纲要精神,从2005年开始到2020年,我国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平均每年投资在1200亿元以上,其中2007年铁路建设资金将达到2560亿元。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要求,中国将建设铁路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柯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两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建设将完成投资1.25亿元,面对单一的资金获取渠道和巨大的资金缺口,中国铁路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铁路油枕供应管理有新办法为保证铁路线路大修、维修及新线建设对油枕的需要,确保油桃生产质量,理顺供应渠道,保证行车安全,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现印发了《全路油枕木供应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共分11条,规定了油枕的采购计划和供应方法,并确定哈尔滨木材...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铁路站车人脸识别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加快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铁路站车人脸识别系统专题研讨会2012年3月2日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中国铁路》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